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运南
因为兴趣缘故,更因为地域情结,我对茶乡文化,尤其是三谭文化颇多关注。所谓三谭是指晚清时候茶陵高陇石床的谭钟麟、谭延闿、谭泽闿三父子,之所以冠名”三谭文化“,是因为这三父子不但名望很高,文化成就也很大,足以与历史上的三曹三苏相媲美。自2014年第三期《湘东文化》刊载“晚清的茶陵三谭”一文后,文史界渐趋关注,介绍三谭的文章越来越多。当然,定义为一种文化现象,目前尚未形成共识。笔者斗胆试论,旨在抛砖引玉,为推动茶陵三谭文化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三谭文化的主要成就
茶陵三谭都是饱学之士,诗文俱佳。但其文化成就主要还是在书法。谭钟麟(1822—1905)出生贫寒,凭苦读入仕,一生为官清正廉洁,先后外任陕甘、两广、闽浙多地布政、知府、总督、巡抚等职二十余年,基本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官声很好,深得朝廷倚重。慈禧太后更是对他褒赞有加,曾于1893年颁懿旨专款为其在石床老家建造养老私宅赐书堂。拟或为政绩所掩盖,他的文化成就没有彰显出来。其实,与其人品官品相比,他的诗文毫不逊色,尤其是书法修为十分精到。文字方面他主要撰写时政论文,这也是时势所迫。晚清朝廷内外交困,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国运衰败,他作为重臣,也想力挽危局,上达了数以百计的奏章。书法界对他的书法评价更高,普遍认为他的书法师承颜柳,但有“二王”书风,也兼有米南宫清逸超迈、天趣空灵的意境。他的楷书作品《杭州文渊阁碑》被后世用作书帖,影响很大。他的多数书法作品收藏在上海、湖南等地博物馆,本世纪初,偶有单幅作品参与中国书画作品拍卖,售价都在万元以上。
谭钟麟的三子谭延闿(1879-1930)算得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不但是1904年中国科举制度最后一次科考的会元得主,而且官至国民政府主席,地位非常显赫。谭延闿吟诗填词多为即兴创作,信手拈来,不重收藏,随意性比较大。所以,大部分作品散落民间,难以收藏。他病逝后留有诗稿手迹500多首,辑录成《谭祖安先生手写诗册》,共四卷。不过,他的文化成就也是体现在书法,其书法誉为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
谭钟麟的五子谭泽闿(1889-1947)“善诗能画”,但主要成就也在书法,他的“书法自成一家,风格近翁同龢,雄浑腴美,尤工擘窠书(大字),较其兄谭延闿更加伟劲开张。” 这个评价应该是比较中肯的。当初“国民政府”的牌匾书写首邀谭延闿,但谭延闿说,他的大字不如“老五”,最终邀请谭泽闿书写。“泽闿作书,取润低廉,求者甚众,但仍不订高润例;有求书市招,亦不自高身价,乐意应之,为艺林所推崇。”“喜集藏,搜集清代书家真迹甚丰,尤以钱沣、刘墉、何绍基、翁同龢四家书法最富。善作诗,平素以诗书会友,不与权贵交。”有《止义斋集》行世。
一门二进士,两代三书家。谭钟麟父子三人皆为饱学之士,为人为官各有选择,也各有特色,文法书道却很近似。尤其是行楷书法造诣臻致成熟,自成一体,影响广大而深远,亦如建安三曹、眉山三苏,这在中国文化史上还是十分罕见的。
除诗文书法以外,三谭文化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让祖安家菜从民间小灶走上了官宴大桌,成为了湘菜之源。湘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口味讲究酸辣、鲜嫩、清淡、浓香。中国是一个讲究吃的国度,自古以来,饮食与文化就是难以分割的统一体。到目前为止,茶陵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湘菜之源——祖安美食文化节,早已声名远播了。祖安不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种地方品牌,一种文化象征。
