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口即渌口,位于渌江与湘江汇合处,为渌水下游乃至湘江沿岸都很有名气的一处水运大码头。1958年行政区划调整以前,历史上一直归醴陵管辖。市面繁华,清末时有商店千余家,号称“三街六巷七码头”,是醴陵第一大市镇,现为株洲县政府所在地。
古代交通多靠水运。醴陵县城地处渌江中游,距渌口90里。所以历代文人墨客泛舟湘江南来北往者多因交通阻隔,大多失去和醴陵结缘的机会。对此,清末邑人卜世藩,在为渌口“布衣”诗人张子轩《退思遗草》作序时曾叹息说:“醴陵当潇湘北岸,渌水经县门而西,至津口与潇湘合流,是为渌江下游。将要欲蹙羊城(广州)、披象郡(在今广西),则必取道津口而不入县。是故骚人迁客,如唐之柳宗元、韩愈,宋之苏轼,足迹遍西南山水,而醴陵曾不一挂姓名,皆以不入县故”。
唐大历三年(768年)二月,漂流两川无家可归,时年57岁的诗圣杜甫,乘一只小舟出三峡,先到湖南岳阳、长沙,溯湘江而上想去衡州,投奔旧日好友衡州刺史韦之晋。这位饱经忧患沧桑的老诗人,在湘江往来飘荡的这只小船上,度过了他生命中将近两年的最后岁月,留下近百首不朽的最后诗篇。其中株洲一地有诗九首(一说八首),当时属醴陵的渌口,也曾被诗人留题,这就是有名的《过津口》。诗云:
南岳自兹近,湘流东逝深。
和风引桂楫,春日涨云岑。
回首过津口,而多枫树林。
白鱼困密网,黄鸟喧嘉音。
物微限通塞,恻隐仁者心。
瓮余不尽酒,膝有无声琴。
圣贤两寂寞,渺渺独开襟。
诗人头天晚上宿于凿石浦,第二天一早起程行船约20里来到这里。南岳已是越来越近,自己想要去投奔的目的地衡州,也快要到了。诗人多日抑郁怨愤的心情,这时稍有宽解,于是笔下出现一幅美丽的水上潇湘图画:春水初涨,江流齐岸,篙工击浆,风送微香;渔夫起网,白鱼腾跃,黄莺百啭,鸣声悦耳。而正浏览景物目不暇接之时,重重枫林掩映中的“津口”大镇,却已在回头一望之中。诗人的笔调轻灵跃动,观察景物的细致入微,透露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但接下来笔锋一转,心情抑郁:“圣贤两寂寞,渺渺独开襟”。风尘漂泊的悲辛随即涌上心头,与诗人不久前在岳阳楼曾题过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心事相呼应。于是坛有剩酒不愿再饮,膝下有琴不忍独弹;自古圣贤都是这样寂寞,诗人独立船头披襟当风,也是去追寻前辈“仁者”的风韵吧。这就是一代诗圣杜甫当年在醴陵留下的绝响。
(责任编辑:骆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