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揽胜觅踪 >> 茶乡情怯 >> 阅读

茶乡情怯

2012-07-20 16:22:46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109

茶乡情怯

                                           

                                           /任永贵


1984年中专毕业后,曾在茶陵工作一年半。往事总在梦境中回荡,此后曾到过茶陵多次,老有近乡情怯之感,怕去又不得不去。今年3月,又一次来到茶乡,那山、那水,那音、那人,亲亲近近地重现在面前。

茶陵古因陵谷多生茶茗而称“茶乡”,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茶”命名的县。因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崩葬于茶乡之尾”而得县名,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

其实茶陵产茶并不出名,而“茶陵三宝”则是誉满全国,闻名东南亚,它们是生姜、白芷和大蒜。我曾工作在茶陵城东北的湘东铁矿,出城到矿区的洣江三角洲上大蒜、棉花、稻子一大片,绿得郁郁葱葱,白得吐絮如银,金得金光奕奕,让人好生欢喜,休闲时总到田间边流连忘返。

铁矿西望是云阳山,是西去南岳必经之地。素有“小南岳”、“亚衡山”之称,更是炎帝兴农事、种五谷、尝百草、采茶茗的地方。因当时胜迹还未修复,直到2008年才亲睹其真实面目,相见恨晚也。

名山有好水,水绕风水旺。云阳山气势磅礴,屹立挺拔,雄踞城西。站在云阳山上俯瞰,洣水环流像一根“金线”缠绕老城,老城就像刻在“金葫芦”颈上的一幅版画。老人们都说,茶陵城是“金线吊葫芦”,地杰人灵。这里的子民接纳了云阳山的佛道开光,沐浴了洣水的圣洁灌溉,故而“民朴而淳,风俗醇雅”,“农耕于勤,士勤于学”,“其人素知诗书礼仪。”自唐始至清,茶陵共考取进士127 人,明清两朝的刘三吾、李东阳、张治、彭维新并称“四大学士”,并享有“四相文章冠两朝”之美誉。

曾探访茶陵一中的洣江书院旧址,查到两个“劝学”大字,一个是“仁”字,上面写着“仁以天道博爱,毋轻伤残,爱己及人,体恤天物,博遵人道。”一个是“耻”字,上面写着“耻以私欲有戒,心身知辱,不贪财色,知足常乐,明所羞惭。”洣江书院是茶陵书院之一,自宋至清代茶陵书院共办有32所,元代李祁在《学校记》中称:“茶陵学校于湖南为盛”。正是这种文化远播,才造就了茶陵人文化渊源的本性,才走出了经天纬地的仁人志士及高官显贵。

毛泽东曾说,茶陵的同志很勇敢,很会打仗,茶陵牛嘛!茶陵人确是“其性决烈而劲直,民性直而不屈,朴而不华”,我老早就体会到这种性格,不屈不挠是其精神实质。这里诞生了第一个红色政权,这里走出了25位开国将军,这里为革命牺牲达5万余人,素有“红色摇篮”、“将军县”之称。走在“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我心情凝重,睹物思人,一个个身影瞬时高大而又生动起来……

小雨洗礼后,正好风和日丽,我们来到宋代城墙脚下,远远望见一头铁牛栩栩如生地卧伏在城墙脚下、洣水江边。铁牛由南宋县令陈子迈督造,重约3.5吨,距今已700多年历史,虽历经风霜雨雪,却不锈不蚀。传说铁犀可镇河妖,涨水都不会浸没,故茶陵有“犀城”之美誉。触摸着风炮铜制做的眼睛,感受到宝物的神秘,对“茶陵牛”体会更深一层次,它是茶陵人勤劳智慧的象征呀。

抬头瞻仰着那绵延高耸的云阳山脉,俯瞰着那静静漫过的洣江流水,心绪在拾缀起那一段段悠悠难忘的历史。茶陵从山脉般的历史走来,茶陵也向着流水般的未来走去,日月穿梭中“茶陵牛”的精神将永存,它有一种文化底蕴贯穿它的精气神,它有一种昂扬斗志在心目中闪光。

茶乡流连,愿此茶业兴盛;茶陵记忆,愿如茶花艳丽。

(责任编辑:钟莹峰


相关文章
2010-03-08 18:59:44
2018-01-29 22:17:21
2018-01-29 22:16:23
2015-01-06 19:07:14
2015-01-06 19:06:36
2015-01-06 19:05:05
2015-01-06 19:04:26
2018-01-29 22:00:38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