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揽胜觅踪 >> 我的朱亭情结 >> 阅读

我的朱亭情结

2012-02-02 14:03:43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303


我 的“朱 亭”情 结

                                           / 

                    


其实,20年前我去过朱亭古镇一次。这些年,刻意地淡忘了那次懵懂少年的游历,心藏着一份难以言表的情结。

20年前那个夏日,我和同事湘子因为工作上出了差错受到领导和家人的责罚,年轻气盛的我们一时冲动,决意离家出走,没有想好目的地,揣着半月工资就出发了。为了省钱,我们在火车站爬上了一列南下的货运车,躲在一节空荡荡的车厢内,听着铁轨一路铿锵的歌声,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卤莽行为。离家远一步,就增添一份悔意,而湘子义无返顾的表情让我更加惶恐不安。

火车终于停在一个叫朱亭的小站,我们悄悄爬下车,沿着铁路游荡,也许是想缓解一下紧张和无助的心情,大我两岁的湘子指着前面的集镇说起故事来:南宋乾道二年,大理学家朱熹,偕同张栻同游南岳后,泊船于浦湾,歇宿,受人邀请开坛讲学。后人为纪其事,将浦湾更名为 “朱停”,并建了不少纪念性建筑。这就是朱亭镇的由来。你看,湘江这样流淌了千百年,孕育了小镇的文化根基,繁衍了沧桑历史,这儿是我生长的地方,小镇上有几根草我都知道的,你别怕……

看湘子嘴巴一张一合,沉静地诉说。我听得一愣一惊,我们就这样走在了一条青石板路上,挤进了熙熙攘攘的人群,街道两边多为木头房子,也有砖泥结构的房子,有楼阁、有石头砌的城门、有古亭。有琳琅满目的商铺,布匹店,小吃店、杂货铺,还有铁铺店……应有尽有,市面非常热闹,一座小镇如此包罗万象,完好地保存了年代久远的建筑物,并代代相传,让我对她充满了好奇感、新鲜感,很快忘掉了烦恼。

在一家老字号的米粉店旁边,看见一个炸油货的摊子,一位老婆婆系着围裙正在油锅里炸着糖油粑粑,她把金灿灿、圆滑滑的糯米坨一个一个捞上来,撒上芝麻,用一根筷子长的细圆竹纤把油粑粑串起来,5个一串,整齐地摆好了。早已饥肠辘辘的我们人手两串,边走边吃,甜香的滋味让自由和快乐瞬间蔓延,越走就越产生错觉,仿佛我们一下子走到了千年前的某个时光里,在和小镇进行一场对话。又如行走在一段电影的镜头中,有万丈斜阳洒满古老的街道,把岁月和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走到了麻石码头,夕阳下的湘江,波光闪烁,船运繁忙,据说从三国时期至今,这里水运非常发达,小镇上共有9个麻石码头,经历了千年洗礼,这些古码头和古色古韵的麻石板古巷、古老的民居等诸多历史文物景观,彰显出千年古镇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湘子家的老房子是在供销社旁边,自从多年前她举家迁移到市区后,只有湘子的舅爷爷住在老房子里养老。老房子右侧是麻石堆砌的码头,从江堤上的石头缝里生长出一棵古树来,歪斜着身子伸到江水中,江水淹没了树的主干,留下茂密的枝条和叶子为她家的房子遮阳挡雨,一棵古树成了天然的绿色雨棚,真是个奇妙的景观。我们的高跟鞋踩着麻石板,发出清脆的回声……敲开了老房子那张班驳的大木门,舅爷爷看见我们进来,特别高兴,唠叨着给我们做了几样好吃的菜,还清蒸了一条河鱼。他是镇上一位退休的老党员,他能把这古镇的历史故事,说得绘声绘色,口若悬河,三天三晚也不停息。

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麻石街道总是干净的,一尘不染。湘子说,她和妹妹都是在江水里泡大的,如鱼一样,水性都很好。儿时,她们在卧室里可以临窗看日升月落,听潮起潮落,看船儿远航。钓鱼是儿时最大的乐事,钓竿就放在窗台上,也能钓上大鱼来,让全家人美食一顿……她们折过纸船,放过河灯,也抛过许愿瓶……我努力地想象着那是一份怎样的童趣,我对这个迷人的古镇产生了浓厚的兴致。当舅爷爷得知我们这次是私自“出逃”,他目光里没有责备,只是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人生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要勇敢地面对它,挑战它,生活才有意义,人生才有价值。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回去吧,我保证你们什么事都没有,从此以后,工作、生活都会很顺利的……

