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思扬
源头风光
大雅四面拥烟螺,
一道飞泉乱石过。
绝似疆场奔阵马,
恍如天上落银河。
林边樵子淆幽籁,
户外人家挂素罗。
到底此间留不住,
终归大海涌长波。
这是抄自《官厅刘氏七修族谱》(诗文卷),清代文人刘步阁“沙村八景”中所作的“大雅瀑布”七律诗。“大雅瀑布”是昔日“沙村八景”之一,位于逶迤、巍峨的攸礼边界的桐岭大山中腰,东距坪阳庙乡政府十华里。
大雅瀑布,自然天成。原《长沙交通晚报》记者王汉青生前曾生动地这样描绘:“在接近大雅瀑布约三里外,就能听到哗哗啦啦之声,及至行到瀑布,昂首一望,一匹素练,一泻而下,捷若奔马,快似流星,水珠喷溅,蔚然壮观。三伏天游此,凉风习习,拂暑解愁。淋浴瀑布下,清肌润肤,煞是凉爽!询问遗老,“瀑布始自何时?”或说盘古,或说明清,众说绘纭,莫衷一是,大有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沿途两边山势陡峭。山上大都是茂盛的油茶林,间或少量的松竹点缀其中。山鹰疾飞而下,又矫然而上,别有洞天!
再碎步登上山顶,寻找瀑布源头,两股泉水会合瀑布上头,争相轰然向下猛泻,山鸣谷应,下到涧底,惊起林间宿鸟,啾啾争鸣,振翅高飞,大地又是一番景色了。
看来,这里的祖先,选择字义为“高尚不俗、美好大方:优雅、雅致、雅观”的“雅”字,前加“大”字,将这道美不胜收、蔚然壮观、远近闻名的瀑布叫“大雅瀑布”。
红老之地
大雅瀑布的源头叫大雅组,地处攸县北部与醴陵市边界的桐岭大山中段,海拔500多米,北与醴陵市的贺家桥镇接壤,东与双凡村的班竹山搭界,南是坪阳庙乡三大农贸市场的黄公庙,西是丫江桥镇的双富村。全组由七冲八丫呈口袋形状的,面积达4平方公里的沟坷山地组成。这里山高林密,水源充足,空气新鲜,冬暖夏凉,野生动、植物众多,生姜、辣椒、红薯、蔬菜、油茶、林木是当地人的主要生活来源。
“山间铃响马帮来”。过去,这里还是攸北人民与醴陵人做“生意”的“交通要道”:由于连绵半百华里的桐岭大山的横亘阻隔,坪阳庙乡的老百姓所生产的土特产、林木和稻米,在那“肩挑手提”的原始时代,人们只能选择路途近的大雅,开辟一条高山商道,到醴陵贺家桥镇进行农产品的交换。
随着商道的开辟,明末清初就有人来此居住。据查,这里清代属长沙府攸邑北江乡沙村里三江口社管理;解放后,属攸县坪阳庙乡桐岭村管理;2011年,大雅组与毗邻的虎形组共合并到山下的桐岭组,归原由公平、中心、桐岭三村合并而成的黄公村管理。
大雅还是一块红色的革命土地:1927年,攸北农民军大队长刘迪生,组织万人农军举行农民暴动,他们以山高林密的大雅为革命根据地,打击敌人,先后有刘迪生、杨韶华等多人英勇牺牲而成为革命烈士。
引瀑消灾
大雅瀑布,是坪阳庙沙江的源头。多少年来,它象母亲一样深情哺育它下游的万亩农田。待到秋来八、九月,秋风卷起千层金浪,五谷丰登告丰收。但是,每当夏秋特大暴雨来袭,它又象一匹放荡无羁的野马,肆意冲毁农田和江岸,给人们带来毁灭性的洪灾。于是,为了兴利除弊,让美丽的“大雅瀑布”为人类造福,早在上世纪70年代,坪阳庙乡举全乡之力,在没有铲车、挖机的情况下,动员全乡万名劳力上工地,高举红旗,夯歌震天,靠肩挑土车推,连续奋战两年,在原桐岭大队同湾生产队的墙头湾一狭窄的小田垅里,筑起一道300米长、200米宽、80米高的拦河大坝将大雅瀑布之水,拦江引至桐岭大队的消灾冲里。建成了库区水面达130亩、库容100多万立方米的、全县有名的小Ⅰ型水库——“消灾水库”。这样,每当洪水来临,消灾水库以其巨大的“胃口”吞没了它的洪峰,减少了洪魔的危害;洪水过后,消灾水库的盈盈清波,选择夏秋的干旱之时,默默无闻地及时灌溉着它下游的万亩“望天田”,成为坪阳庙乡旱涝保收的“米粮仓”。于是,大雅瀑布的故乡——坪阳庙乡最大的行政村黄公村,成为全县的粮食高产示范区和粮食生产先进村。千百年来“到底此间留不住,终归大海涌长波”的大雅瀑布,终于顺遂人们的盛情,留在故乡为她的父老乡亲造福了。
(责任编辑:黄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