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故乡故人故事 >> 茶陵沧桑 >> 阅读

茶陵沧桑

2010-04-18 22:00:39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 浏览:429

茶陵沧桑

/蒋剑锋

这里曾是神农氏炎帝种五谷尝百草的山麓,这里曾是无数名人骚客吟咏的“故里”,这里也曾是毛泽东点燃革命火种的红色摇篮,这就是湘东名县——茶陵。2005年,我从省城来茶陵县委挂职锻炼,有幸走进了这块美丽、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两年的工作和生活期间,我走遍了茶陵的山山水水,浸润在茶陵浓厚的人文气息之中,深切地感受到茶陵的巨变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不由地把自己当作了一个地道的茶陵人,衷心地为在这块热土上耕耘、创造的人民骄傲、自豪起来。

美丽的山水

“好山千迭翠,流水一江清”道尽了茶陵山多水汪、山奇水清的极致。沿106国道进入茶陵境内,只见群山环抱、奇峰错列,河流纵横。山不独兀,水不独流,山水相连,山环水绕,山倚水起伏愈见其妩媚,水依山曲折更显其缠绵。外地人走进茶陵,最先吸引他们的无疑是这方独具特色的美丽山水。而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云阳山和洣江水。

云阳山方圆70多平方公里,北接攸县,西邻安仁,位于县城西郊,距县城中心仅2.5公里,素有“古南岳”、“亚衡山”之称,200112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云阳山拔地而起,地势险峻,山中群峰耸立,丹崖流霞,飞瀑垂练,深谷笼幽,古洞藏奇,峰、峦、岩、泉、瀑俱全。从海拔达1130的紫微峰上向下俯视,山峦连绵,如长龙飞腾;山中楠竹、杉林、松树,层层叠叠,郁郁葱葱;峰顶则石岩林立、千姿百态。那些参天的古木有着遮天蔽日的绿荫,阳光从枝叶间碎金般漏下来,掉进路这的野花丛里,一片斑斓,离地一直烧到天边,同苍翠的山峦连成一片景致。登峰远眺,层峦叠翠,尽在眼底,洣水呈葫芦状,将县城衔起,人们以“紫微叠翠”形容这方美景,并将之列为茶陵八景之首。炎帝神农氏被云阳山独具的魅力所吸引,长住于此种五谷、尝百草,最后崩葬于茶山之尾,茶陵因此而得名。传说中的南岳对帝相中这里是“可以长生、可以避世”的福地,在此修建了避暑行宫——南岳宫,从此云阳山终年香火绵绵、钟声不断。秀美的自然风景,迷人的神话传说,浓郁的人文色彩,渊源流传的文化历史,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明代“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闿等先后到此探幽揽胜,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在此住了一晚,就发出“道人先作鹿门期”的感慨,表达了对归隐林泉的向往。

洣江是茶陵境内最大的水系,南缘炎陵,北续攸县,横贯茶陵全境,茶陵县城就依水而建,踞于洣水河畔。整个洣水流域处于群山环围之中,洣水在山下缓缓流淌,迂回曲折,氛围静谧。在这里,那流淌而去陪伴炎帝的洣水,是深渌的水潭,从高处望去,感觉不到她的流动,那是一种安静的镶嵌,慢慢地浸入骨髓。在纷扰的尘俗中倦了、累了,畅游洣水是个不错的选择。置身连绵不断的青山,满目是碧波荡漾的河水,河岸镶嵌的是无尽的绿,你会恍惚自己是否走进了心中梦寝的桃源。乘一叶扁舟,从罗霄山西麓顺水而下,一篙便可拾掇到江南的幽静。尤其是到了每年的三四月份,沿河的油菜花开得荼靡,偶尔偶尔翠绿的茶树点缀在河滩金黄色的油菜花中,掩映着南方特色的建筑,相信每一个向往回归自然的人都能找到归宿。即使静坐岸边,只需把一根钓杆,也能钓住一个蓬勃的希望。“青玻璃盆插千岑,江湘水清无古今。何处拭目穷表里?太平飞阁暂登临。朝阳不闻皂盖下,愚溪但见古木阴。谁与洗涤怀古恨?坐有佳客非孤斟!”这是黄庭坚在游览洣水后依依不舍留下的诗句。

高山令人观止,流水让人流连,小小的皇雩仙一样叫人拍案称奇。皇雩仙们处茶陵小田山下秩堂境内,地不过百顷,高不过百米,但见满山苍翠,苍翠得出奇的秀润;浓郁的绿荫,绿得出奇的深沉;连鸟鸣声也出奇的清悦。还有那奇树、奇藤、奇水、奇鱼四大奇观更是令人叫绝。树,四季常青;藤,子母交缠;水,冬暖夏凉;鱼,逆流而上。皇雩泉出奇的清澈甘洌,泉池里铺地而生、红绿相间的水草出奇的鲜艳,红的红如玛瑙,绿的绿如翡翠。皇雩仙的神奇、幽静,使华佛徒们趋之若骛,早在1000多年前的后唐时期,这里便有雩山寺。南宋隆兴年间,皇雩仙的神奇、幽静居然使宋孝宗动了心,题写了御诗。这样一来,皇雩寺大沾“皇恩”,香火大旺。就象清代的茶陵举人谭绍碗在《皇雩仙》诗中所写的那样:“光腾石刻惊飞白,宸翰辉煌佛氏缘。”

茶陵美景处处,触目所极皆是胜境,来者忘返,去者思归,每一个到过茶陵的人都错把此地当家园,但愿长住不思归返。走进茶陵的人们无不慨叹:这里岂不正是自己心中的桃源!

