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博物馆馆藏的几件文物
文/饶泽民
清代犀牛杯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古人便用犀牛角做成酒杯,装酒后让它存放一段时间再喝,目的是酒与犀牛杯壁产生一定化学作用后饮入肚中以祛病强身。
一个犀牛一个角,获得此角再游能工巧匠雕刻成工艺精品,因此这样异常贵重又来之不易的犀角艺术品千百年以来一直是尊卑的标志,且受到历代政府的控制。老百姓莫说有,看也看不到。
明清两代是犀角雕刻技术的高度发展期,史书上记载,鲍天成是明代犀角雕刻高手,尤通是清代犀角雕刻的一代宗师。自乾隆开始,犀角杯的造型扩展到鼎、炉、盅、洗等式样,附加纹饰有山水、人物、花叶、松枝以及仿青铜器等等。
攸县博物馆珍藏的这件清代犀角酒杯其雕琢之精令人惊叹。它通高9.2,敞口长15,宽10.5厘米,底呈长方形,长4、宽3厘米,口缘内外饰雷纹一圈,外壁饰以云纹作底,主纹是兽纹,细腻流畅,形态生动。一蠣虎攀在杯口炯炯有神。雕刻这件犀角杯的人是不是清代尤通我不得而知,但此杯被省市文物专家一致定为珍贵文物却是事实。
唐代铜镜
铜镜主要用于照容、整冠。照人的一面磨光发亮,背面侧多铸有镜钮和花纹。其花纹的构图设计精巧,反映了当时的习俗和工匠师的技艺水平,因而铜镜不但是日常生活用具,而且是一种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是考古研究中最有价值的断代物。
在株洲市博物馆《青铜器馆》展厅里,有件与众不同的铜镜:该镜为龟形钮,荷叶纹钮座,下部饰流水,象征江河湖海,左侧为伯乐弹琴,上部饰云山,右侧饰鸾凤翩翩起舞。它便是距今千年的唐代“真子飞霜”镜。
唐镜制作兴盛的原因一是因瓷器的普遍使用使许多铜器生活用品由瓷器所代替。一般铜器生产已趋向衰落,金属工艺制作全集中到铜镜的制造上了。二是在每年的八月五日“千秋节”这天,人们将铜镜作为礼物相互馈赠。这就大大促进了铜镜制作的发展。更主要的一点是:皇室赏赐百官也多用铜镜。
以人物故事为题材铸在镜背是唐镜的特点之一,其图形结构是密不容针或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有花团繁簇似锦,宽可走马有鸟飞长空。该镜巧妙地将人物、高山、龟兽、鸟禽融合一体,而且自然生动,充分体现出中古时期的鼎盛时代—唐王朝经济文化欣欣向荣。
值得一提的是:该镜为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在破一犯罪案件中获得,并随即移交文物部门保管。可以说,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了这件“真子飞霜”镜。
西周青铜鼎
株洲市博物馆青铜器展厅里,一件三足大鼎十分引入注目。口沿边的一块残缺是参观者议论的焦点:“可惜坏了,怎么不修好呢?”你知道吗,我们特意留下这处残缺,它是被锄头挖破的,也就是这重重的一锄,三千年前的地下珍宝才得以重见天日。
1988年4月,我接到金田派出所打来的电话,告之该乡建宁水闸边挖出一个锅子。我随即前往调查,据当事人介绍,他家屋后一丘菜地今年打算该种棉花,特地配了一把新锄准备深挖菜地。也就这么一锄头下去,只听“当”的一声,锄头弹出了手,手掌的虎口震开,血也流了出来。倒霉,碰到了大石头。正自认晦气之时,他忽见锄头刃口在阳光下闪着灿灿的金光。哇!不会是挖到金矿了吧?!他忘了手掌的疼痛,对地下硬物小心刨挖。一身大汗之后一个青铜器出土了。我对它进行了仔细的测量,它高28厘米,口径29厘米,腹深20厘米,其纹饰玲珑精致,造型大方庄重,三足柱型,双耳。口沿边一块残缺,全新痕迹,经勘验,正是那一锄头所致。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青铜大鼎,后经考证,是西周时的珍品。
我向他宣讲法规政策,在有人许诺千元购买的情况下,他将文物交给了我。这是一种多么纯朴的高尚情操啊。三天后,我将荣誉证书和奖金送到他的手中时,围观的群众中却有人说:“挖到宝不要,这个人有点宝”。而他说,“别人一辈子挖不出宝贝来,我一锄头就挖出来了政府的奖励,知足了。”
商爵
爵,是我国古代的饮酒用器,我们现在称之为酒杯,爵的形状是前面有喝酒用的流,后有尖状的尾,口沿上有左右对称的两柱,腹下有三足。
青铜爵流行于商代,秦汉之后极为少见。青铜爵也是青铜礼器中的重要器物,商代贵族墓葬中常有爵与觚成套陪葬。
株洲博物馆青铜珍品展览厅里的第一件展品便是青铜爵。遗憾的是:随爵一起出土的觚却永远的损坏了。
那是1990年9月间,株洲县南阳桥乡一姓杨的村民在田间挖土,发现了一个陶罐,内有爵觚两件酒器。听说挖出了东西,一下子围上许多人,大家都不知何物,你的手捏一下,他的手捏一下,历经地下三千年,本来就薄薄的一个酒觚就这样被众人捏没了,小杨挖出2件器物中有一件已成碎片,忙收起那件没坏的匆匆收工回家。随后,小杨将文物上交市博物馆。该爵圜底圆体短杯式,双柱成菌形,器腹上部饰一圈云雷纹,其中一柱上阴刻“戈”字。这种带族徽的爵在全省少见。
唐代模印贴花壶
在株洲博物馆工艺品陈列厅内,有件执壶特别引人注目,它便是唐代铜官窑产品:模印贴花壶。
铜官窑瓷器的纹饰十分丰富,而且对全国许多窑、许多装饰形式影响深远。其主要形式有:釉下彩绘、模印贴花、雕塑镂空等。其中模印贴花最具特色,这项工艺的第一步是用一小块瓷泥细心刻划出各种图形,包括亭阁、走兽飞禽、人物花卉。这种模印贴花装饰一般用在壶嘴和绳系的下方,视觉上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株洲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文物,于八十年代中期在石峰区征集而来。壶身施米黄釉,贴花施褐色釉,壶嘴与左右系之下分别模印贴花同一武将——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585—658年),山西朔县人,铁匠出身。他对李世民忠心不二。在“玄武门之变”前一天,建成、元吉知道敬德在李世民军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想以金银一车去收买他。敬德不为所动,最后还协助李世民伏兵于玄武门,射死建成、元吉夺得军权。为李世民执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玄武门之变是有利于一个时代历史发展的政治行为,之所以出现盛唐,尉迟敬德功不可没。老百姓没有忘记他,在日用执壶上塑造他的形象就是以示纪念。
这件造型美观的执壶充分反映了唐代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是铜官模印贴花装饰的杰出代表,当时便已名誉海外。直至今日,陈列在展柜磨砂灯下的千年古壶,仍然放射出耀眼光辉!
(责任编辑:刘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