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揽胜觅踪 >> 千年古刹空灵寺 >> 阅读

千年古刹空灵寺

2018-01-29 22:00:09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1236
                           文/马途        

     
      空灵岸,亦称观音岩,位于湘江西岸雷打石镇盘石、霞石两村交界处的九狮山上。其依石而立,傍水而生,南纳南岳衡山之紫气,北望岳阳洞庭之烟波,素以“潇湘八景”之一著称。空灵寺与南岳庙、岳阳楼并称“潇湘三圣地”。
  据清光绪十四年《湘潭县志》记载:“空灵岸,今曰观音岩,盘石踞波,状若蹲虎;苍壁嵌立,仅容层构;滴流成泉,云疗百病;近岁重加华饰,版刻诗章然冈”。《水经注》载:“空灵峡,惊浪雷奔,濬洞三峡。”又载:“空灵峡,即空灵岸,《梁本纪》及《通鉴》作空灵城,《典略》又作空零城,皆此地也。”《梁书元帝纪》载:“元帝承圣元年十二月,营州剌史李洪雅自零陵率众出空灵滩,讨贼陆纳,纳遣将吴藏等袭破洪雅,退守空灵城。”《一统志》曰“空舲岸”;《十道四番志》曰“空舲滩”。民间亦有“和尚岸”“石钟山”“石潭山”“悬钟岩”“狮子岩”等别称。
  空灵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天监七年,即公元508年,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早年,湘江西岸雷打石、三门一带和东岸洲坪、昭陵一带皆为“鱼米之乡”。相传,九头雄狮践踏河西稻禾,吞噬畜禽后,意欲渡江为害河东,幸被观音大士发觉,经再三警告未果,遂箭射之,将九狮点化成石置于湘江西岸,即“九狮山”。箭落江中,遂成“箭洲”,现为“空洲”。为报观音镇狮救难之恩,当地乡民在九狮山上赤岩天然石洞中奉观音大士之像,焚香秉烛,日夜朝拜,后称“观音岩洞”;并建一寺庙,曰 “空灵寺”。洞内流泉不断,清流如镜,水质甘淳。相传,饮此泉可疗百病,亦可祛邪。自此,寺内香火极盛,朝拜者往来频繁,每逢观音大士生日,信男善女、朝香拜佛者络绎不绝,至今亦如此。
  空灵岸因佛而建寺宇,因风景奇特而引文人墨客畅游之。唐肃宗乾元一年(758),监察御史刘长卿游览空灵寺时写下《江中对月》一诗。唐大历四至五年(769—770),著名诗人杜甫携眷载舟飘泊湘江,自潭州(长沙)乘船沿湘江而上至衡州(衡阳),行至空灵岸,只见峭壁临江,峻石峋嶙,竹茂林荫,古寺悬空,香烟缭绕,美不胜收,仰慕之情,油然而生,遂泊舟登岸,遍览美景,徜徉过午,犹不肯去,遂赋《次空灵岸》诗一首。“空灵霞石峻,枫栝隐奔峭”成为千古佳句,“霞石埠”亦因此而名。清光绪十四年《湘潭县志》有载:“岸旁津渡为‘霞石埠’,取杜诗以为名也。”两年间,杜甫曾四次携眷游览空灵岸,有于此营庐长居之意。自此,空灵岸声名大震,寺院建筑规模也随之扩大。远近香客游人、社会名流、文人墨客纷纷慕名至此,观光朝拜,吟诗作赋,题词作画。唐代诗人张叔卿游时写下《空灵岸》一诗。宋绍宗圣五年(1098)著名书法家米芾游空灵岸时,挥毫题写“怀杜岩”,镌刻于悬岩之上。宋乾道二年(1166),理学大师朱熹偕张南轩游览空灵岸后,到朱亭龙潭书院结亭讲学。明崇祯十七年(1644),农民起义军张献忠率部与明将左良玉交战于空灵岸一带,常于空灵岸朝香拜佛。清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反清复明,驻军空灵岸、沧沙埠一带,相传抽得三签皆为“下下签”,随后大败。道光二十六年(1846),湘军将领左宗棠为空灵寺题字“百宝腾光”。光绪二年(1876),直隶提督郭松林为空灵寺题字“目前南海”。光绪五年(1879),清兵部尚书、湘军将领彭玉麟游此遂作《梅花图》,并题:“神工劈出空灵岸,稳坐菩提自在身。写树梅花作清供,琼瑶一色静无尘”诗一首,遣使送与空灵寺,镌于石碑。因之新建“梅花阁”,梅花石碑陈于阁内,此碑现藏于株洲市博物馆,为国家三级保护文物。