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高耀
空灵岸位于株洲市天元区雷打石镇盘石、霞石两村交界之湘江边处,2011年前属株洲县管辖。
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大诗人杜甫携眷载舟漂泊湘江,当行至空灵岸时,被那如画风光所陶醉,先后四次登上岸去游览观赏,触景生情,挥毫写出如下不朽诗篇。
次空灵岸
沄沄逆素浪,落落展清眺。
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空灵霞石峻,枫栝隐奔峭。
青春犹无私,白日亦偏照。
可使营吾居,终焉托长啸。
毒瘴未足忧,兵戈满边徼。
向者留遗恨,耻为达人诮。
回帆觊赏延,佳处领其要。
这首诗将当年的空灵岸奇异景观、风物人情等,描述得出神入化、淋漓尽致。“可使营吾居”一语表明,他有意在此营庐定居,以结束多年漂泊的生活状境。遗憾的是翌年(770)病逝,时年58岁,未能来得及享受空灵岸美好的风物佳境。
这首诗绝对是空灵岸的珍迹,是镇岸之瑰宝,显示出它强大的震憾力,成就了空灵岸后来的辉煌,使之成为名胜之地。
首先。随着杜诗的不断传播,空灵岸声名日益扩大,牵动着历朝历代的社会名流、文人雅士纷至沓来,拜读《次空灵岸》,怀念这位伟大诗人。来者中有与杜甫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张叔卿、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大理学家朱熹;明代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著名诗人胡松、清代湘军将领左宗棠、直隶提督郭松林、兵部尚书彭玉麟,以及诗人释敬安、叶德辉、吴登鸿、释惟虚、王闿运、陈鹏年、郭笙榆、吴家媚、丁德皋;民国初期的湖南省主席何健;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80年代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90年代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副主席李铎;全国著名篆刻书法家李立;21世纪初,时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主席李文朝,湖南省诗词协会会长赵焱森等社会名流、著名诗词书法艺术家,先后赴空灵岸或用其他形式,吟诗作赋,题词作画。正是这些古辞旧韵、书法墨宝、骚人吟咏,使空灵岸文化得以丰富和繁荣。为满足广大游人怀杜要求,株洲县人民政府于2002年,由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李铎所书的《次空灵岸》,再度镌刻于悬岩峭壁上,摩崖石刻长21.8米,高6.4米。如此大型的石刻作品实为罕见,极为壮观。还有多幅名人名作被嵌在峭壁的不同部位,彰显出浓厚的文化氛围。2008年10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空灵圣地》一书,对空灵岸深厚文化底蕴作了更详尽的叙述。
杜甫当年游空灵岸时,佛教场所简陋,规模峡小,只几间供僧人香客歇息的棚室,依“观音岩”洞而立。自杜甫诗始,往来游人日增,建筑规模随之扩大。宋末元初战乱,房屋受损。明代修缮略有扩建。清道光十五年(1835)楼阁再次维修,建筑规模增加。光绪五年(1879),进行过一次较大的修建,建筑面积达300多平方米,由殿堂、藏王阁、长啸楼、杜公亭、梅花阁、观音岩洞等组成,大小房屋共24间,成为湘江沿岸的一个景点。可惜1968年塌毁,遂成废墟。
改革开放大潮的掀起,给空灵岸带来新的转机。1986年,湘籍台胞唐应涛募集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资金,由笔者等主持,将空灵岸名胜修建一新。区域面积较原扩大18倍,达55亩之多,建筑总面积达4200余平方米,增长14倍。殿宇轩昂,亭台质丽,重楼映画,飞阁流丹,巧妙地将历史原貌与现代仿古技术、秀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蔚为壮观,成为千里湘江岸边一颗璀璨明珠。
随着文化的繁荣、建筑规模的扩大、景貌质量的提升、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了旅游观光业、餐饮服务业的发展。在人如潮涌的游客中,有远道而来的,也有周边城乡的;有集体团队游的,也有家庭个人游的。赏景观花,游泳戏水,观光采风,吟诗作赋,交朋会友,谈情说爱,诵经念佛,祈祷消灾等。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爱好均能得到充分展示,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丰富多彩的景象。当今的空灵岸,已成为株洲市、湘潭市及周边城乡居民“一日游”最佳场所之一。 (责任编辑:卫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