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名校史册 >> 说 校 训 话 校 史 >> 阅读

说 校 训 话 校 史

2019-05-30 10:27:33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714


 

文/张华娇                                                                                                                                                              
   茶陵一中办学历史悠久,曾有过很多卓著的校训。它们集时代性、纲领性和感召性于一体,是校史写照,也是时代缩影,弥足珍贵。其中几条尤其值得一提。
  第一条:整饬寻章摘句,倡行经世致用
  这是洣江书院的办学思想,发布人为茶陵知州林廷玉。
  洣江书院创办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是古代茶陵历时最长,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一所州立书院,是人文荟萃的茶陵古代书院和茶陵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书院创办者林廷玉(1454-1532年),福建侯官(今福州)人,进士,官至都御史。因科举考场案受贬,弘治十六年(1503年)任茶陵知州。林廷玉十分重视办学育人,上任第二年便大力倡办洣江书院。书院落成后,他亲自撰写了《洣江书院记》,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反对寻章摘句,倡导经世致用,匡正民风士习的办学主张。他谆谆告诫:“郡之人士毋徒咀嚼糟粕,搔摩皮肤,必由言语文字之末,钩深索赜,以求精微奥妙之理。知之必明,守之必固,行之必力,使道足于己而无待于外。吾命亨而达,则措诸事业,以禆天下国家;或蹇而穷也,则亦可以敦厚风化,以善一乡一邑。”他力主以道学精神为圭臬,明德新民;以修齐治平为准绳,穷独达兼。朱熹曾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与朱熹、吕祖谦并称南宋理学“东南三贤”的大儒张栻也说过:“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亦岂使子习为言语文辞之工而已乎?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林廷玉和张栻、朱熹,前后相隔三百多年,但是,三者反对决科干位,倡导传道济民的办学主张及其身体力行孜孜以求的精神却是惊人的相似,如出一辙,一脉相承。
  在洣江书院传道济民经世致用办学思想引领下,茶陵不但涌现出了张治、萧锦忠、谭钟麟等勤奋好学的典范,还孕育出了大批德才兼备,抱璞怀玉的山长、师儒和士子。在历代科考中,茶陵士子考取进士127名,状元、榜眼、会元各两名。数量之多,位居湖南各州县前列。而且其中不乏明清四大学士刘三吾、李东阳、张治、彭维新和民国政府主席谭延闿为代表的精英名流。茶陵也以“一州形胜雄三楚,四相文章冠两朝”的美誉名闻遐迩。对此,洣江书院功不可没。
  第二条:南学津梁
  这是南路师范学堂的办学思想,发布人为学堂监督曾熙。
  创办于1905年的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与位于长沙的中路、位于常德的西路师范学堂一起,是清末“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改革在湖南的产物,也是全国最早的师范学堂之一。学堂首任监督(即校长)曾熙(1861-1930年),湖南衡阳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曾任衡阳石鼓书院兼汉寿龙池书院院长,才艺杰出,学识渊博。书法为一代大家,有“北李(清末书法家李瑞清)南曾(曾熙)”之称;绘画亦富盛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即为其弟子。
  “南学津梁”是曾熙提出的南路师范学堂的办学思想。他手书“南学津梁”这四个斗方大字,制成巨幅横匾,悬之于学校通衢,旗帜鲜明地宣传自己的办学思想。“南”泛指江南,“南学”指江南历代先贤的先进学术和思想;代表人物有屈原、周敦颐、王夫之、魏源、曾国藩等。“津”是渡口,“津梁”为渡口、桥梁等要处,比喻导引万物,以供陶铸。“南学津梁”旨在勉励全体师生继承发扬南方先贤进步的学术和思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一办学思想,得到了南路广大师生的衷心拥护。1919年,学校第七任校长颜昌峣,手书儒学大师王闿运“吾道南来尽是濂溪子弟,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的名联,用木板雕刻,配以曾熙“南学津梁”的横匾,悬挂于校舍门前,珠联璧合,蔚为壮观。全体南路师生同心同德,以兴学育人为己任,严谨办学,学校被誉为“湘南最高学府”。1912年后,学校先后改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衡阳中学,湖南省立第二中学等。1942年,省立二中迁入洣江书院,1952年改为茶陵一中。斗转星移,“南学津梁”的办学思想却源远流长,并不断发扬光大,引领培育了张秋人、蒋啸青、蒋先云、黄静源等大批革命先烈,培育了陶铸、江华、黄克诚、张际春、张平化、周里等大批领导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贡献。
  第三条:好学、力行、知耻
  这是茶攸安酃(茶陵攸县安仁酃县)四县联立简易乡村师范的校训,发布人为校长彭晋云。
  茶攸安酃四县联立简易乡村师范是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军长的刘建绪率部驻节茶陵时于1934年发起创办的一所师范学校。学校以培养小学师资为宗旨,以茶陵洣江书院为校址,以“好学、力行、知耻”为校训。(副)校长彭晋云(1898-1943年),湖南蓝山人,湖南教育界名宿。早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历任上海国立劳动大学附属中学、湖南省立第三师范、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校长等职。此时他身为二十八军上校参谋,先被任命为学校专任主事后为副校长,长年驻校。学校的规划筹办以及日后的行政管理,一并由他一手操办。期间,恰逢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大力推行“政教合一”的主张,彭晋云得以一身兼任茶陵县长和联师(副)校长两职。秉政办学,驾轻就熟,他被公认为联师校长的最佳人选。他思想开明,倾向进步,关爱学生,包容民主。主政期间,学校蒸蒸日上,一派兴旺景象,广大师生对他也都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