民国四年(1915)维修此阁,时任湖南省主席何键题写“梅花阁”,嵌于阁檐。1986年空灵寺得以重修,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为空灵岸题写“空灵岸”匾额,嵌入南山门门额;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空灵寺”“三圣殿”匾额。1990年4月,时任全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李铎将军游空灵寺时,题写“大雄宝殿”匾额;2002年,时任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书唐代诗人刘长卿诗、李铎又书杜甫《次空灵岸》诗镌刻于赤壁之上;全国著名金石书画家李立为殿堂书“佛光普照”四个大字。尔后,省、市、县有关领导及书画诗联名家创作100余幅作品藏于寺内。
  宋代,空灵寺继而修缮。元代后,尤其是明末清初年间战乱频发,空灵寺几遭毁坏,但民间仍十分信奉。明宣德年间(1426—1435),乡民、居士、香客踊跃捐资,铸造了一尊铜香炉。明万历十七年(1590),铸三尊鎏金佛像和十八尊罗汉铜像,置于寺内,至今保存完好,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文物。三尊佛像犹为传奇,曾三次失而复得,民间流传为菩萨显灵,不可亵渎。清嘉庆九年(1804),邑人胡官锦为纪念杜甫游空灵岸并赋《次空灵岸》诗而倡修“杜公亭”于寺北。清道光十五年(1835),寺内楼阁再次复修,其规模继而扩大。清光绪五年(1879),冯镜川倡导和组织乡民捐募,重修楼阁,历时十载,规模再次扩大,山门、殿堂、长啸楼、藏王阁、观音岩洞、杜公亭、梅花阁等修缮一新。清教谕署唐凤翎作、清四川按察使黎培敬书《空灵岩重修楼阁记》刻碑于寺。民国元年(1912),刘遒学、邓光桥等人倡首维修杜公亭,重修杜甫像,镌杜诗于亭内。同年,粤汉铁路局方达志,将寺内殿堂梁木换成铁轨,上铺花岗岩石板。民国二十四年(1935),杜景远将生锈铁轨更换新铁轨,并成立“重修空灵岸工程处”,再次维修空灵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空灵寺修复十分重视,1958年,铁道部门将基部铁轨换出,改为木料,并拨款对寺院进行油漆防护。同年4月,湘潭县人民委员会将空灵寺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8年,因楼阁陈旧腐朽,加之长期无专人管理,寺院先后毁圮。
  1986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接受湘籍台胞唐应涛先生个人捐资,决定重修空灵寺。同年5月,株洲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 “空灵岸(寺)殿堂修葺委员会”,接受湘籍台胞唐应涛个人捐资并海外台胞、侨胞捐资共16.2万美元,筹划修复空灵寺。1986年9月,重修空灵寺工程破土动工。到1997年,先后建成三圣殿、万佛殿、药师殿、藏经楼、大雄宝殿、地藏阁、功德堂、僧舍、茶社、斋餐馆等。1999年至今,先后新建罗汉堂、新大雄宝殿、空灵广场、空灵寺院区、碑林、空灵阁、佛教文化区等。复修后的空灵寺,气势恢宏,巍峨壮观。古刹空灵名扬中外,夙愿蓝图一展雄姿,寺内香火不断,信士游人络绎不绝。每年前来朝拜和游览者上十万人,不少港澳台胞、海外侨胞亦常来此朝奉敬香。
     (责任编辑:黄声波)
相关文章
2012-02-02 14:04:58
2014-02-14 10:09:20
2014-02-14 10:08:40
2012-02-02 14:03:43
2014-02-14 10:07:38
2014-02-14 10:07:14
2012-02-02 14:03:15
2017-07-11 19:48:12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