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大地,千山万水。芳名雅号,各有来历。南方公司的凤凰山,相传得名于南宋末期。
景炎二年(公元1278年),是积穷积弱的南宋王朝,濒于灭亡的危难之时。在忽必烈统领蒙古军队的大举攻击下,连都城临安(今杭州)已岌岌可危。朝中文武官员慌忙逃难,宰相陈宜中也偷偷地溜走了。
疾风知劲草,国难识忠臣。屡遭厄运的文天祥,受命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集文武重职于一身。当务之急是扩军备战,抗敌救国。他调遣部队,一路向东往福建,抵御海上登陆之敌。一路西征入湖南,抗击蒙军之骑旅和步兵。很快收复了湘潭、衡山等地。
部队入境湘东时,由于长途连续行军的劳累,六月酷暑高温的磨难,风餐露宿的寒湿侵袭,患肠道病的不少。幸亏沿途民众热情相助,保障了兵力没有遭受重大影响。
在这场拥军抗疫活动中,株洲鸿仙的袁蓍生,深受部队和村民的称颂。这位既会作田种菜,又是四乡五里知名草医的老农,带领全家人架起三口大锅,为官兵们煎汤送药。他祖传的医术和熬制精心,所以疗效显著,被患者称为“入口灵”。
家存的草药快用完了。袁蓍生让儿子效贤继续制药熬汤,要女儿效凤领着几个帮忙的村姑和士兵,到药坡里和凤凰山一带采药。这些山高林密的地方,药源丰富。
效凤芳龄十五,风貌楚楚,身段匀称,贤淑聪颖,善良热情,被大家称为凤姑。跟着她去采药,大家有说有笑,开心愉快。
头两次登山采集,平安无事。第三次,不好了!她们采到那野藤悬垂的岩壁下,凤姑突然一声“哎哟”惊叫。右脚外踝骨上端那钻心撕肺剧痛,使她晓得自己被毒蛇咬了。
凤姑坐在伙伴们找来的独轮车上,两个兵哥轮流推着,一路颠波回到家时,袁蓍生一看,口头不说,心里一怔——“拐场了!”
因为耽误了个把时辰,凤姑的脚已肿到大腿,说话很吃力,语音也不清楚了。袁蓍生虽然有祖传的治蛇伤绝招,也用尽了浑身解数,却不著回天之力。
凤姑的葬礼,在这国家局势危急的时候,当然从简,但是非常隆重。周围的乡亲,当地的驻军,将近300多名男女老少,含悲饮泣为这位可爱的烈女送葬。领兵征湘的张堂、熊桂两位将军,称赞凤姑为“巾帼新娇”,联名送来“拥军重义为社稷,殉难鸿毛若泰山”的大幅挽联。
凤姑的壮举和她全家的事迹,众人称颂,广为美谈。文天祥得知禀报后,击赏赞叹——“少女能如此,男儿岂不强!”当即传令,厚葬凤姑,抚恤袁家。
袁蓍生深切感激丞相的厚爱,张、熊两将军的代表和地方官员登门慰抚。他说“效凤已入土为安,坟就不必再费钱费力加修了。”
至于抚恤金,袁大伯代表全家婉言辞谢。他说我们的先烈岳飞,12岁就知道“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今天,我们为大宋做点小事,实属应该,当今国家正需钱用,我老汉岂敢领受朝廷的厚赏。
在场文武官员,无不被袁蓍生的深明大义所感动。那两位将军所派的代表,一再关切地问他:“大伯,你家有什么困难和要求。”
袁蓍生考虑一番,试探地慢慢说道:“如果合适的话,就将效凤出事的地方,叫凤凰山,让她阴灵留在那里吧!”
大家齐声道“好!”将军的两位代表交耳后说,“老伯尊意甚嘉,我等如实禀呈丞相,上奏皇上恩准!”
此后不久,董家塅正东方的这座山,以“凤凰山”冠名。至今700多年来,这美丽的山,和它美丽的务字与传说,流传于世。
沿着凤凰山脉,向南延伸5里,在那名叫“罗道”的地方,路旁有座荒旧简陋的坟。坟顶是当代人用水泥敷的,写有“古墓”二字。
由于没有墓碑,墓主姓甚名谁,哪个朝代的人,是男是女,葬于何时,相关情况,均不得而知。它是否为凤姑的长眠之处呢?尚待专家考证。
(责任编辑:黄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