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历史人物 >> 独特的文化景观 罕见的一朝三相 >> 阅读

独特的文化景观 罕见的一朝三相

2014-08-10 09:33:43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561
 

文/谭定祥


茶陵是“进士之乡”、“四相文章冠两朝”,几乎是家喻户晓。但在宋朝,出现茶陵历史上独特的文化景观,并一朝涌现同姓三相,却鲜为人知。

文化景观与历史背景

中国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发于唐朝,盛于宋朝,完善于元、明两朝,废于清朝。据已知史料,茶陵自天复元年(901)陈光问为茶陵第一位进士,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谭延闿为茶陵最后一位进士,共涌现进士159名,其中宋朝就有进士88人,占茶陵历代进士总数的55.3%。在宋朝,茶陵不仅涌现的进士多,而且出现了茶陵历史上独特的文化景观,表现在:其一,父子进士多。有北宋的谭巽与儿子综和纶;南宋的谭丕与儿子景,尹子房与儿子天凤、天球,陈兰孙与儿子中子,尹仲正与儿子裦然,谭隆与儿子公望;叔侄进士有北宋的谭申与侄子世勣。其二,祖孙进士多。北宋有谭处尧与孙巽,异及重孙综、纶,谭世勣与孙隆,谭隆与孙公望;南宋有谭用式与孙湘龙;其三,兄弟进士多。北宋有谭巽与异,谭元道与元宾,南宋有孟叔弼和献叔,谭献叔与敬叔,谭紵与环,尹伯正与仲正。特别是兄弟同榜进士,有北宋政和五年(1115)谭综和纶,北宋重和元年(1118)谭元道与元宾,南宋绍兴二年(1132)孟叔弼与献叔,绍定五年(1235)谭献叔与敬叔,还有绍兴年间的谭紵与环,等等。更为突出的是出现一家四代五进士,即谭处尧,北宋咸平元年(998)举进士,其孙巽、异分别于景佑三年(1036)和康定元年(1040)举进士,曾孙综、纶也于政和五年(1115)举同榜进士,不愧为“进士之家”,这在茶陵历史上的确是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茶陵,为什么在宋朝出现这一独特的文化景观?先从宋朝的科举制度说起。宋太祖赵匡胤在立朝之初为解决统一和集权问题,抑制武人,看重文人,塑绘先圣、先贤之像,提倡读圣贤之书,曰:“朕欲武臣尽会读书以知为治之道。”因此,十分重视开科取士,以笼络和争取知识分子的支持。最初几年,每科取士8人或10人。开宝元年(970),新增“特奏名”的新内容,一次取士达106人,任用大批文官以代替原来的武官,称之为“兴文教,抑武事”,成为笼络知识分子的重要手段。到宋太宗赵炅科举取士的人数更多,间或一年一科,或三年一举,每次取士三四百人,诸科达八九百人,使宋朝的官僚队伍彻底改变了武人占优势的状况。特别是宋真宗赵恒,为了鼓励武将文臣读经书,亲自撰写了《劝学诗》一首,曰:
富家不用卖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粱,
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不恨无良媒,
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下读。
这样一来,读书风气大增,读书之人做官的更多了,朝廷之权都掌握在文人之手。不仅宰相之职使用文人,就是主兵的枢密使,理财的三司使,以至下面的州郡武官,几乎全部由文人担当,真是“郁郁乎文哉!”据统计与考证,两宋通过科举共取士11.5万人,平均每年361人,分别是唐代的5倍,元代的30倍,明代的近4倍,清代的3.4倍,可见,宋代科举取士之多是空前绝后的。这为士子们飞黄腾达开了一道便捷之门。
茶陵人历来“农勤于耕,士勤于学”。早在南北朝时太常博士穆和就在茶陵设馆授徒。宋初,茶陵就建学宫于城西狮口山,但为数不多的进士及第名额,一般士子是享受不到的。宋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重视开科取士,给了广大士子们难得的契机。当时,士子们把举进士看作是“登龙门”,一旦成为进士,就能当官,就可平步青云。谁不想自己有个锦秀前程呢!茶陵士子抓住这个机遇,发奋读书,积极投考进士。因此,在科举时代,茶陵在宋朝涌现的进士最多,产生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一朝三相与地灵人杰

