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年腊月的一天,冬天的太阳普照大地,格外暖和。我和友人乘车游览君山寺,所见所闻,感动至深。
君山寺,位于醴陵、株洲、攸县三县(市)交界处,地属醴陵市西部的均楚镇军山村,因地处君山而得名。
君山(—称君子山)海拔882米(为醴陵市第二高峰),脉自南岳来,系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弥陀、木鱼、香炉诸峰所构成的“五凤山”主峰。站在主峰上向四周观看,美景尽收眼底。远眺,君山与南岳衡山形似姊妹山;近观,湘江自南向北延伸,飘逸如帛,阳光映照,浮光跃金;山上,林木生姿,竹林摇曳,满眼秀丽,气候宜人。真武祠、拜水井皆在山上;寺庙周围,山峰隆起,奇崛神秀,充满灵气;碑文随处可见。君山风景奇秀,寺庙声名远扬,是历代文人墨客游览的胜地,也是信士、香客的祈拜圣地。数百年来,香火绵飚,朝拜者络绎不绝。
清代顺治三年(1646,丙戌)元帝圣像乃无二世祖九智公(字华台)随父(尚元公)自福建汀洲上杭入籍中湘。生性乐游名山佳水,无不遍历,慷慨好施,乐行善事,后公自湘潭(今株洲县)淦田接徒君山,游览之余,将寺庙重装金碧,带头备鼓、钟,倡置佛产,使寺庙面貌一新。每逢寺诞,举行祈拜。并于清代康熙五十九年(1720,庚子)公偕锦侄瑞里再次登山游览,礼谒既毕,侄以庆祝命题,写下七言律(祝君山二首)的诗篇,以永示纪念。原诗文如下:
其一首
耸翠峰头一上方,
无边景仰帝恩皇。
金花直接青云气,
宝月高迎紫雾光。
犬吠松间声断续,
莺啼叶里韵悠扬。
登临岂是闲游览,
少长频来礼佛忙。
其二首
鼓振钟鸣帝诞辰,
慈光殿里庆多人。
清香缥渺炉中献,
彩烛辉煌架上陈。
大道几年成一旦,
幽灵百代祝三春。
侵毫久已储甘露,
特署银笺奉至神。
清代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二月,醴陵县著名文人曹之璜从岳游归,舟至湘潭(今株洲县)淦田,徒步登山,专游君子山后,兴奋不已,挥笔写下了《游君子山记》雄文一篇,文中有“君子当自为一山”的豪迈美誉。原文首载清代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丑),后又连续重载乾隆八年(1743,癸亥)、嘉庆二十四年(1819,己卯)、同治十年(1871辛未)和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戊子)出版的五部醴陵县志中,可见此文的精辟和重要。
君山寺历经630余年的风风雨雨,遭遇过多次战火的洗劫损毁,几度重修。但历届主持倡导的“培养忠良,倡行善事,弘扬佛法”的办寺宗旨没有改变,一直延续至今。起到了教化诸多庶民正直做人,公道办事,为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事业作出贡献的作用。
公元一九九九年十月,君山寺正式获得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颁发的《正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许可证。使之活动更加规范。二000年,在各界信士、香客、游人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将原来矮小破烂拆除,终于在原址建起了一座占地800平方米的新寺庙,添置了佛产。主佛神像端庄地打坐在寺中央,左右还有小佛助势,威武肃穆;佛鼓、神钞一应俱全;寺前香炉日夜香明烛火不断,香烟袅袅,烛光灼灼,氤氲弥漫,亦仙亦幻。主寺建成后,近年又在山上建起了土地庙、龙王庙、关王庙,重建了拜水井;兴建了僧舍,斋堂、蓄水池等生活用房近600平方米,修通了寺南、北两面长达十一公里的登山公路,还架通了专用输电线路。
现在寺里的活动规范,秩序井然。常住寺里的主持、居士、僧人们,坚持学佛、生产、建设活动三同步。学佛,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做二个小时的功课,优雅的佛曲引领他们念、唱、叩谢非常认真;生产,种植蔬菜、打扫卫生、培养林木、保护环境和基建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都是自己干;建设除已建好的项目外,目前正在想尽一切办法,积极筹资,将登山公路进一步加固和养护好,为硬化做准备。
主持、居士、僧人们生活过得清淡,人人情绪饱满,上述活动就是这样年复一年,从不间断。使游人、香客从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目前,登山的游人、香客不断,寺庙香火旺盛,呈现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景象。
君山寺,热忱欢迎各地信士、香客、游人来此祈拜、游览和开发。
(责任编辑:陈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