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地名文化 >> 茶乡和茶乡之尾 >> 阅读

茶乡和茶乡之尾

2012-12-29 09:38:48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1399
文/段立新


“茶陵”作为一个县的名字,最初是由“茶陵”这个村落名称演化而来的。作为一个村落,“茶陵”指的是现在的秩堂乡(包括原小田乡)及高龙镇的光泉、龙集(当地人把“龙集”叫做“龙下”)两个村所在地。这个地区的五佛岭山系在古时候盛产野生茶,是茶陵县历史上的一个产茶区,故而曾经被称为“茶山”。约在明清时期,茶山又被人称为“景阳山”。这一带属典型的山区,多高山深谷。按古人的说法,“大阜曰陵”(见《尔雅》,意思是大土山就叫做“陵”)。这里出产茶叶而又多高山深谷,加之,从地理位置来看,这一个村落的主体基本上处在茶山的西侧,于是,人们就把这里叫做“茶陵”。所以,唐代建中年间所著的《茶陵图经》说:“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嘉靖版的《茶陵州志》记载说:“或谓《尔雅》:‘大阜曰陵。’以其地居茶山之阴,故曰‘茶陵’。”
约在战国中后期,楚国与杨越(“杨越”又写作“扬越”)在茶陵接壤,为了便于驻军作战,楚国在现在的秩堂乡晓塘村境内修筑了一座土夯兵城,这就是秩堂人所说的晓塘古城围。晓塘古城围修筑之后,茶陵成了楚国边境的一个军事重地,由此带动了茶陵及其附近区域的农业生产和经济、移民等活动,茶陵的重要性及其在附近区域内的地位日益凸显。由此一来,这个地区也被人叫做“茶陵”,“茶陵”由一个村落名称演化成了一个区域名称。这个区域包括现在的秩堂乡、高陇镇(包括原湘东乡)、八团乡、火田乡、腰陂镇(包括原七地乡)、潞水镇。
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长沙定王刘发的儿子刘欣受封为茶陵节侯,在茶陵(包括现在的炎陵县。在1211年之前,炎陵县属茶陵军)称侯立国。这是一个县级规模的袖珍小国,它的国都在现在的火田乡莲溪村。刘欣把国都所在地的名字作为自己的王国的名字,于是,“茶陵”又由一个区域名字演化成了小王国的名字,也就是后来的茶陵县的名字。这就是唐代元和年间修编的《元和郡县志》说茶陵“因南临茶山,县以为名”的原因。
和茶陵这个村落一样,茶陵在历史上是一个有名的茶叶产地;出产茶叶成了茶陵县的一个地方特色。基于这样的认识,罗泌在《路史• 卷十三• 后记四•禅通纪• 炎帝纪下》中说:“(炎帝神农氏)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所谓天子墓者。”在这里,罗泌所说的“茶乡”就是茶陵县,是对茶陵县的一种雅称。但是,很遗憾,罗泌并没有讲清楚“茶陵之尾”的具体位置,这给人们留下了一个谜案。
在罗泌之后,王象之等学者在记载炎帝神农氏的葬地时,也有炎帝神农氏葬“茶乡之尾”的记载,但是,他们所说的“茶乡”往往是作为茶陵县雅称的“茶陵”,而不是作为区域之名的“茶乡”,因此,也就忽略了在区域意义上的“茶乡”曾经有过的炎帝陵墓。这与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茶乡”和“茶乡之尾”并不一致。
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是这样说的:“(炎帝神农氏)葬于茶陵县南,茶乡之尾。”炎帝墓在茶陵县南一百里康乐乡白鹿原,这里就是古籍中所说的“茶乡之尾”。显然,这里所说的“茶乡”是作为茶陵县雅称的“茶陵”,而“炎帝墓”则是指炎陵县的炎帝陵。
在民国时期,茶陵下乡人(指后面所说的茶乡之外的茶陵县人)把腰陂镇、潞水镇、七地乡、火田乡、八团乡、高陇镇、湘东乡、秩堂乡所在的区域叫做茶乡。这个区域内除腰陂镇、潞水镇之外的地区,在建国初期,一部分分属三区,一部分分属八区,合称“三八区”。在下乡人所说的茶乡区域内,直到现在,腰陂人和潞水人所说的茶乡则是指“三八区”这个区域,而在“三八区”内,人们所说的“茶乡”,则是指秩堂乡(包括原小田乡)及高龙镇的光泉、龙集两个村所在地。这样的称谓犹如两道历史光碟,刻录了“茶乡”之名在历史上由村落名称演化为区域名称的印迹。