厚重的历史

外地人来茶陵,必看茶陵铁犀。铁犀位于茶陵南宋古城墙下的洣水河畔,是南宋绍定五年茶陵县令刘子迈(1232年)为镇河妖而铸,经过千年日晒雨淋后依旧毛色润泽,双目迥然,依稀在叙说着茶陵辉煌的过去,又仿佛在凝视着茶陵美好的的未来。铁犀几百年来见证了茶陵的历史变迁,也成为了历代茶陵人的代名词,凸显了其坚忍、顽强的性格。

和茶陵铁犀一样古老的是“茶陵的城墙”。“茶陵的城墙”指的就是茶陵的南宋古城。南宋古城始建于南宋绍定五年(1232年),是湖南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头城。城墙沿着洣水蜿蜒而下,一目沧桑,一目沉寂,斑驳着千年的繁华和落寞。200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保护文物。2004年,被评为“湖南百景”之一。站在古城上往远处看,澄碧的洣水环萦如带,巍巍云阳山层峰叠翠,环城青山如黛,田畴铺绿,形成和谐的大园林格局。明代江南才子解缙的《过茶陵》一诗:“清江一曲弄晴晖,树色山光绿染衣。正好垂纶寻酒伴,休官便买钓船归”,淋漓尽致地描述了古城的独特景象。走进古城的紫微门,是一条保存完好的长达500的古街,沿街可以看到一座座依然矗立在古街两旁的清代民居,榨油、酿酒、弹棉花、打铁等民间老作坊依稀可见,做买卖的吆喝声、铁匠铺里的打击声、弹棉花的“叮隆叮隆”声不绝于耳。沿着当年黄庭坚、徐霞客等历史人物的足迹,漫步在古老的街道上,探寻南宋学宫、“四大学士祠”、青霞观(元代全国三大道观之一)、状元桥等遗迹,人们仿佛走进历史,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文化氛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造就一方人。钟灵毓秀的山水铸就了茶陵人独有的灵性。他们勤耕作,办私塾,兴书院,“农勤于耕,士勤于学”。古时的茶陵各村均办有规模大小不一的私塾,有的村甚至一办就是几所。书院自宋至清代共办有30多所,在湖南名列前茅。元代李祁在《学校记》中称:“茶陵学校于湖南为盛”,宋代居湖南第三、元代居第二、请代居首位。浓郁的学风、文风,使许多的贫寒农家子弟走上仕途,成为官宦之家、书香门庭,济身上流社会,独领文坛风骚。“自唐至清,中进士者百廿七人,遥居湘各郡县之首”,自唐天复元年(901年)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茶陵中进士者127人,其中有谭用式、肖锦忠两名状元;曹诒孙、尹铭绶两名榜眼;张治、谭延闿两名会元。明清刘三吾、李东阳、张治、彭维新等“四大学士”名噪一时,有“四相文章冠两朝”之誉。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吸取了茶陵山水的灵气,开创了“茶陵诗派”,开明一代诗风而载于中国文学史,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国时期首任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和世界文化名人谭云山也各自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无一例外地镶嵌在茶陵这个偏远的星空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唯楚有才,于斯为盛”在这地处“吴头楚尾”的僻壤远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近现代的茶陵与中国革命史更是密不可分。今天人们说茶陵是块红色的土地,是因为这里的每寸土地都曾被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作为井冈山根据地6县之一,“其性决烈劲直”的茶陵人民,不甘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不畏外部强暴的侵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3万多优秀儿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新中国的将军册上,有25个名字用血与炎锻造着“茶陵”这一闪光的字眼。巍巍云阳山见证着英雄人民的壮举,滔滔洣水河叙述着儿女们的光辉业绩。192711月,工农红军攻占了茶陵县城后,遵照毛泽东指示建立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地革命运动。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援引毛泽东的原话,称“在湖南东南部的茶陵县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红色政权”。19271228,毛泽东在茶陵县湖口镇福林寿宇主持召开大会,揭露了经三湾改编后组成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团长陈皓叛变并胁迫部队投敌的阴谋。毛泽东在湖口力挽狂澜,是党史和军史上一次重大事件,成功地在党内军内进行了第一次肃反,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和壮大了工农红军,保存和延续了革命的火种,并最终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历史记住了茶陵人民,毛泽东也对茶陵念念不忘,他曾多次称赞茶陵籍老红军:“茶陵的同志很勇敢,很会打仗,茶陵牛嘛!”老人家的话很朴实,但却一语中的,道出了茶陵人的性格。1965521,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当晚下榻茶陵,一偿他重回茶陵的夙愿。这是他老人家解放后唯一的一次在一个县城小住。为了纪念毛泽东此行,茶陵县专门设立了陈列室,将毛泽东所住房间、设施、用具予以陈列展出,并将毛泽东与茶陵、与茶陵人的珍贵历史照片一并展出。今年,茶陵历史与文化研究会将整理出版《毛泽东与茶陵》这部专著,人们从中可以再次重温到毛泽东在茶陵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茶陵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书籍,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宝藏和浓郁纯朴的地域风情,在地处偏远的山村,至今仍保持着古时纯朴的民风民俗。风韵古朴的婚俗,充满神秘色彩的民间宗教习俗,保存原汁原味的湘土文化,韵味独特的湘东茶陵土话和客家方言,偏辣的饮食习惯等交互融合在一起,构成湘东茶陵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风情。

(原载《茶陵人》2009年第2期,本刊有删节,责任编辑:黄声波)

相关文章
2010-04-18 22:02:02
2010-02-07 18:12:36
2016-09-08 22:19:52
2010-04-18 22:01:15
2016-09-08 22:19:28
2016-09-08 22:18:56
2016-09-08 22:18:21
2016-09-08 22:17:18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