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株洲的良好而深刻印象,始于阳卫国主编的《我与书店》一书和黄诗燕、颜青春主编的三江随笔《走读株洲》一书。在作家缓缓道来的老故事里,我触摸到了株洲的历史风情和文化积淀,漫步字里行间,给人一种奇妙的体验;我仿佛看到了那青砖步行道边那古色古香的书店招牌和琳琅满目的书市。
周日上午,我来到了天元区滨江路的书市场。虽说由于网络购书以及网络阅读的兴起,来这里的人稍有减少,但来淘书的依然很多,到处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广场上,一个个书摊依次排开;架子上,地上密密麻麻堆满了书。轻轻翻阅,在令人眼花瞭乱的各种书籍中,也不乏本市作家的书,我的老熟人、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胡厚春出版的小说《悠远的依恋》就有好几本夹在其中,有好几位年青学子在翻阅。
一阵阵飘过的书香,让我迷恋上这座城市,就如同迷恋上一个人,一首歌,或者一幅名画。那种感觉清晰地印在心尖上,如同一种与生俱来的缘分与默契。但是,当我意识到自己迷恋这座城的时候,那样的爱已经如同洪水决堤一般,排山倒海地袭来。
2008年去新华路新华书店和株洲书城去参加读书会,让我第一次有机会去体验这座城市对读书的热情。
新华路、天台路、新闻路和炎帝广场,因其文化深度和精神内涵,让我久久流连。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新华路、天台路上那许许多多的书店、书城,更像一处苍茫大海的港湾。一经走入,城市的喧嚣一下子跳到脑后,我面对的,是一片静谧。我所看到的,是从车水马龙解脱出来的舒适和惬意。
新华路、天台路、新闻路无疑是很文化的。如果作比喻,我想,这条10公里长街就像一个悠闲的书生,面对周围世界天翻的覆地变化,执着地沉浸在对书对网络知识的迷恋中。把它们比作书生,大概不能算牵强,这是一条有着众多书市、众多媒体的繁华街道。这样的布局,也是一种巧合,使这条曾占据株洲市半壁文化江山和政治中心的街道变得如此博大,几十年文化的沉淀熏陶,使她始终在喧闹中坚守着一份特有的宁静。
“七一”前夕,我再次来到火车头广场的“书友会上”。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的“书友会”引来了无数求知者的目光,参加书展的读者、作者如饥似渴沐浴着书香,感受现场浓郁的文化气息,与大师现场对话,交流与碰撞着各类观点,这个位于中国南北和西东交汇点的城市始终敞开海纳各类文化河川的情怀。我信步走进书展的专门休闲区域,一颗浮躁的心慢慢平静下来,目光涉猎着各种名著,让精神漫游在文化的原野中。
离开书市后不久,诗人宋才逢给我送来诗集《离不开的城市》,一直放在床头,还有《湘东文化》期刊,都始终看不完,看不厌。因为我总是在一遍遍品味里面的文字,感受流敞在字里行间的温情。我一直相信,那份文明、那份典雅,永远不会被城市的速度抹杀,它们是我无从感知无从探究的城市的文化灵魂。我深知,在株洲,已将网络阅读和纸媒当作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或许,这也是为何有那么多文化名流、青年学子为之向往、为之迷恋的原因了。
哲人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存世理想,每一地人有每一地人不可抵达的城市。”在阅尽许多城市之后,唯有这个热爱阅读的城市,永远不会忘记她的绝世优雅。
每年都有“读书月”活动,每月都有几次各种书展,是我对株洲市极深刻的印象,我愿株洲永远文明,永远沐浴在文化氛围中。
(责任编辑:黄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