清乾隆十一年(1746),茶陵州儒学马祥在《茶陵西岸谭族主修家史序》载:“茶古称三相之地,明三相刘李张,宋三相皆谭。太宗时,官司空相国有处尧,赠端明殿大学士有世勣,延春阁大学士有逊……一朝三相,各占一姓犹足生吕里之辉,一朝三相同出一家,宁不彰氏族之荣哉!”茶陵州儒学周之才,也在《南庄谭氏六修族谱序》中说:“大宋时,官工部尚书拜武英殿大学士则有处尧,官礼部侍郎赠端明殿大学士则有世勣,官吏部尚书拜延春阁大学士则有逊。茶陵三相之地,已兆见谭氏盛于茶也。”“明三相刘李张”,就是明朝翰林院大学士刘三吾,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和文渊阁大学士张治,加上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才去世的内阁协办大学士彭维新,茶陵就是“四相文章冠两朝”。再加上宋朝的三相,就是“七相文章冠三朝”,茶陵确实涌现过七大学士。刘李张彭四相的嘉言懿行,已为众知,在此不再详述。而对宋三相的了解不多,因为所见史料本来就很少,这里只能简述之。
谭处尧,北宋咸平三年(1000)举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其夫人是真宗皇后李宸妃之姊,故后人称之为“谭相国” “谭国亲”。其孙巽、异,重孙综、纶都进士及第。处尧去世后归葬潞水龙溪村梅母山。元朝进士李祁《过司空相国处尧墓》诗云:“日暖风和遍野田,巍然乔木出山巅。老农指示司空墓,华表犹书大宋年。世上几经陵谷变,关西尚有子孙贤。可怜许多长陵士,不及梅山石一拳。”进士陈南宾有《过清水宋国相处尧墓地步前韵》诗,明大学士李东阳也有《过司空相国处尧墓》诗一首。此处均略。
谭世勣(1073~1127)字彦成,北宋元符三年(1100)举进士。教授郴州。荣宁五年(1106)又中词学兼茂科,授秘书省正字。擢中书舍人,以上书“谨命令、谨名器、广言路、吝赐予、正上供、省浮费”六事,晋升给事中兼侍读。旋改礼部侍郎。金兵南侵,曾献“守边为上策”之计,奸相张邦昌弄权,未被采用。北宋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兵再次南侵,俘获徽、钦二帝和皇族、官吏二三千人,世勣也在其内护驾至金帐,以“十害”之说,驳斥金人,词意忠激,金人为之敬畏。张邦昌被金人扶持僭国,令世勣学士院任职,世勣称病不起,忧愤而卒,初赠端明殿学士,谥端洁公,高宗称其“松柏有心,岁寒始见,璠玙至宝,岂烈火能迁”。 赠世勣为延康殿大学士。有《师陶集》《易传》传世。
谭逊,南宋淳佑七年(1247)举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拜延春阁大学士。余情待考。
由于时距太长,或落户外地,史料太少,宣传不够,所以,宋三相鲜为人知,但我们必须尊重历史。
传说茶陵应该出九大学士,只因某处“龙脉”被挖断,七大学士后就再没有出大学士了。笔者才疏学浅,不懂什么“龙脉”“风水”,但是,茶陵山明水秀,的确不假。
茶陵地处湘赣交界的罗宵山脉西侧,武功山蟠纡西北,万洋山绵亘于东南。北部有境内最高(海拔1400余米)的太和仙,西部有秀丽而富有灵气、称之为“南岳”的云阳山,东部有石人峰,南部有笔架山。总观全县地势,西北、东南山地崛起,地势朝中部、西南部倾斜,呈阶梯状遂级下降,形成一个三面环山,朝西南开口的环形盆地,由东向西北倾斜的山河大势。洣水由炎陵县入茶陵,自南向北,绕城而西,形成“金线吊葫芦”的茶陵八景之一,由虎踞乔下入攸县,由衡东洣水口入湘江,正是“洣水折流环地轴,云阳突起卓天标”(陈珪《茶城春望》),“清江一曲弄朝晖,树色山光绿染衣”(明•解缙《过茶陵》)。余听人说过,风水没啥稀奇,只要山环水抱,环境优美,生机勃勃,富有生气的地方,就是好风水。茶陵“好山千叠翠,流水一江清”,是一块“风水宝地”,出了七大学士,是“地灵人杰”吗?在当今科学昌明的时代,反而成了不易解答的难题。但孙子曰“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就人们的心理因素而言,名胜古迹,高山巨川,可使人大开眼界,扩大胸怀,启发才思,改变人的思想;优美舒适的环境,可怡情养性,影响人的思想,这是不可否认的。太史公司马迁历游天下名山大川,因而增进了文思与史识,完成巨著《史记》,也是不可争论的事实。
(责任编辑:骆晓会)

相关文章
2018-01-29 22:09:44
2018-01-29 22:07:44
2011-07-18 23:47:35
2011-07-18 23:46:59
2018-01-29 21:42:58
2011-07-18 23:46:05
2018-01-29 21:40:21
2011-07-18 23:43:49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