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学文
茶陵境内多山,俗有“好山千迭翠,流水一江清”的美誉,细细品味,这些山却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山的名字都有一个“仙”。如有古南岳之称的云阳仙、宋孝宗作诗而得名的皇雩仙、茶陵八景之一的邓阜仙、丹霞奇观杨柳仙,其它还有石峰仙、婆婆仙、霹雳仙等。古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想这些山之所以都带个“仙”字,可能与这些山上都有道观或道庵有关吧,道士在山上修道成仙,山也沾了“仙”气。在这些带“仙”的名山中,有一座山,却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它就是雄踞于茶陵和攸县交界处的茶攸第一高峰——泰和仙。
泰和仙属于武功山西南山脉,海拔1405米。泰和仙因山上建有泰和仙道观而得名。泰和仙道观建在山顶上两个小山包的中间,据传建于唐代,由于山高风大,道观石墙铁瓦,古朴坚实。可惜,文革时被毁,仅残存一些条石和铁瓦。前几年,当地村民自发筹资进行重新修缮,周围乡亲经常上山朝拜,长年香火不断。
泰和仙极富传奇色彩。传说,古时,山下面的火田出了个雨师尹真弦,能呼风唤雨,消灾减灾,造福乡民。尹真弦去世后骑一条白狗登上泰和仙羽化成仙。后来,村民特建泰和仙道观以作纪念。现在,山下石壁上还留存“狗脚印”的痕迹。泰和仙最神奇的地方是在道观旁边的“清浊井”。传说,到水井喝水时,谁说了水井的坏话,则水变得浑浊;如果说水井的好话,则水变得清亮。当地乡民告诉我们一件神奇的事,有一次对水井进行清淤,把水井井底的一块石碑挖出来后,发现水井不冒水了,大家百思不得解。有个乡民建议把石碑重新放回井底,放回不久,水井就重新冒水了。除了这种神奇色彩外,水井确实也有不少难解之谜,水井在1400多米海拔的山顶上,井水却始终不亏不盈,那怕是到了冬天枯水季节,山下的小溪都断流了,但水井却始终保持有水,不得不说是大自然的奇迹。
从攸县上坪村上泰和仙的半山腰有一个很大的乱石堆,这么多石头集在一起,也有个来由。据说有一年大雪封山,有个老婆婆冻死在那里,路人见了可怜,就捡了路边石头把尸体掩埋起来。久而久之,形成惯例,凡从此过路的人皆会捡块石头丢在那里,慢慢就形成了现在这个小石头山。这个地方,也被路人叫成了“婆婆坳”。
泰和仙风景秀丽。山上灌木丛生,茅草繁茂,展现出一派壮丽的高山草甸风光,可谓株洲的“武功山”。顺上山小道缓缓而上,常能看到野猪在齐腰深的茅草中奔走,野鸡从草丛中扑腾而出。春夏之季,山上一片青绿,各种不知名的野花尽情绽放,蝴蝶、蜻蜓翩舞其间,塞外草原的气息扑面而来。走累了,席地而坐,山风习习,满眼苍翠,心旷神怡,疲惫感瞬消。登临峰顶,极目远眺,山岭逶迤,秀峰嵯峨,烟岚轻拂,顿生振臂一呼的豪情,尽享山高人为峰的意境。山下沟谷幽深,茂林修竹,鸟鸣啁啾,空气清新;山谷溪水蜿蜒而下,潭瀑俱全。溪水晶莹剔透,不时可见“冒鳞鱼” “娃娃鱼”游弋身影。静坐溪边,凝眸水花,耳听水鸣,不知不觉中人与山水融为了一体。
泰和仙物产丰富。民间流传:“泰和仙七十二槽,槽槽有宝,一槽没宝,盛产黄莲甘草”。山中的野生中草药很多,有何首乌、百合、钩藤、厚朴、桔梗、绞股蓝、野山参、石艾叶、甘草、桂皮等。秋季登山,野弥猴桃、茅栗、山楂、刺泡、蛇皮果、柿子随处可见,一路走来都会有野果让人惊喜。最负盛名还是那漫山遍野天然生长的尖栗树,秋高气爽,成熟的尖栗被风摇落到地上,捡来生吃满口生津,脆中带甜。山上有紫薇、红豆杉、高山水杉、红桎木等名贵树木,山谷还有方竹、紫竹、苦竹、观音竹等少见竹种。良好的植被,也成了许多动物的栖息地,獐、麂、角雉、果子狸、野猪、野兔、石蛙、穿山甲等动物时常出没山间,是一个天然的动植物宝库。
长期以来,泰和仙养在深闺人未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深入人心,不少户外运动发烧友,经常到泰和仙寻幽探险,登山野营,泰和仙逐步进入人们视野。早几年,山下村民,集资重修道观,公路也修到了山脚下,当地政府已把泰和仙列为生态旅游区,编制了旅游开发规划。山脚下卧龙村已建起了游客接待中心,正在开发一系列的游客体验观光项目。随着衡炎、醴茶、垄茶高速和衡吉铁路的全面贯通,泰和仙正成为长株潭和湘赣边界又一个休闲避暑,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责任编辑:黄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