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霄山喜哥
儿歌是我们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长大后,我们总不会忘记儿歌伴随的童年。童趣盎然的攸水儿歌、儿童谜语和童趣绕口令,是启智、明理,寓教于乐的鲜活题材,在攸县,老人乐传,幼童乐念。
【一只手,一只脚,打嘻你上茅屋。茅屋上绊啦下来(指跌落),你要喊我亲亲哥哥。】
男童最喜欢这儿歌。为何?因为充满阳刚稚气!
想想看,崇拜英雄好汉的男孩,竟然只用一只手打落在农家茅房顶上,何等阳刚气概!
再想想,对手从茅房上滚落下来后,男孩要求年纪更小的对方喊自己:亲亲哥哥。因为我们是好玩打闹的,有兄弟那么亲。这又何等稚气和可爱!
【虫基虫基飞,飞到花园里,杩到铳来打,噗噜噗噜走过及哩。】
“虫基”,虫出蛹能飞的蛾,如蝴蝶。攸县方言“杩”,即普通话拿。“噗噜噗噜”,象声词,翅膀急飞的声音。“及哩”,即去了。
记起说这儿歌的情景是:大人把住小孩左右手的食指,每念一句的开头,左指尖与右指尖顶在一起,念到句尾时忽然松开。念到最后一句句尾,不但松开手指尖,而且指向天空,并配合叫一声“哟呵”,示意虫基飞远了。幼儿学着念,最喜欢松开手指尖时大声说象声词“噗噜噗噜”。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啦猴子树上走。】
随缘夫妻和顺之语。
【麻鸡鸟,尾(读音mí)煞煞,穿些新衫衣走人家,杩些好东西切啦腋下。】
“麻鸡鸟”,即麻雀,“鸟”,读音diáo。“尾(读音mí)煞煞”,尾巴张开的意思。借用词“切(qié)啦”,即夹着。“腋”,读音xiē。
【燕子燕,缠屋转,一不恰你咯米,二不恰你咯谷,只借到你楼伏作只窠。】
攸县话“恰”,即普通话“吃”。攸县话“楼伏”,即普通话“屋梁”。
【机匠不恰豆腐,烂咕只油渣屁股。】
在攸县话中,土法织布的艺匠被称为机匠。
过去农家把豆腐作为好的食用菜。但是,小孩厌恶经常吃豆腐,大人就教小孩这儿歌。想想这儿歌表达的情景,幼童觉得很搞笑。
【扯锯(qià gái),耸锯(sòng gái),扯开悬(fén)皮两块。你一块,我一块,扛啦场上卖。】
“扯锯”“耸锯”,拉锯并送回的动作。“悬皮”,拉锯形成的长木条,主要用于架屋顶的瓦沟。
旧时的农村,木工活很多,木匠经常到农户家做上门工夫。木工将木材锯成木板条时,需两人拉锯,一来一往,呼呼作响,节奏感很强,木屑纷纷洒落,小孩很喜欢看。据此编成的儿歌,小孩很喜欢念。
【扯锯(qià gái),耸锯(sòng gái),扯些银子砌大屋。大屋倒哩砌崽屋。崽屋倒哩,师傅老哩。】
让儿童知道建造自己住的房子,需通过劳动、需付出资金;房子用久了会破旧甚至倒塌,还要继续建造。木匠师傅一生建了很多大房子,也建了许多小房子,最后,木匠师傅很老了,再也不能建造房子了!
