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作家与作品 >> 家在清风雅雨中 >> 阅读

家在清风雅雨中

2015-10-15 17:20:39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167

文/聂鑫森


郑家婢
丹青巨擘齐白石,花鸟、山水、人物画皆得心应手,成就斐然。人物画中,尤以《郑家婢》为人瞩目。画的是一个名门大宅中的小婢女,灵秀可爱,执毛笔坐于书案前,案上放着书本、砚池、墨、笔搁。题诗为:“曲栏杆处有吟声,风过衣香细细生。旧梦有情偏记得,自称侬是郑康成。”美术评论家萨本介以“图话”解说:“文人家的佣人也有三分文气。”
这个浑身有书卷气的小婢女,其主人为郑玄,字康成。他是东汉著名经学家,一生读书、注书、撰书、授徒,学识渊深,受人称颂。《辞海•郑玄》称:“聚徒讲学,弟子众至数百千人。”郑家不但亲旧子孙爱读书,“郑玄家奴婢皆读书”。(《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白石诗“旧梦有情偏记取”,说的是一个充满书香的故事:“(郑玄)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须臾,家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诉,逢彼之怒。’”(《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译成白话为:郑玄曾叫一个婢女做事,她没按要求做。郑玄要处罚她,她便申述辩解,让主人很气愤,叫人将她拖到泥水中站立。又有一个婢女来,问:“你怎么在泥水中?”她回答:“我稍稍说了几句,赶上他正在气头上。”
这两个郑家婢的对话,原文既符合当时情景,又是出自典籍中,可见她们平日读书是下过功夫的。“胡为乎泥中”,出自《诗•邺风•式微》,有学者认为此诗写征夫徭役的愤恨。而“薄言往诉,逢彼之怒”,出自《诗•邺风•柏舟》,许多学者认为此诗是写少女已有所爱,誓不改变,恨母亲不能谅解。她们随手撷来古诗中的句子,表现此景此情,别有一番意味。也说明郑家奴婢在干完本职工作后,可以自由自在地读书。

丧事从简亦尚廉
这些年来,反腐倡廉之风雄劲有力,社会正能量越来越彰显,人民的幸福感愈加强烈。党中央特别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不得以操办自家的婚、丧诸事为借口,比阔炫富并乘机收受礼金,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和赞誉。
俗语云:“人死大于天。”孔子也称:“死生亦大矣。”一个人走完了生命历程,阖然而逝,好好地祭奠他和安葬他,是一件大事,古今皆如此。但是,崇尚简朴办事,不以此为由头去发横财的事例,即便在染满风尘的遥远岁月里,依旧不少。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在重病将辞世时留下遗嘱,中有一条就是不要收受吊唁者的礼金!
关于丧事从简、不收取礼金的文字,在《世说新语》中,就时或可见。
“刘尹(刘惔)在郡,临终绵惙。闻阁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外请杀车中牛祭神。真长(刘惔)答曰:‘丘(孔子)之祷久矣,勿复为烦。’”(《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刘惔时在丹阳郡尹任上,临终弥留之际,闻击鼓跳舞祀神,便严肃地说:“不要滥行祭祀。”有人请求杀驾官车的牛祭神,他回答说:“孔子祈祷已天长日久,不必再麻烦了。”
刘惔的好友王蒙,他们曾一起挥麈切磋学问,情谊深厚。当王蒙病重时,自知不久于人世,夜卧灯下,以手转动他常用的麈(又称麈尾),叹息自己居然活不过四十岁。王蒙死于三十九岁,刘惔前来参加葬礼,将自己常用的犀角柄麈,放入亡友的棺中,以寄托哀思。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用财物帮人办丧事)数百万,戎悉不受。”
王戎的父亲王浑,字长源,有高才清德,历任尚书、凉州刺史等职,口碑极佳。他死后,其先后任官九郡中的亲朋故旧感应他的德政、恩惠,所送礼金甚多,但王戎一概不收。
有德行有才情的人故去,他的好友往往不看重那些繁琐的丧礼过程,而是用美好而准确的评价来祭奠和怀念,让其留下永久的名声。
(《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中就有数条:
“有人哭和长舆(和峤)曰:‘峨峨若千丈松崩。’”
“庾文康(庾亮)亡,何扬州(何充)临葬曰:‘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王子敬(王献之)与羊绥善。绥清淳简贵,为中书郎,少亡。王深相痛悼,语东亭(王珣)云:‘是国家可惜人。’”
“是国家可惜人”,译成白话为:“他的死,对国对家都是可惜的。”也就是如今悼词中常见评价要人的一句话:他的死,对于党和国家都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比翼、连理夫妻情
唐人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两句诗形容夫妻情深,最为人称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我们常赞美夫妻相敬如宾的佳境,《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二》,就有一则作了形象地诠释:“裴成公(裴頠)妇,王戎女。王戎晨往裴许(处),不通径前。裴从床南下,女从北下,相对作宾主,了无异色。”
岳父王戎去探看女婿、女儿,虽说是“晨”,应该是个适当的时间。因常来常往,不经通报,王戎就径直去了内室,没想到小俩口还在床上。女婿从南边下床(因南面为尊),女儿从北边下床(因北面为辅),从容无异样表情。从中可见出夫妻之间平日的生活形态:既情意缠绵,又相敬如宾,不做作,自自然然。
夫妻之情笃,还表现在不但可以同富贵共享乐,也能同艰苦共危难。
“荀奉倩(荀粲)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世说新语•感溺第三十五》)
荀粲出身名门,好读书,善清谈,他的几个哥哥也以儒术论议而知名。“粲简贵,不与常人交接,所交者一时俊杰。至葬夕,赴期者裁十余人,悉同年相知名士也。”(刘孝标注)他和妻子感情好,人问为什么?他以反讥的口气说:“因为妻子漂亮。”其实,妻子漂亮而让丈夫倾心,不过是理由之一。当妻子冬天患病发高烧,他先到庭院以挨冻冷却身子,再回到床上为妻子解热,何况妻子得的不是小病,这当然是两情相许同生共死的意念所致。当妻子亡故,他亦在一年后辞世,时年二十九岁,这就更说明问题了。可叹的是“以是获讥于世”,足见在男尊女卑的古代,世人是无法理解这种情感形态的。
还有一位许允,字士宗,做过领军将军。他的妻子出身仕宦人家,相貌奇丑。结婚夜,举行完交拜礼后,许允就再不想和新娘见面了。后经友人桓范劝说,他去内室礼貌地见了新娘,随即欲出,新娘扯住他的衣襟不让其走。“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曰:‘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可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所谓“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妻子说:“我缺少的只是美丽的容貌。”她劝诫丈夫不要“好色不好德”,言之凿凿,令丈夫猛省,从此夫妻“遂相敬重”。
因古代的婚事,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促成。对方的容貌、性格、才华,男、女都无法了解,只能在婚后彼此适应,加深了解。正如胡适名言:“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
郭淮,字伯济,任过雍州刺史、征西将军、关中都督。《魏志》称赞他在关中三十余年,功迹显著,迁仪同三司,赠大将军。他的妻子,是太尉王凌的妹妹,曾因受王凌犯罪的牵连,也将被捕去问斩。许多官员及百姓,劝郭淮起兵反抗,他不同意。当妻子被抓走,“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然后,郭淮上书宣帝司马懿,说:‘五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则无五子。五子若殒,亦复无淮。’宣帝乃表,特原淮妻。”(《世说新语•方正第五》)
这段话写的非常动情:五个孩子哀哀恸哭,思念他们的母亲。母亲若死,五个孩子也难存活。五个孩子若死,我也不如死去。最后的结局是司马懿上奏朝廷,特赦了郭淮的妻子。从中可看出郭淮夫妇平日的心心相印,以及在危难时的共同担当。
古代的所谓“服丧”,主要是指长辈(特别是父母)过世后,后人应遵守在丧期间的礼仪。妻子去世而丈夫服丧,则出现在《世说新语•文学第四》中:“孙子荆(孙楚)除妇服,作诗以示王武子(王济)。王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
孙楚为亡妻服丧,还写了一首诗以抒哀情,确实堪为人效仿。所以王济在感叹之余,倍觉凄然,并称孙楚的言行,可以让他及别人更加懂得增进夫妻间的感情。

