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文化动态 >> 株洲市国学教育推广工作调查手记 >> 阅读

株洲市国学教育推广工作调查手记

2011-04-21 23:35:49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451

                                           /宋泽松


国学,是近几年来关注度颇高的一个话题,由他所派生出来的“读经运动”“汉服”“现代私塾”等一系列的高频词更是层出不穷。在大众齐呼“国学归去来兮!”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出这是公众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对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祖国各方面不断西化的现状的不满与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忧思与呼唤。株洲作为一座建国后建立起来的新城,在许多方面都可以视作新中国的代表,窥一斑而知全豹,因此以株洲市国学教育推广工作的现状来蠡测全国的国学教育推广工作的发展也是不无道理的。为此,笔者走访了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儒学会的会长、民间私塾的管理者等人,也希望通过对这些官方、半官方与民间人士的采访来了解国学的明天到底是雨是风!

倡导有政府,复兴在民间

记者:请问政府部门是怎么样看待“传承国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这个问题的?

庞建华(市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政府对“传承国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问题是很重视的。首先,政府部门从事此类活动对老百姓而言是一种文化福利的体现。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困惑也越来越多,因此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急切。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举办一些弘扬民族文化的活动是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实事,也是政府在真正为人民群众做事的体现!其次,文化产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增长极。

记者:近年来,株洲市政府是怎么样根据自身特点来宣传国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呢?

庞建华:株洲是个工业城市,在很多方面和深圳相似。深圳曾被称作“文化的沙漠”,但近年来,深圳在文化方面的投资是相当可观的,文化产业也被发展成为它的第四产业。深圳“投资文化—经济回报”的文化发展模式对我们株洲是有借鉴意义的。因此,株洲市政府投入一百个亿着重建设神龙城,弘扬炎帝精神。第一期工程现已经竣工,在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接下来的几期工程中还包括了神龙大剧院等有利于发展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的项目。而且近期我们正在拍摄一部反映神农文化的电视剧《始祖炎帝》,将在中央一套播出,借此来向全国弘扬株洲深厚的传统文化与历史渊源。现在株洲市还准备在每一个农村里投入5万元开展“农家书屋”活动,为更多的农民朋友提供一个接触和学习文化知识的平台。在农村,我们的传统文化要与现实生活结合得更紧密,所以,传承国学与传统文化的通俗读本会多一些。另外,我们借鉴深圳市的经验所策划的“市民文化大讲坛”也在筹备之中,到时候会请全国有名的专家学者来讲座,并且联合媒体推广。同时,还要请株洲人来讲讲株洲自己的文化历史。

记者:那您认为株洲在宣传国学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才能使之得到解决?

庞建华:首先,机构不健全。在宣传国学这一块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做。其次是经费不足。许多从事于国学推广的民间社团法人都面临资金不足、运转艰难的问题。现在虽然也有一些国学班,但规模都较小。国学要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道远。对于国学在学校的宣传,我觉得重点应该放在高校,中学相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与升学压力,会对国学在初高中学生的


普及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另外,我认为国学复兴的希望在民间,光靠政府单方面的提倡还是不行的。只有所有的群众认识到“传承国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真正地热爱国学,国学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复兴。

总的来说,国学教育的发展和复兴是个渐进的过程,还需要我们更多的人一起来努力。

尚古不泥古,莫作香蕉人

     

记者:请问每次参加国学讲座的听众多吗?主要以什么年龄阶段的为主?

童心(株洲市儒学会会长)每次参加讲座的听众数目是不确定的。每周四晚上八点,我们株洲国学大讲坛的国学讲座都在鼎城大厦准时开始,听众们则都是自愿的。现在每次听众的数目都大概维持在70100之间,年龄跨度较大,有几岁的小朋友,也有70多岁的老人家,当然听众主要还是以20岁到50岁的中青年人。这也是我们国学大讲坛办了三年多的信心所在。

记者:株洲国学大讲堂走过的这三年中都遇到过什么问题吗?