第二天,舅爷爷把我们送到火车站,挥手的瞬间,我的眼睛是湿润的,对这陌生的小镇有着无限的依恋和期待,对未来的人生存着无限憧憬。

到了,朱亭到了!朋友的惊呼声把我的思绪从20年前拉回到现实里。我们载着一路秋雨,车子下了京珠高速后,就看见了安静的朱亭站,它就像秋日里一位慈祥的老人,让我想起了湘子的舅爷爷。

老镇长一行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带我们去看古镇的新貌,路过古老的桥,来到一棵粗壮遒劲的古樟树面前,民间传说三国时,刘备袭取荆州后,张飞率部下溯湘江而上,泊于浦湾。张飞牵马登岸,将战马系于此古樟上,丈八长矛靠树而立。于是此树得名系马樟。眺望浩淼湘江,涛声依旧,古树茂盛如盖,我们都沉浸在对历史的长吟短叹之中。   

 进入祖师殿焚香叩拜,慈祥的老人很热情的进行了介绍,看古钟幽幽,这里的香火也延续了千百年,她说当地人去南岳朝拜,都必须来此先拜祖师爷。老人给我们讲了“一苇亭”的传说。相传南岳寺庙怀让禅师,曾施轻功,从湘江对岸踏一根芦苇,飞波踏浪来到朱亭,鞋袜一点未湿。为纪念他的神奇功夫,时人在他过江上岸之处建起八角草亭,取名 “一苇亭”。

她指着远处告诉我们,那里是朱熹的门生钟震建造的 “主一书院”遗迹。该书院后更名龙潭书院,而且“龙潭书院”四字为清朝名臣左宗棠的手书,因此而名震三湘。

再次踏着长长的麻石街寻觅,依然可见金器店、玉石店、裁缝店、日杂店、剃头店……洋溢着淳厚的古风。沿江一带老房子所剩无几了,偶尔可以看见残留的古墙,躲在新楼房的背后显得十分落寞,水泥街道,新式洋楼,广告牌,现代都市的气息越来越浓。受现代文明的冲击,在昨日的记忆中徜徉,我找不到20年前那种穿行历史的感觉了。

炸糖油粑粑的老奶奶换成了年轻媳妇,行头没变,串粑粑的小圆竹棒换成了塑料袋,吃不出那年的味道来……转个弯,看见了码头,墙缝里的古树没了,但从树根处长出来新枝,已经有人那般高了,伸在江水里。湘江中停了几艘挖沙船……

出了城门往右,豁然开朗。地上保存的一路麻石见证了这条老街昔日的喧哗,靠江的房子全部拆除了,成了花园和菜园。老房子里的舅爷爷也不在了,面对湘江我独立了很长时间,默默无语……

转回到了原地,早餐已经安排好了。有喷香的小钵子饭,有一大盆早上才从湘江打上来的河鱼,味道十分鲜美。还有一盆辣椒炒肉,农贸市场里刚杀的猪。一碗米汤萝卜菜……镇上的人家依然保持着家家做早饭的习惯,主妇们把早餐做得很丰富,主菜和米饭,一家人很正式地吃完一顿大餐,才开始一天的工作。

在吃饭的时候,听老板介绍了一本《朱亭沧桑》的书,她说,镇上的人几乎都知道此书,作者把朱亭古镇的历史文化、人文风俗、民间传说记录得十分详尽,还配了照片,它写尽了古镇几千年的风雨沧桑,以及那些珍贵的日渐消失的历史文物。

厚重古朴的朱亭镇在昨日的热闹与繁华中沉思,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中回旋,悠长的船歌伴着永远不老的湘江;祖师殿悠远的钟声叩击着江岸,震撼了亘古灿烂的龙潭书院,却分明是在撞击着古老的历史文化的灵魂,昭示着朱亭有一个更加璀璨的明天!

 (责任编辑:黄声波)


相关文章
2010-04-18 21:57:01
2018-07-23 10:44:16
2010-04-18 21:56:23
2010-04-18 21:55:49
2010-04-18 21:55:08
2018-01-29 22:17:59
2018-01-29 22:16:54
2018-01-29 22:15:39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