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旅游名胜 >> 左宗裳、陶澍与醴陵渌江书院 >> 阅读

左宗裳、陶澍与醴陵渌江书院

2010-03-12 22:18:16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 浏览:630

左宗裳、陶澍与醴陵渌江书院

醴陵市档案史志局   丁许

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举人,为晚清一代爱国名将,曾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等要职,后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封威毅伯,卒谥文襄。

左宗棠少年读书时即颖悟过人,志向远大,曾自撰联于书斋:“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清朝后期嘉庆道光年间,社会上正萌生着一股“经世致用”的思潮,要求挣脱宋学义理的空疏和经籍八股的束缚,正视社会危机而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湖南形成了以陶澍、贺长龄、魏源为领袖的“湘籍经世派”。左宗棠敏锐地感受到这股潮流的冲击,20岁中举后连续两次进京会试落弟,便更孜孜精研经世致用之学,潜心研究地理和兵法,为自己以后的事业,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道光十六年(1836),24岁的左宗棠接受湖南巡抚吴荣光的委聘,来醴陵渌江书院任山长主讲,[1]在书院掌教前后不足两年,却奠定了他一生事业辉煌的根基,以致可以说,醴陵渌江书院,就是左宗棠的发祥地!

初出茅庐的左宗棠,在渌江书院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首先遵循朱熹《小学》申订“学规八则”;其次各给生员日记一本检查功课施以奖惩。他勤于职守致力于培植人材,深得学生爱戴。常与诸生翻山越岭周览山川形势,指点攻守设伏之道,娓娓不倦,显示出一位未来军事家的才华潜质。

也就是这个时候,左宗棠与名震一时的朝廷重臣陶澍,有了一次不同寻常的会晤。

陶澍(1778-1839),字子霖,号云汀,长沙府安化县人,岳麓书院出身,24岁登进士弟,历任布政使、巡抚,后官至两江总督。他学宗程朱,好谈义理,但又注重经世,尤重实践,倡言“研经究史为致用之具”。是赫赫有名的经世派领袖人物,早就为左宗棠所心仪倾慕。道光十七年(1837),陶澍因两江总督任内例行的阅边巡视来到江西,获恩准顺道回乡省墓,途径醴陵,官绅设行馆于县城育婴堂,醴陵知县特请左宗棠撰写门联: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2]

陶澍此行之前在京,一日之内,曾道光皇帝多次召对,君臣款语温馨,并御笔为他在家乡的书房亲题“印心石屋”四字匾额,成为陶澍引为一生的“旷代之荣”。这一盛事,被左宗棠在上联巧妙自然地写出;下联首句“大江流日夜”化用古人旧句而气势豪迈,衬以陶澍睽别家秀二十年,三湘子弟莫不对他引颈以待,写出了撰联者的仰慕之情,和希望步踵于后的心志。浑然天成,不愧为一副传世名联。

陶澍见后果然激赏,得知是左宗棠所作,爱才心切,连夜驱车马上西山。一个还名不见经传的后辈受到天子重臣的访晤,左宗棠从此名声大震。

第二天左宗棠到行馆回拜,陶澍留他作彻夜长谈,双方互倾所见十分相投。就像十多年后长沙湘江边的一只小舟上,一代伟人林则徐和左约见“星沙夜话”那样,他们都认为眼前这个青年后辈,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陶澍后来主动为自己未成年的儿子,向左宗棠的女儿求婚,并情辞恳切以后事相托。左宗棠几次推辞,才最后答应。两年后,陶澍不幸病故,他不负重托,亲往陶家治丧,并承担起训育女婿的责任,直到女儿长大后为两人主持完婚。

左宗棠后来位至将相,曾统雄师数万远赴西域抗击沙俄,胜利收回新疆入祖国版图,充分发挥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将领。醴陵渌江书院,也就这样留下了陶、左会见的千古佳话。

注引:[1] 刘谦:《民国醴陵县志卷四教育志:渌江书院山长表》,醴陵市志编纂委员会,1987年重印本,P289页。

[2] 同上书卷四教育志:渌江书院山长小传,醴陵市志编纂委员会,1987年重印本,P291页。

(责任编辑:钟莹峰)

相关文章
2010-03-11 14:14:43
2010-03-11 14:14:00
2010-03-11 14:13:19
2010-03-12 22:28:26
2010-03-12 22:26:31
2010-03-12 22:25:36
2010-03-12 22:22:45
2010-03-12 22:18:16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