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红色记忆 >> 酃县水口:毛泽东引兵井冈的最终决策地 >> 阅读

酃县水口:毛泽东引兵井冈的最终决策地

2012-07-20 16:19:16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576






                                              文/王锡堂


毛泽何处引兵井冈,过去有三种说法:一是浏阳文家市,二是宁冈古城,三是酃县水口,随后又增加了“莲花之说”。随着史料的挖掘和研究的深入,“文家市之说”已基本排除,其它三种说法,究竟哪种说法更具有说服力,笔者根据多年的探讨和研究,想就此谈点意见。
毛泽东在莲花虽接到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关于“毛部应退赣西宁冈”的密信,并随后到达宁冈,在茅坪会见了袁文才,设立了后方医院和留守处。但这些都只能看作是毛泽东思考这一问题的过程,而不是在茅坪安家。因为下面有个问题难以解释,所谓上山,其概念应该是指茨坪和大小五井,而不是宁冈茅坪。茅坪离茨坪仅15公里,毛泽东却没有率部上山,而是继续南下,到了湖南酃县水口,然后再折向遂川大汾上到茨坪。毛泽东为什么要舍近求远,绕一个数百里的大圈上山?根据史料分析,笔者认为,毛泽东引兵井冈,建立根据地的最终决策地当是在酃县水口。
一、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和前委决定向湘南转移
秋收起义受挫后不久,即9月19日,毛泽东在文家市召开了前委会议,并在大多数同志支持下,否定了余洒度“取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意见,决定经萍乡退往湘南。毛泽东为什么要率部向湘南转移,应该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其一,毛泽东是想继续执行省委秋收起义之前制定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实施的“湘南秋收起义计划”。1927年7月下旬,受中共中央委托,毛泽东在武汉起草了《湘南运动大纲》,准备在湘南发动以汝城为中心的秋收起义,建立政权,实行土地革命。中共中央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并决定由毛泽东、郭亮、夏曦、任卓宣组成湘南特委,由毛泽东任书记,领导湘南秋收起义。8月底,中共湖南省委接到中共安源市委的报告,得知在湘赣边界的工农武装力量情况后,于8月30日召开省委会议,决定派毛泽东去安源部署边界起义,致使湘南秋收起义未能实施。但是毛泽东并没有放弃这一计划。因此决定退往湘南,执行原定的湘南暴动计划。
其二,在部队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毛泽东想通过向南转移,在那里取得与湖南省委、湘南特委的联系。除此,毛泽东还想通过向湘南转移,打听和寻找南昌起义部队的下落,尽早与南下广东的朱德部队靠拢。何长工在《伟大的会师》一文中回忆说:“部队到宁冈茅坪后不久,毛泽东同志叫我去找湖南省委及衡阳特委(湘南特委),并且要我打听南昌起义部队下落,相机和邻近地区革命力量取得联系。”
鉴于上述原因,毛泽东一直率部南下,中途没有作长时间整休,直至到达湖南酃县水口。
二、在酃县水口,毛泽东根据变化的情况作出果断决策
10月14日,毛泽东率部经酃县十都到达酃县水口,进行了将近9天的整休,不少老同志一致回忆,这是工农革命军离开文家市直至上山前最长时间的一次整休。在此期间,毛泽东接见了酃县党组织负责人,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在战士中发展了6名新党员,实施“支部建在连上”,并开展了军事训练等活动。
就在酃县水口整休期间,情况发生了意料之外的变化:
1、毛泽东一直有着看报读书的习惯,工农革命军到达水口不久,毛泽东要战士找来的几张国民党报纸上,看到南昌起义部队在广东潮州、汕头失败、下落不明的消息,感到率部继续南下和南昌起义部队靠拢,既无可能,也无多大意义。张宗逊曾回忆说:“离开文家市以后,为什么部队总是往南走?当时我们想和南昌起义部队靠拢,所以总是往南走。到水口后,我们收集到了报纸,从报纸上,知道八一起义部队在广东汕头遭到了失败,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在井冈山周围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根据地,并且和地方党组织发生联系,开展革命活动。”