母爱与母教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谢安):‘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谢安的夫人既育儿亦教儿,她问丈夫怎么不见你教儿?谢安搪塞说:“我常常在教导儿子。”
一般来说,一个家庭中,丈夫主外忙于公事,妻子主内操持家务。因而子女与母亲厮守的时间多,感受母爱和教诲来得更为博大和真切。唐人孟郊的《游子吟》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母爱充盈在她对儿女日常生活起居的照顾中,琐碎、细致、真实、自然,无微不至,丝丝入扣。母教,体现在她朴质、感人的言行中,没有什么深奥的大道理,现身说法,让子女感同身受,受益匪浅。
试看《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中的典型事例:
“陶公(陶侃)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以陶器盛经加工制作的鱼食品)饷母。母封鲊付使,反书(回信)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陶母对于儿子以公物私用,不但原物退回,还写信严词教训,令人钦佩。
“陈婴者,东阳人,少修德行,著称乡党。秦末大乱,东阳人欲奉婴为主。母曰:‘不可。自我为汝家妇,少(年轻时)见贫贱,一旦富贵,不祥。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陈母是位有远见卓识的人,知道乱世拥兵自重的危害,不贪图突然而至的富贵,崇尚安贫乐道。她劝儿子交出兵权,以保护自己和家庭。《史记》称,陈婴交兵权给项梁,于是项梁极为尊重他。
也有儿子不听母亲忠告的,导致结局悲惨,追悔莫及。“王经少贫苦,仕至二千石,母语之曰:‘汝本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经不能用(采纳),为尚书,不忠于晋,被收(捕)。涕泣辞母曰:‘不从母敕,以至今日。’母都无戚容,语之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
出身贫寒的王经,做到了年薪“二千石”的官,母亲劝其急流勇退,不听,继续在仕途精进。后为尚书,忠于魏而疏离于晋,以致被捕处死,并株连母亲也命丧黄泉。王经临死前,悔恨不听母言。这时候的王母,却有更高的认识,并以此来安慰儿子:“作为儿子则孝,作为臣子则忠。你有孝有忠,有什么对不起我的呢?”
还有一则,说到曹操死后,他的儿子魏文帝曹丕,将侍候其父的美人都招来侍候自己。后来曹丕病重,太后(卞后)来看望儿子,见他身边的美人都是原先侍候曹操的人,于是也不上前探看曹丕了,“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意思是:你这禽兽不如的东西,也该死了。到曹丕死了,太后也没有亲临。
曹丕享用其父享用过的美人,这是一种极不道德的乱伦行为,太后深以为耻为恨,即便是自己的儿子,也绝不姑息。
(责任编辑:黄声波)
相关文章
2018-07-23 10:47:36
2015-04-05 10:40:08
2015-04-05 10:39:35
2018-01-29 21:48:15
2018-01-29 21:46:48
2018-01-29 21:45:12
2015-01-06 18:59:06
2015-01-06 18:56:22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