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红色记忆 >> 蔡会文:东边山上擎大旗 >> 阅读

蔡会文:东边山上擎大旗

2013-07-04 09:35:16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358

                                          文/谭忠诚



罗霄山脉的南端,称为诸广山。它东连崇义、上犹,西接汝城、资兴,北达桂东、酃县,南通大庾、仁化,绵亘数百里,沟壑纵横,古木参天,地势非常险要。当地人习惯以桂东为中心,桂东县城以东包括崇义、上犹及桂东、汝城东部地区称之为东边山,桂东城以西则称为西边山。南方3年游击战争时期,一批优秀的共产党人在东边山以血肉之躯与国民党殊死搏斗,演绎了一段悲壮的革命史。
蔡会文,1908年出生于湖南攸县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年轻时就有强烈的民主进步思想,私塾读书时,曾就老师命题《我的家乡》写下一首五言诗:“有山又有田,家乡叫山田。农夫做牛马,土豪像神仙。同生一块地,穷富两个天。何时得平均,我要问苍天!” 1926年3月蔡会文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在井冈山时期,担任过红军教导队的党代表,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过贡献。湘赣省苏区时期,担任省军区总指挥,后调任赣南省军区司令员。中央红军长征时,蔡会文被留在中央苏区。
1935年2月,蔡会文等人被迫从中央苏区突围,3月到达赣粤边界的油山地区。之后,与项英、陈毅等领导的中央分局会合。4月初,项英、陈毅在江西大庾县的长岭村召开赣粤边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分兵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研究和部署了在赣粤边坚持和发展游击战争的方针和策略。会议决定将赣粤边游击区分成五块游击区,即油山区、北山区、信康赣区、信南区、上(犹)崇(义)区。为了适应游击战争的需要,会议决定红军和游击队编成4个大队和若干小队,分散开展游击战争。其中由蔡会文带300余人编为两个游击大队,去上崇地区,并向湘东发展,设法与龚楚带去的人马及湘赣省委联系,并争取与北山游击区连成一片。
蔡会文进入上崇区,时值非常时期。红六军团西征后,东边山附近活动着几支红军游击队:有陈山、方维夏、罗荣领导的红军游击队160多人,有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率领的从江西油山突围后转入东边山活动的红24师71团500余人,有游世雄率领的从广东南雄北山转入西边山北山红军游击队100余人,有张通率领的湘赣红军独立第5团。因各余部领导人有的叛变,有的牺牲,群龙无首,纷纷要求统一建制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党的组织,对各路游击队进行改编,显得非常迫切。
1935年5月上旬,蔡会文召集各游击队的领导人在东边山的赤水仙召开联席会议,传达了中央分局长岭会议精神,研究了如何开展游击战争的问题。会议决定成立中共湘粤赣边特委,将各部游击队合编为湘粤赣边游击支队,以东边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以巩固和扩大湘南游击区。湘粤赣边特委以陈山为书记,湘粤赣边游击支队以蔡会文任支队长兼政委,支队部设在赤水仙,支队下辖7个大队,共七八百人。
会后,各队各就各位,按照统一部署,到指定区域开展游击战。考虑到东边山的战略地位,为吸引和牵制敌人,扩大革命影响,支援粤赣边游击区以及湘赣边游击区的斗争,保卫中央分局领导机关的安全,蔡会文带2个大队亲自在这里坚守。另派支队副政委游世雄以及政治部主任李国兴带领3个大队开赴西边山,开辟一个新的游击区,以呼应东边山的斗争。同时,派出8个工作团,分赴到湖南的汝城、桂东、资兴、郴县,江西省的上犹、崇义,广东省的始兴、南雄等县发动群众,建立党组织,组织贫农团,发动群众参加与支持游击战。
蔡会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红军游击队迅速站稳了脚跟,并且扩大了队伍。湘粤赣游击队一度发展到1000余人,游击区扩大到方圆450公里的范围。湖南的酃县、茶陵、桂东、资兴、郴县、永兴、汝城、宜章,江西的遂川、上犹、崇义、大庾,广东的始兴、南雄、仁化、乐昌等县都成了游击队的活动区域,各县的游击战争也开展起来了。
东边山游击战争的蓬勃发展震惊了敌人。叛徒龚楚向国民党粤军头领余汉谋献计,建议先将陈毅、蔡会文等精通游击战术的共产党高级将领抓住,以除心头大患。于是,湘粤赣三省调集三个正规师,以数十倍于游击队的庞大兵力,对东边山游击区进行“会剿”。
叛徒李宗保也充当了“剿共”的急先锋,到处纵火烧山,洗劫山寨,将湘粤赣边游击队中心活动区域的上下庄、十八垒、冬瓜棚、赤水等几十个山寨烧成一片焦土。对游击队战士的亲友,曾经为游击队送信、送粮的农民,一律以“匪属”“通匪”“藏匪”“济匪”等罪名加以关押与杀害。
针对敌人的“会剿”,蔡会文紧紧依靠群众,巧妙与敌人周旋,多次化险为夷,一有战机,立即由防御转为进攻,打击敌人。一次,李宗保带领“五县铲共义勇队”300多人的队伍向游击队进攻。蔡会文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命令一部分牵着敌人的鼻子在山里转圈,另一部分截断敌人的尾巴,一举端掉了敌人的碉堡,毙敌4人,俘虏2个班,缴枪数十支。还有一天,一位老乡报信说有3个连的敌人来搜山,蔡会文派人侦查,了解到这3个连相互之间相隔有四五里地,立即部署战斗,将敌人先头部队打个措手不及,消灭敌人50余人。
敌人在拉网式“清剿”时,还强迫移民并村,实施联保连坐等毒辣手段,企图割断游击队与群众的联系。还组织“跟脚队”“看火队”“砍山队”,发现脚印和烟火就围山,砍掉山林使游击队无藏身之地。游击战士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今天睡这个山头,明天又转移到另一个山头。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野果、野菜充饥是常事。越来越恶劣的环境,越来越残酷的斗争,使一些人的思想产生了动摇,为此,蔡会文经常到各大队进行形势教育,帮助大家树立信心。
1935年秋,敌人加紧了对游击区的“清剿”,东边山斗争形势更加严峻。在这个关键时刻,为了从大局出发,蔡会文还抽调一个大队到油山、北山,支援项英、陈毅的赣粤边游击区的斗争,另抽调一个小分队到湘赣根据地,支持谭余保领导的斗争。
1935年冬天,敌人再一次加派兵力,湖南方面除保安团外,增调了胡凤璋旅。严冬腊月,天寒地冻,游击战士缺衣少食,饥寒交迫,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们依然在山林中坚持战斗。1936年2月,由于叛徒的出卖,敌人在桂东朱冠山将蔡会文部包围,战斗中,蔡会文身负重伤,不幸落入敌手。蔡会文至死不降,被凶残的敌人砍下了头颅。
蔡会文牺牲后,周里接替湘粤赣边特委书记,游世雄为支队司令员,李国兴担任政治部主任。1936年4月,游击队转入安仁县的潭湾。不久后,游世雄又离开潭湾,重新返回西边山,继续扛起湘粤赣边游击支队的大旗,直到抗日战争爆发。

                                                                 (责任编辑:卫华)

相关文章
2019-05-30 10:01:56
2010-03-08 19:21:54
2018-12-27 18:04:47
2012-07-20 16:20:19
2013-05-10 16:56:38
2018-12-27 18:03:46
2013-05-10 16:55:44
2018-12-27 18:02:40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