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 徽
凤凰山,是我熟悉的一个名字。曾经因为工作原因上过山,到过位于半山腰的凤凰山林场的场部。仅有的一次接触,时间久了,印象自然淡了。
妻子邀我一起去凤凰山,我淡淡地说了一句,有什么看头?她诚恳地说,爬山也不错嘛!倒也是,每天散步也要走,爬山还可以吹吹自然风,看看自然风光,呼吸新鲜空气,我一边想着,一边上了去凤凰山的车。
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凤凰山,群峦起伏,山高林密,泉水潺潺,怪石林立。《潜确类书》载:“南岳有凤凰峰。昔祝融君祭南岳,感碧鸡凤凰集其顶,故名。”《湘潭县志》描述:“周盘百里,灵关玉垒,结隅幽阻,悬泉奔注……” 无论史书上说它是怎样的一座山,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才最真实。
上山的路都是水泥路,一边是峻峭的山体,一边是险峻的山崖,汽车沿着陡峭而且弯多的山路行驶。因为驾车的朋友技术好,车速一点也不慢,坐在车里感觉也还平稳。因为山上散住着不少山民,山上不时有岔路,驾车的朋友几次在岔路口犹豫、倒车。趁这个空档,我下了车,静静地望着眼前茫茫的竹林出神。
一根根染着白霜的嫩绿或者黄色的竹竿,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山坡上,不禁让我联想到万箭齐发这个成语来。再往上看,茂密的竹叶在微风里沙沙作响,阳光把细碎的光影洒落在地上。我的思绪随着那些移动的光影,朦胧着,闪烁着,漂浮着。
远远近近、高高矮矮的山上,都是竹林。枯黄的、嫩绿的、翠绿的竹叶,将山林呈现出无数的层次,好似一幅幅三维画。方向摇摆不定的山风,掠过竹林,荡起或深或浅的波浪,让我感觉到山在颤栗,我的心也跟着颤栗。朋友说,一到冬天和春天,满山的竹笋才真正让人心动。我知道,他是对竹笋的美味感兴趣。而我的眼帘,却浮现出无数竹笋破土而出的场景。用万箭齐发来形容竹笋的茁壮成长,也许更加合适。竹笋是竹林的希望,没有雨后春笋的倾情演出,何来茂林修竹的奇妙景象?
远处的山顶上,一个个风轮在或快或慢地转动。每个风轮都有三个叶片。我曾经在龙潭见过,知道那是风电场。从这里看,不觉得风轮有多大。实际上每个叶片有50多米长呢!等爬到山顶,到了风轮的附近再看,就知道了。朋友告诉我,山顶还有灵泉呢!喝了灵泉水,百病不生呢!
说着说着,汽车停了。到了,朋友说。下了车,我第一眼便看到山下绵延起伏的山,好像海里的波浪。一个个村庄,嵌在山谷中,好似一幅主体色调为绿色的油画里,出现的混杂着白色、黑色和黄色的一小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登上山顶,怎么找得到这种凌驾于世俗之外、飘飘欲仙的感觉呢?
回过头来,一座墙体褚红、圆柱密布、鎏金屋顶、飞檐翘角的建筑浮现在眼前,想必这就是凤凰古寺了。这凤凰古寺是有来历的。唐贞观22年,有位高僧带着四个弟子云游到此处,觉得这是一块宝地,便建起了寺庙,名曰八宝莲花寺。其后几经兴废,眼前的凤凰古寺兴修于2004年,建造了三圣殿、缘和堂、土地庙、大雄宝殿,雕塑了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等。
每年农历6月6日是凤凰神的诞辰,也是凤凰山最热闹的时候。远近的乡民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凤凰古寺前,点燃香火,焚烧纸钱,燃放鞭炮,耍狮舞龙,演戏唱曲,用最虔诚、最隆重、最喜闻乐见的方式,来祭拜庇佑先辈、自己、后代的山神。
古寺前面的灵泉水之所以被奉为祛病化灾的圣水,来自于灵泉下有一个蛟龙栖息的石洞的传说。预示着吉祥的龙自然成为乡民心中的神,因此,有龙栖身的水自然也成为逢凶化吉、辟邪消灾的圣物。在农历6月6日这一天,求灵泉水的乡民与想烧头柱香的乡民一样,都是半夜上山,早早守候在古寺前,都希望神灵更多地保佑自己的家人健康平安。如今,灵泉的水可以从几排水龙头里汩汩流出,上山求水的乡民不用再提着桶子或者水壶,排着长长的队等待取水了。我虔诚地走向一个水龙头,歪着头把嘴凑近龙头口,然后慢慢拧开龙头,一股带着淡淡甜味的泉水流进我的嘴里,我的心里流涌着安详和惬意。
我信步登上古寺旁边的山坡,清凉的风吹拂着我的衣襟,轻吻着我的脸颊。站在山坡上,一溜山脊呈现在眼前。装在又高又粗的钢柱上的三叶风轮,由近及远排列在山脊上,或快或慢地转着,我仿佛看到一股股强大的电流,从风轮传向钢柱,再通过看不到的电线传向村庄、小镇和城市。世俗的电光会不会扰乱古寺的清净,我无从得知。曾经出门靠脚爬肩挑的山民,如今却可以轻松地驾着摩托车或者开着小汽车,从经过门前的宽阔的水泥路一直到镇上,到县城,到更多更远的地方,倒是不争的事实。凤凰神也好,灵泉水也罢,虽然他们无法改变山民的生活条件,但始终都是山民们心里的信仰,这一点,谁也不用怀疑,谁也无法改变。
(责任编辑:黄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