1992年,我在秩堂乡合户村一个叫“中和堂”的陈氏家庙里看岳飞的“墨庄”题字碑,碑文下面有文华殿吏部尚书朱轼写的跋,跋文中有这样的话:“忠武王讨杨幺,道经茶陵茶乡陈姓处……”跋文中所说的“茶陵茶乡陈姓处”,指的是秩堂乡合户村。这又从文献资料的角度印证了上述称谓。
翻阅同治版《茶陵州志卷之四•城池》《茶陵州志卷之七•户口》可以找到有关“茶陵乡”的记载,茶陵乡辖第十三都、第十四都、第十五都、第十六都、第十七都、第十八都,包括现在的三八区及腰陂镇的部分地区。这个区域与作为区域名称的茶乡所属区域是接近一致的。再翻阅《宋史•地理志》,又可以看到有关茶陵乡的记载:南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之前,茶陵军隶属湖南制置使衡州衡阳郡,境内有西阳、睦亲、茶陵、衷鹄、康乐、霞阳、常平七个乡。由此看来,茶陵乡这个行政区划单位是由来已久的(但是,在民国之前,茶陵乡所辖区域及其行政区划名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方说,在晋代,秩堂乡及高龙镇的光泉、龙集两个村一带叫“茶江里”,而在明代,火田乡芙江及芙江以下属于睦乡)。
综合我所见所闻的上述资料,我们不妨可以作出下面的猜测,以便推测罗泌将茶陵县雅称为“茶乡”的理由:
其一,茶陵县有茶山,在历史上一度是出名的茶叶产地。由此推测,所谓“茶乡”就是“产茶之乡”。
其二,茶陵县之名源于“茶陵”这个村落和区域名称,这个区域所在地在当时属茶陵乡,简而称之,就是“茶乡”。古人以“茶陵”这个村落和区域名称作为茶陵县的名称,仿照这个做法,罗泌便用茶陵乡的简称之名作为当时的茶陵军的雅称之名。
讲完了“茶乡”之后,再来说一说“茶乡之尾”。
尾巴在动物身体的最末端。“茶乡之尾”借用了动物尾巴的这个特点,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意思是茶乡的边缘地带(或者“边远地带”)。潞水属于区域意义上的茶乡,它西邻攸县,西南与思聪、虎踞两个区域意义上的茶乡之外的地方接壤,处于区域意义上的茶乡边缘地带(或者“边远地带”),说潞水是“茶乡之尾”并不是不合适的。
《酃县志》(版本不明)记载说:“茶陵睦乡有潞水溪,相传炎帝卜葬于此,弗吉,乃归栖鹿原。”在潞水,民间自古以来就有炎帝葬天堂山(潞水民间把它叫做“天子山”)不吉利而移葬酃县(在1994年之前,炎陵县名叫酃县)的传说,一部分老人还能说出传说中原本准备埋葬炎帝的墓坑的位置。《路史》及清代的《湖南通志》的有关记载则可以与上述记载及传说互为映证。
罗泌著《路史》的时候,曾经到当时的茶陵军实地考察过有关炎帝的史迹,他在《路史卷二十四•国名纪•炎帝后姜姓国》中记载“露”这个炎帝后裔所建立的国家(应该是“方国”)时说:“茶陵露水乡有露水山,予访炎陵,稽其始封,字亦作‘路’,盖商周间,衍于河东北尔。”罗泌在考察的过程中应该到过潞水。这一点,罗泌的儿子罗苹在注解《路史》时说得比较清楚:“(路)亦作‘露’。路,今茶陵军露水乡有露水山,高与衡山等,初封盖在此。”潞水位处区域内的“茶乡之尾”、炎帝遗言安葬在潞水天堂山的传说应该在这一对父子的采访记录之内。
这些记载和传说与潞水处于“茶乡之尾”的位置结合起来,又证明古籍中关于炎帝葬“茶乡之尾”的记载所言不虚。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
潞水地处区域意义上的茶乡边缘地带(或边远地带),是古籍中所说的“茶乡之尾”;古籍中说炎帝葬“茶乡之尾”,指的是炎帝遗言死后安葬在茶乡之尾的潞水天堂山。

(责任编辑:黄声波)
相关文章
2010-09-06 15:34:02
2018-01-29 21:52:36
2012-07-20 16:27:29
2012-07-20 16:26:00
2010-09-06 15:33:16
2017-07-13 10:46:14
2017-07-13 10:45:16
2019-10-30 10:58:03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