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揽胜觅踪 >> 丹 陵 刘 氏 宗 祠 >> 阅读

丹 陵 刘 氏 宗 祠

2013-05-10 18:09:07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1268
文/李放鸣


丹陵刘氏宗祠是攸北久负盛名的大宗祠。据《攸县志》(乾隆版)卷二十六•祠记载:“(丹陵刘氏祠),在今皇图岭丹陵,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68)。”距今已有244年的历史,并经历了“茶园老祠”、“志亨公祠”及2006年重建三个辉煌的时期。
2006年重建的丹陵刘氏新祠,位于今皇图岭镇笔和村洋下组的金盆岭,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面是不足300米路远的车流穿棱般的106国道,南面是漫江碧透、江水滔滔的大沙河,西面是“沉沉一线穿南北”的湘东铁路,北面是近在咫尺的皇坪水泥公路。刘氏二十三世嗣孙刘玉骥撰文赞曰:“新建宗祠相伴我族原五世祖志亨公祠,面北而建。坐落于小金盆南侧,正处我族尖水坳主峰发脉之遗脉。后有沙水铁江环绕,前面视界坦荡旷放。醴茶铁路,106国道,左拥右护,皇坪支线于祠前经过,攸北四乡学子由此而进入我族先祖初创之学府升造”。
重建的丹陵刘氏宗祠,东西宽59米,南北长54米,总面积为3180平方米。宗祠于2005年农历十月初五日动工,至2006年农历六月中旬基本结束,总投入约17.43万元。院子由围墙、前坪、宗祠、绿化区和生活区五大部分组成;宗祠由牌楼、厢房和“恭让堂”三大部分组成。
六月的阳光,无比灿烂。蓝天白云下,一座高耸云天的中国电信铁塔前,巍巍耸立的丹陵刘氏宗祠,被洁白的瓷砖围墙和成荫的一棵棵绿树护佑其中,显示出“好一派溢彩流金而又清风和畅的景象”。
牌楼是道五栋六间、二层楼高规模的建筑;三个碧绿色翘角的瓦当成品字型直接蓝天;牌坊左右二侧,各伸出一个阁楼;牌坊中上方由著名书法家、刘氏后裔刘道所书的“丹陵刘氏宗祠”六字显得隽秀、沉稳、有力;墙壁两厢引人注目处上书“敬亲”“和谐”四字,乃是古时伦理道德经典,更富今天时代气氛;左户牖上方,绘有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军民一心、与侵华日寇生死搏斗的场景;右户墉上方,绘有汉高祖刘邦登基时“万臣俯状,唯朕独尊”的威武场面;牌坊前岸立着一对虽也张牙舞爪,威武庄严,可又嘻皮笑脸,逗人喜爱,且能辨人忠奸,貌似狮,形如虎的狴犴。
进大门过了前厅,赫然开朗。左右厢房屈陈在地,中间两棵新栽的苏铁,生机勃勃;经七级台阶,登室“恭让堂”,无不为之而肃然起敬。六根深红色的屋柱拔地而起,前后两根柱上书写着一副“历几许起落沧桑,先贤每到警觉关头,始终辨清正道;看今日升平盛世,后代宜须把握时机,理应超过前人”的金色魏碑体对联;中间两边柱上书写着“追溯源流功德,见仁见志,先辈确属非凡;驾驶当今新潮,敢作敢为,后代不失良机”的隶书体对联;左边神鼓,右边神钟,中间为拜堂,后面是丹陵刘氏始祖宝翁及分房房祖神主牌位和祔祭配享。
据《爱我丹陵》一书记载,丹陵基祖原籍江西安福密湖,属密湖刘氏十八派之一的月溪派。始祖宝翁任湖广宣教,曾受命巡行楚南,到达攸县。因见攸北水美田肥,于明洪武(1360-1398)年间,携子与异桂庭举家迁攸,定居在走马铺(今皇图岭镇丹搏村境内)。丹陵宗祠最早见于《初修族谱附记》,康熙壬子(1672)年,设春、秋二祭。康熙癸丑(1683)年,孙怀向、应秩、应瀚、应泗、歧鸣、文耀、文奎、文渊、文学、文柄、一斌等发起,建宗祠于今皇图岭镇丹搏村茶园。后于康熙丁酉(1697)年,嘉庆庚午(1810)年再对宗祠扩键,规模更大,标准更高,便形成了丹陵刘氏宗祠的第一个辉煌时期——“茶园老祠”。丹陵刘氏七修族谱,卷一将茶园老祠作了详细记述:“祠坐皇图乡茶园。在明属四十二三都;在清属天下都。位于丹陵桥之东,走马铺之东,北当沙江,铁江二水汇流处,溯厥源委,盖自县东广寒山蜿蜒百里,磅礴纡徐,蔚成盆地形,方家号称胜区也。祠之建置始于何时?历届谱书阅而未载。兹于祠宇壁间探讨故碑,得崖略,按载:清康熙十二年癸丑。