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历史人物 >> 一代文豪冯子振诗歌中的乡土情结 >> 阅读

一代文豪冯子振诗歌中的乡土情结

2016-09-08 22:09:02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188

文/刘湘林

  攸县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西麓,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南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攸县这块古老的土地,孕育着灿烂的文明,培育出无数文韬武略的名流贤达。元代著名文学家冯子振,就是攸县人一直引以为自豪的名人典范。
  冯子振,字海粟,自号怪怪道人,又号瀛州客。宝佑元年(1253)生于攸县一户殷实的书香之家,自幼勤奋好学,元大德二年(1298)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尤以诗词歌赋见长。
  冯公奉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信条,青壮年时就经常外出游览,结交文友名士,及至登进士及第,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往承事部,连任保宁、彰德节度使,更有机会周游结交。但是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忘不了根,忘不了故乡攸州(攸县元时名称)的山水风光,忘不了故乡人民。这从他传流于世的诗歌中得到充分表现。
  其一,爱故乡风物,吟梅花百咏。攸县元朝时县人遍植梅树,有“梅树梅花满攸州”之称,州治也别称梅城,县梅城之称谓一直流传下来。梅花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愈是寒冰,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冯公十分钟爱梅树梅花,他在故乡时常常立于梅树间,观察着各种梅树的形态,对各种梅树梅花了然于胸。一次冯子振到同为集贤院学士的赵孟頫家中做客。二人谈诗论文,兴趣盎然。带着几分醉意,冯子振看到赵宅院中有寒梅数树迎风斗雪,不觉诗兴大发,随即拈笔“庭梅”一首“阑干六曲护春风,白雪生香满院中。夜静月明幺风下,半窗疏影隔帘栊”之后,故乡各地的梅花在脑海中飘然而至,疏梅、孤梅、新梅、鸳鸯梅、红梅、胭脂梅千姿百态;盆梅、雪梅、风梅、烟梅、竹梅、杏园梅色彩纷呈;半开梅、全开梅争舞斗艳;寻梅、问梅、素梅、歌梅、寄梅激情奔放;梦梅、谱梅、浴梅浮想联翩。百首咏梅诗,一夜完成。其中6首就直接写到家乡罗浮山、罗浮江:
  在“问梅”中诗云:
一别罗浮几度春,
岁寒心事许谁论。
风清月白三更后,
更有何人同扣门。
  在“远梅”中诗云:
罗浮山下度春风,
千里相思信未通。
安得移栽近茅屋,
繁花乱插向晴空
  在“僧舍梅”中诗云:
潇洒丛林玉一枝,
宿根曾是悟禅机。
分明勘破罗浮梦,
特把缁衣换素衣。
  在“梦梅”中诗云:
何处仙游梦觉迟,
罗浮山下赴春期。
一声吹响霜天角,
正是参横斗转时。
  在“竹梅”中诗云:
乘鸾姑射下罗浮,
鼓瑟湘妃出上游。
邂逅江干话心曲,
冷香幽翠不胜愁。
  在“罗浮梅”中诗云:
忆昔山前花满村,
月明曾扣酒家门。
青禽一去无消息,
冷落三生石上魂。
  这6首咏梅诗,寄托了冯公无限思乡情思,“竹梅”中“乘鸾姑射下罗浮”不仅把罗浮写入诗句,还把鸾姑嵌入,“鸾山配凤岭”,罗浮江就是攸水源头之一,靠近柏市凤岭。
  其二,念故乡人民,和鹦鹉之曲。在元代,元曲就像今天的流行歌曲,广泛地流传在广袤大地,文人雅士抚琴弄筝低唱浅吟;风流浪子在酒馆妓院手持红牙板肆意高歌;茶楼卖唱的二八少妇轻启朱唇,婉转轻歌;甚至在幽深的小巷之中也会听到小商小贩自得其乐地哼唱……元曲就这样铺天盖地地走进了元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元曲就是配乐歌唱的诗歌。元曲虽然大家都可以唱,但高雅的元曲也讲究诗歌韵律,遣词造句。诗人白贲将北宋诗牌《黑漆弩》进行创新,改为《鹦鹉曲》,次押“住”“父”“雨”“去”“处”五韵,“父”字韵脚搭配甚佳,末句声律严格按“去上上平平上去”,声调谐美。加上渔父形象鲜明,语言明白,意思含蓄,耐人寻味,所以人们喜爱它。冯子振虽不住在鹦鹉洲畔,但他有故乡的生活经历,又周游各地,因而创作素材很多,成为和白贲《鹦鹉曲》的第一人也是最多者。流传下来的就有42首。这些诗歌中多篇反映攸县的生活。如“农夫渴雨”诗云:“年年牛背扶犁住,今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年雷雨。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攸县过去不少地方缺水,容易遭受干旱。冯子振亲身感受到农民盼雨的心情。此曲就是写的禾苗正待扬花吐穗之际,天气久旱不雨,农夫们心急如焚,渴望老天降雨的急切心情,写得非常真实。42首《鹦鹉曲》有豪有辣,脱离不了湖湘文化的影子,那种豪气和辣味,体现了攸县人的特质。请看他的“故园归计”:“重来京国多时住,恰做了白发伧父,十年枕上家山,负我湘烟潇雨,断回肠一首阳关。早晚马头南去。对吴山结个茅庵,画不尽西湖巧处。”这首曲子反映出他住居大都至少十多年。这些年来,他日夜操劳,为朝廷花了不少心血。头发白了,变成了粗野的伧父。这让他感慨万千。他离开攸县,离开家乡,想的是要做一番事业。但在改朝不久的元代,事不由人,没能让他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这首诗就他的思乡感叹。还有“野渡新晴”一曲是描写江南涨水的事:“孤村三两人家住,终日对野臾田父,说今朝绿水平桥,昨日溪南新雨。碧天边云归岩穴,白鹭一行飞去。便芒鞋竹杖行春,问底是青帘舞处”。攸县有一条弯弯的浟水,春天一夜雨,次日绿水平桥,一幅多么雅丽的江南春水画!
  其三,恋故乡土地,抒归隐情怀。冯公热爱故乡,虽远离故乡,但心系故乡。在荣登进士及第为官后,还多次告假回到攸县老家。其中一次离开大都,回到家乡后,写了“谷雨杂咏”,诗中有云“白发流年真去国,青春逐客更还乡。湘东门外园堪赏,荷锸相从学种瓜。”诗中“湘东”即为攸县,称攸州。攸县地处湘东南部,素有“湘东”之称。诗中,写了冯公回家时的喜悦之情,在欣赏庭园时,也拿着锄头耕种时蔬和瓜果。其情与东晋陶渊明在“归去来辞”中“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的喜悦之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代文豪冯子振的故土情结,在他的诗歌中常常显现,如一泓不竭清泉奔流,滋润着一代代攸县人的心田。
(责任编辑:钟莹峰)
相关文章
2014-02-14 09:51:02
2014-02-14 09:50:14
2014-02-14 09:44:12
2013-11-23 20:48:31
2013-11-23 20:46:53
2019-10-30 10:51:42
2017-07-11 17:23:12
2011-11-10 09:58:03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