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历史人物 >> 左宗棠任教渌上的时间及经济状况 >> 阅读

左宗棠任教渌上的时间及经济状况

2010-03-30 16:21:27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 浏览:352

左宗棠任教渌上的时间及经济状况

/史铁良

左宗棠(1812-1885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在其显赫的一生中,曾任醴陵渌江书院山长(宋以来掌书院者称山长,乾隆时通令改称院长,但习惯上仍称山长)。关于左氏在渌江书院的时间,说法多种:(1)道光十六年,(2)道光十七年(丁酉),(3)道光十七年至十八年(18371838年),(4)道光十六年至十七年(见《益阳师专学报》1998年第4期所载刘泱泱《左宗棠主讲渌江书院的时间考证》);(5)道光十六年至十八年。

以上诸说中,第二种为传统观点,即通行的说法,而笔者认为第四说更符合实际。刘文从吴荣光主湘,吴炳任醴陵知县,陶澍过醴陵晤左宗棠,武冈蓝正樽起事等的时间作出推论,论据充分,推理周密,无懈可击。现就这一问题再作一点补充。刘文已论到蓝正樽造反事发生在道光十六年二月初六日。而左宗棠在复妻弟周汝光信中也谈到了此事,他说:“武冈事,兄在此间于十二、三日即得的耗。”这说明蓝正樽起事后一星期左宗棠即得到确实消息。根据信中所说学校规模,初时授课情况,同来读书的周汝充的近况,“此间”指醴陵无疑。信中又说“兄与大弟到此间已近一月”,那么,左宗棠是在什么时候到达醴陵的?先姑且不论年份,正月十四日,左有致另一妻弟周汝充(即“大弟”)信,称“渌江书院关聘已到,上学之期当在上元后数日,吾弟定以同去读书为是”。“上元后数日”应是正月二十日以后。在与周汝充的另一信中有“临江送别,握手依依……舟行五日,始到馆舍”等语,自家至醴陵有五日水程,所以到达醴陵应是正月下旬。二月初开学,作为山长的左宗棠于正月下旬抵达,用数日时间作准备是必需的。左又在上岳母信中说:“宗棠与大弟在此间两月有馀”。“此间”仍指醴陵,此信写于四月初六日,左于正月下旬抵醴,至写此信正好“两月有馀”。这些都说明左宗棠到醴陵的时间应是正月下旬,或许已近月末。由此推断,上述致周汝光信当是二月下旬所写。信中既讲到近日蓝正樽造反事,则可以肯定该信写于道光十六年二月下旬,可证左宗棠于该年正月下旬已至醴陵。左氏又有答苏抚吴子健信,信中有“回思四十年前课徒自给”的话,此信写于光绪二年,“四十年前”正是道光十六年,是左宗棠从教的第一年,其教书生涯始于渌江书院,这也可证实左氏于道光十六年已在醴陵任教。如刘文所说,左氏于道光十七年仍在醴陵。根据还有上贺蔗农书,信中说,“宗棠于本月中旬自渌上归,即拟来长沙奉谒”,“自渌上归”,并非“解馆”,而是度假。该信还有“尔念年馀课文谈艺,方舆旧学,半就荒废”等语。“课文谈艺”是指在渌江书院教授诸生,既有“年馀”,那说明道光十七年他仍在渌上执教。又据《清史稿·选举志》,清代科举志规定,以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戌丑未年会试。左宗棠于渌上解馆之后即于次年正月北上会试,如果他仅在醴陵任教一年的话,那么北上应在道光十七年,而十七年是丁酉年,是乡试之年,非会试之年,这一年也无恩科。十八年是戊戌年,正是会试之年。书院一学年一般在十月末结束,学年结束之后,左宗棠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做准备,然后从容北上。他于十八年二月初十日抵京,五月三日复周汝充信,说:“回忆去年今日,与吾弟同居渌上,读书说事,乐意至多”,这显然是回忆十七年在渌江书院时事。左宗棠有初八日与周汝充信,信中谈到决心辞去教职,信中还谈及北上的打算,又有“秋虫喧杂”的话,可见十七年秋天他仍在渌江书院。左宗棠是一位责任心很强的人,作事不会半途而废,而书院一聘一年,他在致周汝光信中说过:“受人子弟之托,不得草草言归。”他当是在十七年学年结束辞职的。诸多证据证实,左宗棠于道光十六年至十七年在醴陵渌江书院主讲两年。

左宗棠在渌上两学年即解馆归去,主要原因有二。临近解馆之日,随他读书的内弟周汝充已先行离开书院,左内心甚感孤独,虽然斯人已去,他在下意识中却“辄相呼唤”。在致周汝充信中,他形容馆舍环境“荒草凄凉,秋虫喧杂”,以至于觉得“独居寂寂,如坐牢狱,至无以堪”。其实书院四周古木参天,上有泉流潺潺,下有渌水映带,风景宜人,环境清幽,而左氏却别有一番感受,实是独身处馆而倍觉淒凉的心理反映。与来时的踌躇满志,“乐而忘疲”(见复周汝光信),“颇有教学相长之乐”(与周夫人信)相比,已判若两人。孤独感是他离开渌江书院的一个原因。左宗裳是一个心怀大志的人,并不甘止于塾师,他在《二十九岁自题小像八首》(其一)中说:“犹作儿童句读师,生平至此乍堪思。”虽然这是他离开醴陵四年后所写,但这种思想是一贯的。他冬天离开醴陵,不久即北上会试,即使“匏系长安,客囊如洗”而一住便近一年,无他,向往仕途耳。从中也可看出其生平心迹,这是他离开醴陵最重要的原因。

