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是座美丽迷人的城市,胡耀邦故居,坐落在距浏阳市约40公里的中和乡苍坊村。今年6月,从北京去广州,长沙一停,我就怀着无比仰慕的心情,专程来拜访总书记故居,了却了一桩由来以久的夙愿。
这里,群山环抱,流水潺潺,空气清新,风光绮丽,尤其是房前屋后的一株株挺拔雄健、翠绿欲滴的竹林,更为敏溪河畔这个小小山冲平添了无尽的勃勃生机。
故居坐北朝南,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土木结构,青瓦顶,红泥墙,是个独家小院,大小房屋共7间,占地面积200平方米,是典型的江南民居。1915年11月20日,胡耀邦就出生在这普通的农舍,并度过了他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1930年,他年仅15岁,便离开故乡,告别亲人,走出家门,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为缅怀胡耀邦同志的丰功伟绩,1995年省市拔专款对故居进行修复,翌年初,便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天来这里参观、瞻仰的中外朋友,络绎不绝。在百忙的接待任务中,馆长寻建农同志热情地为我这“首都客人”当起“向导”。我们边走边看,面对一件件实物,面对一幅幅照片,他满怀深情地为我讲解:
在故居纪念馆诸多展品中,一封普通的家书,尽管内容很简单,纸张已经发黄,字迹也变得有些模糊,但像却磁石般吸引着我,认真地,耐心地,一字一句仔细读着:
……去年七月带来:
1. 茶油15斤,每斤0.54元,共8.1元;
2. 豆子10斤,每斤0.1元,共1元;
3. 油饼51个,每个0.08元,共4.08元;
4. 醺鱼20斤,每斤0.7元,共14元;
5. 一共27.18元
交胡耀福带回,务必退还公社。
……
这是1961年1月12日,耀邦同志写给家乡中和大队的亲笔信,请大哥胡耀福连同27.18元,带回交公社的。同时,信中还嘱托大队、公社,劝说亲属不要来京探望,理由是:“一、妨碍生产,二、浪费路费,三、我也负担不起。”当时,耀邦同志身居要职,称得上是“中央大官”,对于乡亲远道送来的“一点点”土特产,却是如此看重,如此不安,又在一年之后折款如数退还,这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廉洁自律、严格要求的崇高品质,对照当前一宗宗大小贪官污吏的罪恶行径,实在令人钦佩。
通过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翔实的数据,纪念馆向广大观众深刻展示了这位伟人的另一个侧面。那就是粉碎在“四人帮”以后,在“真理标准”讨论的重大斗争中,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对“两个凡是”等错误理论进行批判,为彻底平反冤假错案,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忙碌着。不管是共产党员,还是民主人士,无论是名人高干,还是普通干部来访,他亲自听;来信,他亲自看,深入调杳,深入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2200多个县中,有1700多个县留下了他的足迹。在短短6年时间里,就阅办了2000多封群众来信,为难以数计的“叛徒”、“反党分子”、“历史反革命”摘下了不堪重负的“帽子”,使成千上万的无辜,从绝望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获得了政治生命。难怪这些同志无不由衷地称赞耀邦总书记功照千秋,是他们的“救命星”。
两个小时,匆匆而过,当就要结束这次难忘的访问,离开美丽如画的苍坊村时,和热情好客的寻馆长合影留念,我俩不谋而合地将地点选在胡耀邦同志人生丰碑一般的题词前,让它象春雷战鼓般,永远激励我们无私无畏、奋勇前进:
心在人民
原无论大事小事
利归天下
何必争多得少得
(责任编辑:钟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