嗣孙怀向、应铁、应瀚、应泗、歧鸣、文耀、文奎、文渊、文学、文柄、一斌鼎建于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嗣孙应萱,应嵘、文林、文降、文资、一景、一衡、廷、观、江、宜、溟,向重修。嘉庆十五年庚午,嗣孙敞、升、传章、万宗、万景、世琳、世瑛、培葵、培芳重建。由此推考上下七八十年中已三修建,具今日规模。道、咸、同、光以来,则皆获高曾守成坠而已。祠基方广,前后十三丈,左右八丈、内四丈为二房玉完、赤完、爱亭、青完、斗明、魁明所捐。堂宇前后两进各五开间,正厅三间,庭柱比次,中悬‘恭让堂’额,出邑名宿陈兰庄先出手笔。龛设五座。中座奉始迁祖宝翁公以下六世神主。左右及两庑四龛,则系根照历届刊载配食名册,分昭穆制成总主,用资附食,中间天井植凤尾一株,老干峥嵘,象征家世子孙对物兴怀,无忘先辈厚植也。天井两旁为走廊以通上下,廊内披厢各有门通前后耳房。凡厨房、卧房、仓库备于此廊。庑左钟右鼓,中有屏风四扇,上镌传章公嘉庆间建祠告成诗章。大门乾首異趾,远瞩层峦,近挹江流。莲花寺点缀其中,汪洋大观也。门前院落周围,以围墙左右。坤艮有门,坤门之外瓦房数栋,佃户居之。盖环祠四周,平畴阡陌皆属祠租。尤想见祖先缔造者,煞费经营。莘莘华胃,视此庙貌。知当有感发兴起,光大世业于将来者,不胜拭目俟之。”
乾隆丙寅(1747)年经合族公议,定天下都金盆形(今皇图岭镇笔增村境内)再建新祠。嘉庆四年(1799)新老宗祠俱供奉丹陵历代祖考妣神主。民国戊寅(1938)经合族再次议论,将神主一起并入茶园老祠供奉。将金盆形宗祠改为志亨公祠,为长房祠。其后公祠、享堂纷纷建立,如黄甲坊始祖宗祠、凤下始祖刘坦公祠、志亮公祠、南溪公祠、少江、洁宇、伟男、龙引、臣来等公祠,廷瑞享堂、宗寅享堂等,据《七修族谱》记载,计有38处之多,从而形成了以志亨公祠为标志的丹陵刘氏宗祠的第二个最为辉煌的历史时期。
丹陵刘氏宗族自刘宝翁迁攸定居,历宋、元、明、清、民国至今,植根攸沃土,已有600多年历史,人丁发展到2万多人,并创造了“强烈的开拓意识”“闪光的重教思想”“关心社会与乐于奉献的高贵品质”构成的优秀宗教文化。现在全县有百分之五十以上乡镇以及全国有近十个省市有丹陵刘氏子孙;还有一些后代,把自己的事业发展到了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欧洲等世界各地。族人从以农耕为主开始,发展到从事工业、商业、金融业、建筑业等各行各业,还有不少子孙进入了政治、司法、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预计目前族人中从政人员有近两千人。丹陵附近的许多修路、架桥、修建寺庙等社会公益活动,都是由丹陵刘氏牵头承担。丹陵刘氏族人中参加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就有几十人之多,有的立功受奖载誉而归,有的为国捐躯,牺牲在战场。特别是当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1946年蒋介石为争夺抗战胜利果实,掀起国内全面内战,国民党各路新军阀乘机抢占地盘,搜刮民脂民膏,而时任国民党第二十七军军长和军政部军官总队长兼宝鸡警备司令与长沙警备司令的刘氏后裔刘进,却“出于淤泥而不染”,把军队拖出内战泥淖,把资金投向和平建国的伟大教育事业:那时,交通很不发达,没有运输车辆,刘军长就用人工推着土车,冒着“七月流火”,从株洲、醴陵将一袋袋沉重的银元运回家乡,开办攸北最大、攸县第二大学府丹陵中学,攸北子弟实行免费入学。如今,斯人已去,攸县二中60余年,“桃李满天下”,丹陵刘氏宗族无不分享无限荣光!
1958年,茶园老祠被拆除改建为畜牧场,志亨公祠被拆除扩建为攸县二中校园。2006年,经历了国家数十年的“革命运动”后,刘氏后裔重建“丹陵刘氏宗祠”。

(责任编辑:黄声波)

相关文章
2010-04-18 21:58:17
2010-04-18 21:57:38
2010-04-18 21:57:01
2010-04-18 21:56:23
2018-01-29 22:17:59
2018-01-29 22:16:54
2018-01-29 22:15:39
2010-04-18 21:55:49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