  好学、力行、知耻的思想,出自儒家经典《中庸》:“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儒家认为,凡正人君子都必须遵循“五达道”,培养“三达德”,提升到“至诚”的品格进而达到中庸之道。“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就是说,人们通常会遇到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其时必须用五项基本原则来处理,即做到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要恪守这五项基本原则,就要修炼“知(智)仁勇”这三种基本美德,提升到“至诚”的品格,进而达到中庸之道的境界。而教育正是引导和帮助人们努力学习,培养至诚品格,最终达到中庸之道境界的必经之途。
  四县联师自1934年开学,至1941年并入省立二中,前后共办学七年。七年间,正当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好学、力行、知耻”的校训引领下,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大义感召下,学校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小学师资,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革命青年。仅茶陵一县,就从联师走出了李改(共和国将军)、兰亦农(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谭树德(原四川省教育厅长)等一批卓越的革命者。
  第四条:勤奋、踏实、团结、向上
  这是茶陵一中作为湖南省首批重点中学,在重点中学建设时期(1980-1995)的校训,发布人为时任校长谭建唐等。
  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十年浩劫宣告结束。经过思想解放、拨乱反正运动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条战线迎来了蓬勃发展的美好春天。
  1980年6月,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分期分批办好重点中小学的几点意见》,湖南省教育厅发文宣布,茶陵一中等学校被评定为湖南省首批重点中学。
  1980年9月,茶陵一中出台《茶陵一中纪律制度》《茶陵一中学籍管理办法》两种制度。历经1984年的《茶陵一中各项规章制度汇编》《茶陵一中教师道德规范》,1988年的《行政管理规程》《德育工作规程》《教学工作规程》《后勤工作规程》,至1993年,最后修订汇编成《茶陵一中学生守则》《茶陵一中教工手册》两个小册子,确立了校训,创作了校歌,茶陵一中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日臻完善。
  1982年,学校确定初中68、69两个班为实验班,分别进行语文、数学教学改革,“重点抓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两个班毕业后,学校紧接着以新生初76、77班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施“探索规律,以点带面,积极稳妥,保证质量”的教改,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突破口,力求实现“三个为主,三个转移”的目标。即,以课堂为主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移到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来、由单纯的研究教学转移到重点研究学生怎样学上来、由单纯的教学生“学会”转移到教学生“会学”上来。1983年5月,湘潭地区实验班教学研讨会在茶陵一中召开。会后,省教育厅办公室主任肖勇、《湖南教育》主编唐仲扬等一行6人在对茶陵一中教学改革进行驻校考察后,将其教改定名为“二级自学辅导法”,于《湖南教育》1983年第七期全面推介。此后,茶陵一中名噪一时,全国各地来校学习和采访报道的来宾络绎不绝。9月,华东师大杜殿坤教授来校考察指导。他通过模式设计,理论提炼,力求从理论上予以论证。11月,省教育厅办公室肖勇主任再次来校考察,指导教改“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从此,德育工作改革、第二课堂活动、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全面展开,改革迅速向纵深拓展。1987年,《初中数学“二级自学辅导法”教学实验报告》在中央教科所《教育研究》上发表,“二级自学辅导教学法”成为全国六大教授法之一。1995年,学校被授予全国千所“学习科学实验学校”匾牌。学校高考成绩一直名列株洲市前茅。1995年,一举夺得高考株洲市文理两科“状元”。德育改革也卓有成效。在全国率先制订并实施了《德育大纲》,德育工作规范化、序列化、网络化、多样化的“四化”建设成为省内外典范。1992年10月,团省委来校考察后,将其经验在《内参选编》上予以推介。第二课堂活动发展成为“三小活动”(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形成长效机制,进而发展成为科技创新活动课程。作品先后获得国家和省、市奖励200余项,其中国家级金质奖2项、银质奖1项、铜质奖3项、国家专利5项。学校两次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多次予以报道。
  1995年6月,湖南省教委重点中学评估验收组一行7人对学校进行了为期4天的督导检查评估,充分肯定了茶陵一中在重点中学建设上取得的骄人成绩。1996年3月,湖南省教委正式授予茶陵一中“湖南省重点中学”匾牌。
(责任编辑:易小斌)
相关文章
2012-10-13 20:19:52
2012-10-13 20:15:58
2018-01-29 22:27:48
2015-04-05 10:42:23
2011-11-10 10:12:17
2019-10-30 10:29:20
2011-07-18 23:56:12
2014-02-14 10:15:38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