童心:说出来你恐怕不信,株洲国学大讲坛办了三年,其实没遇到什么大难题。一是这几年大家逐渐意识到国学的价值,更愿意主动亲近国学,所以我们株洲国学大讲坛的座位也由最早的36个增加到现在的84个。另一方面是政府与社会企业也都挺重视的。讲座运行的经费也都主要是由社会上的一些企业赞助,例如这星期省作协副主席聂鑫森老师的《漫谈中国老忌讳》就是由株洲大金行与石峰区人民医院赞助的。当然,赞助比较少的时候,我们自己也贴一部分钱进去。

记者:您觉得现在哪些态度是不利于国学发展的?

童心:首先是对原典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是普遍存在的。在大陆,很多人对于《论语》的认识都只是来自于初中教材里的一篇《论语十则》。而在台湾,《论语》《孟子》却是要全文学习的。另外,《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但是读过《易经》的人却寥寥无几,这是很悲哀的。所以国学要复兴,得从原典阅读开始。

其次,我觉得现在有两种人对国学传承的阻碍最大:一类是面黄心白的“香蕉人”,“香蕉人”看着和我们一样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实际上心里却全部都是西方的那一套。另一类是食古不化者。他们是一些只学会了国学的形,却没有真正理会国学的神的人,这类人比“香蕉人”对国学传承的妨碍更大,他们是拿着国学反国学。例如有人要求恢复汉服,我觉得穿着汉服做做表演还可,真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就大可不必了。因为时代在变,国学不可能不作一点修进。《易经》上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实际上我们国学的精神内涵也还是要求我们与时俱进的嘛!

 “尚古不泥古,莫做‘香蕉人’”才是传承国学之正道。

绝学可传承,观念要改变

记者:是什么触动您从事国学启蒙教育的?

邓菲(少儿国学启蒙教育私塾文德院创办者):我从2005年开始从事少儿国学启蒙教育,到现在已经送走了四届学生。当初开办文德院的想法很单纯,就是觉得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么优秀,不能让它断了根,在我们手里成了“绝学”。       

记者:文德院主要招收的对象是什么人,都开了哪些课呢?

邓菲:国学讲究童子功,应该从孩子开始,招收的主要是35岁的小朋友,他们的主要课程是经典诵读、行为规范和感恩教育。当然,也给他们开了数学和英语两门课。毕竟现在和以前不同了,倡导全面发展。这一届所招收的四个小朋友都已经能很流畅的背诵《弟子规》、《三字经》、《声韵启蒙》并指读《论语》、《老子》、《诗经》等经典了。另外还有一个暑假班,主要招收的是716岁的孩子,为他们开的课主要是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记者:从事了这么久的幼儿经典启蒙教育,你获得的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邓菲:我的感触一是孩子可以影响甚至是能够改变家长的。我们一般说都说家长教育孩子,而在我们这里孩子们诵读经典学习礼仪规范,回到家他们便会学以致用。这样,也就带动了孩子的家长开始亲近国学、学习国学、热爱国学。孩子影响家长,家长又影响社会,这样推下去,它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另一个感触是孩子是热爱经典的,经典诵读是不会使孩子变傻的。很多人总是认为孩子以为这些经典很枯燥,但是在我这里的孩子确实热爱诵读经典的,而且也都很活泼,并不是像人们说的那样成了一个个“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小书呆子。关键是在一个气氛,几个孩子在一起读书,看着别人读,自己也就能读得很高兴了。另外像《弟子规》《诗经》《论语》这些传统经典也都是声韵和谐,琅琅上口,很受小孩子的喜欢。很多家长在没经过调查的情况下凭着自己的主观感觉代孩子思考,代孩子选择,这是我在启蒙教育这一块遇到的最多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快要收笔的时候,我不得不提起在正文中由于篇幅的原因所略去的一群热爱国学的孩子,他们是九方中学国学社的孩子们。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短短一年内在学校开了8次专题讲座,拍摄了一部课本剧《梁祝》。他们就像一颗颗的小火苗,那种对国学的那种不掺一丝杂质的热爱令我动容。

还记得采访庞建华科长时他的一句话“传承国学,弘扬民族文化同时也是爱国精神的体现,国学教育其实与爱国教育是一体的啊!”

有他们在,灯亮着!

(责任编辑:易小斌)


相关文章
2013-07-04 09:58:41
2011-04-21 23:35:49
2010-04-18 21:32:26
2010-04-19 21:31:16
2010-11-17 23:24:08
2010-11-17 23:22:04
2009-11-12 15:54:48
2010-04-16 21:02:00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