【上坡气(xi)在咕嘿,下坡又冇得。屙屎又屙尿,屙尿屎冇得。】
爬陡坡喘气,下坡气顺;屙屎的时候必定屙尿,屙尿的时候不可能屙屎。很普遍、很自然的行为。古攸人概括得这样简明又深具内涵,值得今人一赞。幼童带着稚气念,博得大家一笑。
【崽妹哩崽,提灰蔸。灰蔸跌过只底,崽妹哩冇道理。】
“崽妹哩”即小女孩,小孩有时不明事理,甚至耍点小脾气。这时,念这首儿歌,让她觉得新鲜、好玩。然后趁机说,你刚才发小脾气,是不是崽妹哩冇道理呀,她可能会脸红,再给他说清事理,他在认可中会提高识别能力。寓教于儿歌,有正能量。
【大妹哩大,担煤炭。去(qié)得早,回得暗(ngān),发焾(nián)灯盏火恰夜饭。】
“大妹哩”即大女孩,借用字“及”,去的意思。借用字“暗”,早的反义词:迟,很晚了。灯盏火,即油灯灯火。
让幼童明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要勤快,吃得苦。
【不打雷,不落雨,年年姐姐(jiájia)十八岁!超我条,超我住。】
【落大雨,打大雷,嫁啦姐姐(jiájia)何得回?骑马回,坐轿回。】
先看前一首儿歌。其押韵为“ü”。依次韵尾为:“雨”,攸县话读音ǜ;“岁”,攸县话读音xǘ ;“住”,攸县话读音的韵母是ǘ。借用字“超”,读音qiāo,意指同;借用字条,读音tiáo,意指玩。小小弟妹是姐姐呵护成长的,感情非同一般。自然现象不落雨、不打雷和年年十八岁,这种不变化,寓意姐姐不长大不嫁岀,期望总能同玩同睡。
再看后一首儿歌。自然现象大雷大雨意味着姐姐嫁出的变化。而大雷雨时弟妹更思念嫁岀的姐姐回家。这时,既担心怎么回呀,又发挥想象:姐姐如今风光哟,骑马回来了!姐姐像出嫁时那样,坐轿回来了!
两首儿歌把幼童心理变化、姐弟(姐妹)骨肉深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一螺好,二螺饱。三螺四螺打马草(或有米讨)。五螺六螺,骑马过河。七螺八螺,养鸭养鹅。九螺十螺,陈米烂谷。】
长辈手把手与幼儿数着十个手指尖上有几个“螺”(指尖纹路由内往外螺纹的)或几个“箕”(不规则不环绕而开口的),并诉说着所谓的预兆。而预兆的内容有很强的时代性——体现古代农业社会的特征。
【担挑葱韭把,葱把九把,韭把十把。】
【船装油漆桶,油桶七桶,漆桶八桶。】
数字谐音儿歌,既搞笑又启智。
【拜年拜年,果子向前。薯皮豆子不恰,要恰油枣麻圆。】
喜气、稚气的儿歌。在拜年时往往由小孩嬉笑念唱。
当地出产的炒薯皮炒豆子就不吃了,你拿出味道更好的油枣麻圆来吧。
【崽家哩望过年,大人望插田。】
前句给小孩乐趣:过年有好吃的又好玩。
后句让小孩明白事理:插田有收成,要学会生存。
【细哩偷眼针,大哩贼古精。】
攸县流行儿歌,以此教育小孩正派做人。
【裁缝身上打补丁,木匠屋里坐蒲丁。】
这儿歌启示之一:学会理家,做好自家的事;启示之二:自家没有也不贪,做人要朴诚。
【矮子矮叮当,担水淋茄秧。茄秧打哩花,矮子笑哈哈。茄秧结哩籽,矮子不得死。】
普通话“茄”,攸县话中读音为:中舌面声母+韵母ü的上声(近似于攸县话“曲”的上声)。
幼童都矮。矮子开心劳动的写照。
【唏嘿唏嘿担担谷,吧嗞吧嗞走到屋,嘻耸嘻耸推(hōi)成米,啵啰啵啰煮成粥。】
唏嘿唏嘿,人用力而气喘的声音;吧嗞吧嗞,快速走,脚板拍打地面的声音;嘻耸嘻耸,旧时土砻碾谷成米时发出的声音;啵啰啵啰,粥在锅里沸腾时的声音。
生动的象声词组成的趣味儿歌,让幼童乐于了解农村日常劳动与生活。
(责任编辑:钟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