三谭文化的精神传承
如果深究三谭文化的成因,应该还是要从茶乡的民俗传统说起。三谭始于谭钟麟,谭延闿、谭泽闿是在谭钟麟的教育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高陇石床至今流传着许多谭钟麟小时候的故事,有些故事很传奇,充满神秘色彩,但无论怎么神奇神秘,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谭钟麟自幼就是一个非常勤奋耐劳且又知礼节、懂孝道、有担当的人。
茶乡人自古奉行耕读传家、扬名立身的思想,根深蒂固。有人总结茶乡人的人品性格是崇文苦读、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清廉奉献;百折不饶、坚忍不拔;刚正不阿、不畏强暴;向善包容、精诚团结。应该说,这些品性三谭全都具备,只是谭钟麟更为显著。如果说谭钟麟是家境所迫,谭延闿、谭泽闿则有更多的自觉性。
三谭文化的主要精神传承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勤谨、孝道和担当。勤谨就不必说了,因为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特别是小时候的勤练苦读中可以窥豹。谭钟麟十六岁开始自立,谭延闿日临《麻姑经》两百遍,谭泽闿长时间卖字为生,不可谓不勤谨。担当的精神也是很明显的,谭钟麟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有作为的评价伴其一生,所任处所的民间与官方至今津津乐道他的功绩。谭延闿虽因其“圆滑”博得了“药中甘草”的雅号,但他三次督湘两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的经历,说他没有担当精神肯定过责。在这方面或许谭泽闿略有欠缺,但他不借势兄长的自强精神足以诠释一切。三谭流传下来的故事中,有很多与孝道有关,谭延闿最具代表性。他在中年丧偶后,终身不续弦的做法令世人钦佩,对母亲的孝心更是无可挑剔。
除此之外,他们都有一种通透出世与豁达的情怀,这一点主要在书法修为与众多的书法作品中可以体现。谭钟麟自题书写了很多书轴,其内容应该说都是积极健康的。他在陕西任职时曾书赠友人一副联轴:“插槿预为兰定界,种松先与鹤营巢。”以插槿设定绿色的篱笆,规划种植兰花范围,栽种松树招来百鸟筑巢,勾画出一幅绿草如茵、奇花争艳、苍松闲鹤、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图景。
关于通透与豁达,谭泽闿也是值得敬佩的。出生如此显赫的家庭,特别是兄长处在如此显赫的地位,谋个一官半职根本不在话下,但他坚持卖字为生,不与权贵交,实属不易。而谭延闿婉拒宋家提亲并牵线蒋宋联姻一事,令许多人匪夷所思,非圣人难以做到。
三谭文化的现实影响
或许,我们研究三谭文化,要着眼三谭文化本身,了解三谭文化的缘起成因,解读三谭文化的深刻内涵,并着力宣传推介。唯有如此,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才会对地方发展产生不竭的动力。
三谭的文化成就主要在书法。其书法一脉相承,师承颜柳,但又各有特点:谭钟麟的书法更多柔性,给人清新随意和飘逸之感;谭延闿的书法更多阳刚之气,给人一丝不苟的严谨印象;谭泽闿的书法风格近翁同龢,也与其父谭钟麟更多近似,伟劲开张,挥洒自如。
在三谭文化的教育熏陶与影响带动下,茶乡士子对于研习书法更多自觉,地方民众对于书法创作更多钟情,书法人才也因此迭出不穷。且不说茶陵谭氏后人谭伯羽、谭守诚的书法修为也很精到,现如今的茶乡高陇书法研习蔚然成风,已被命名为“茶陵书法名村”“中华诗词之乡”,有此殊荣,与三谭文化的熏陶不无关系。
其实,诗文创作、书法研习并非单一苦练可以成功。勤谨、孝道和担当是三谭修为的共性,作为精神传承,也正是我们时下最需要的营养,充分挖掘这些精神内涵,应该成为研究三谭文化的着力点。
(责任编辑:卫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