2、工农革命军内部连续发生两起逃跑事件。10月16日清晨,原一师师长余洒度和原一师三团团长苏先俊逃离工农革命军。第二天,被派往宁冈方向放哨的一排人在排长煽动下,全排战士携枪逃跑。这对工农革命军无疑是雪上加霜,士气受到严重打击,毛泽东深深感到部队必须改变流寇式的打仗方式,尽快找一个地方安家,让部队休养生息,否则,逃跑事件还会继续发生。
3、获得湘军进剿酃县的报告。10月15日,毛泽东接见了酃县党组织负责人周礼,并派他前往茶陵探察敌情。第二天,周礼从茶陵返回,迅速将湘东清乡司令罗定准备率1000余人分两路进剿酃县的消息向工农革命军团部作了汇报。毛泽东听完汇报后,感到情况紧急,如果部队再疲于行军,就有被敌人吃掉的可能,必须尽快建立根据地,保存力量,用以发动群众,发展革命力量。
根据实际变化的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由于上述诸多因素,才迫使毛泽东放弃去湘南的想法,转而思考建立根据地的问题。由于此时毛泽东对途经的莲花、永新、宁冈、酃县等县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政治条件也有了较深的了解,通过分析、比较,觉得井冈山是建立根据地最好的地方,它与广东、湖北、江西、湖南交界,周围500里全是峭壁山崖,古木参天,只有5条被山洪冲成的小道通往山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军事割据的好地方。这几个县都是森林,盛产稻谷、油茶、茶叶、木材、楠竹和各种药材,可以为建立根据地提供好的经济基础,加之井冈山邻近的莲花、永新、宁冈、酃县、茶陵等县均有党的组织和活动,都有农民协会和农民运动,还有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具备一定的政治条件,所以果断决策,将部队折向遂川,上井冈山建立根据地。
三、毛泽东在水口完成上山的各项准备工作,并率部到达茨坪
毛泽东决意已定,随后作出了三项重大决定,为上山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1、派军事干部徐彦刚、游雪程、陈伯钧、金蒙秀前往袁文才部开展政治工作和军事训练。
2、派团部副官艾成斌带着袁文才写给王佐的亲笔信,由周礼找定的向导刘清黎带路,上茨坪与王佐联系,告之工农革命军即将上山的消息。
3、兵分两路,一路由毛泽东指挥,率主力部队经酃县下村、遂川大汾上井冈山,一路由宛希先率领一营两个连,经船形、绕道安仁,攻打茶陵县城,端掉敌人老窝,迫使敌人回撤,并筹集部队给养,然后迅速撤离,经江口、酃县瑞口、宁冈上井冈山。
10月19日,宛希先率部离开水口。21日,一举攻占茶陵县城,缴枪数十支,并砸开牢门,释救了被关押的80多名工农运动骨干,迫使罗定气急败坏地带领清乡团半途折回茶陵县城。10月22日,毛泽东率军离开水口,踏上了去井冈山的征途。在遂川大汾,部队遭到肖家壁靖卫团的突然袭击,被截成两部,张子清、伍中豪率领的第三营进入湖南桂东,随后到达赣南的上犹、崇义一带,与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取得了联系。毛泽东率团部、特务连和一营的二连,经黄坳到达荆竹山。此时,王佐接到艾成斌送去的袁文才的联系信,表示欢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上山,并决定派侦探队长朱时柳下山迎接。10月24日,在荆竹山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相遇。随后到达大井,会见了王佐,毛泽东送给王佐70支枪,王佐也当即拨给工农革命军500担稻谷。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茨坪,把红旗插上了井冈山。从此,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2006年,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沿着当年毛泽东率部上井冈的路线开展调研和考察,于5月17日到达炎陵水口和县陈列馆参观,并挥笔写下了“转战神农地,决策定井冈”的题词,从而为毛泽东在酃县水口决策引兵井冈,建立根据地作出了准确定论。
(责任编辑:卫华)



相关文章
2017-07-11 17:36:37
2013-11-23 20:19:30
2010-03-30 16:16:02
2013-11-23 20:19:00
2013-11-23 20:18:26
2013-11-23 20:15:29
2019-10-30 10:17:13
2019-10-30 10:15:47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