对左宗棠在醴陵任山长的收入,在有些著述中存在误会。书院山长的收入与书院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当时渌江书院的经费来源有以下几项:(1)书院所有的膏火田、修脯田,每年可收租谷600多石,除完粮等之外,可供书院支配的只有五百多石,这是主要收入,用于山长的束修薪水、诸生的津贴及纸笔之需。(2)社会人士的捐赠及知县逐年所捐养廉。(3)道光十五年醴陵贤达建兴贤堂,有租近万担,其中一项支出为津贴山长束修。

由于经济来源的限制,所以渌江书院山长的束修不高,以致无人问津。《渌江书院志》所载《募捐择聘公禀》对此有明白记载:“学校虽设,经费未充,膏火无多”;“掌教届一年之长馆金惟两百之数”,“士之情或裹足不前,或起馆而旋去,讲席空悬”。在这种情况下,增加长馆金势在必行,上述《公禀》提出,“酌增俸钱百四十串”,以后又加140串,达480串。《公禀》未署时间,但后有邑侯张的批语,张指张玉森,此人于同治二年至同治三年署醴陵知县。所以这两次增俸都是在左宗棠离开醴陵之后,也就是说他在渌江书院的长馆金一年惟200串。一串千文,按官方比价,每千文折银1两,左氏的长馆金可折银200两。当时醴陵知县的俸银年31513厘,养廉700两,合计700多两,左的俸银只有他的四分之一强。而县的巡检、典史的俸银29两多,养廉60两,合计均不超过90两,左的俸银则是他们的2倍多。在县里的公职人员中,左宗棠的经济状况应属中等,比上不足,比下有馀。与醴陵相邻的攸县东山书院,据同治《攸县志》卷十五的记载,其馆师(山长)每年束修银120两,折钱120串,薪水每月银5两,折钱4串,以10个月计,共40串,聘金4串,起馆贽仪3串零200文,三节节仪4串零八百文,合计172串,低于左宗棠任山长的收入。与一般塾师相比,左氏的山长收入则遥遥领先,他在复郭嵩焘、吴敏树的信中讲到湘中人士时说:“老生宿儒,耐寒饿而厌声称,岁得馆谷数十石,即为称意。”

这是左宗棠的肺腑之言,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塾师,他在《自题小像八首》(其四)“研田”句下自注说:“父授徒长沙,先后廿馀年,非修脯无从得食。”一介塾师岁得馆谷数十石即可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因而心满意足,而左宗棠在渌江书院的收入绝对不止数十石。醴陵是产粮区,除自给外,还有出口。当时谷价约600多文一石,左氏任山长的年收入可买谷约300石(1石约80公斤)。其时他有一妻一妾,4个女儿,用这份收入养活七口之家是绰绰有馀的。可是为什么一些人对这二百之数不屑一顾呢?能任山长者,都是学有专长,且有一定名望的知识分子,这种人属于孔夫子所说的“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在他们眼中,200串不过区区小数,自然裹足不前了,清后期岳麓书院山长的年俸就达银516两。而左宗棠出任渌江书院山长时,年方24岁,此前在家耕读著述,生活仅能自给而已,200串对于一个初出茅庐且不富裕的年青人来说,还是值得青眼一顾的。

李岳瑞的《春冰室野乘》:“陶文毅识左文襄”条认为左宗棠在渌江书院“修脯至菲,几无以给朝夕”。所谓菲薄与丰厚,都是相对而言的,从以上的分析看,左宗棠在渌上的收入不低于中等水平,难以说“至菲”。至于说“几无以结朝夕”则更不符合事实,试想,一个年收入200串,约可买谷300石的人,一日三餐竟无以为继,可能吗?在研究左宗棠的论著中,常有人引用李岳瑞的这句话,这种现象说明,对于笔记小说一类,“博考而慎取”(清四库馆臣评《明皇杂录》语)的态度多么重要。《春冰室野乘》是笔记类书,所记不少是传闻。该书跋称,“多记诸名公逸闻”,“后半多录同时人诗词”,“间及谐趣”。这种书的内容,不能一概当作信史。就在上引的同一条中,还有两处误记,一是陶澍过醴陵,“县令特假书院为行馆”,其实行馆设在城内的育婴堂,而不是对河的书院。一是陶澍在醴陵激赏左宗棠所作楹联,“立延入幕府,礼以上宾”,并为其子向左氏求婚,而事实是第二年左上京会试失败,南归时枉道南京谒陶澍,应陶请求,订儿女婚约。一条之中,时、地、事之误便有三处。该书作者可能是见到左宗棠书信中“出纸裹中物还盐米小债”的话,作出“几无以给朝夕”结论的,这纯属误解。《左宗棠》一书认为左宗棠在醴陵的“收入很微薄”,根据除《春冰室野乘》所说“几无以给朝夕”(该书误“无”为“元”,或许是印刷之误)之外,还有光绪二年左氏荅苏抚吴子健的信,信中有言:“回思四十年前课徒自给,每遇岁阑解馆,出纸裹中物还盐米小债”,“四十年前”,正是左主渌江书院讲席之时,但这句话并不能说明左氏“收入很微薄”,旧时商店对于长期顾客购物常采用记帐的方式,半年数月一结,这既是商家促销的手段,又可省却不少麻烦,并非说左宗棠平日穷得无钱买米盐,更不会涉及他的收入问题。

概而言之,左宗棠在醴陵的讲席收入,对维持一家人的小康局面当无庸置疑。

(责任编辑:骆晓会)

相关文章
2016-09-08 21:13:02
2010-03-30 16:23:36
2013-05-10 18:04:09
2013-05-10 18:02:41
2013-05-10 18:01:58
2010-03-30 16:22:54
2013-05-10 18:00:41
2010-03-30 16:22:05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