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立新
现今所知的茶陵县最早建政中心是刘欣父子在今火田镇莲溪村所建的都城,大约在东汉时期被称为“茶王城”。
《城冢记》对茶王城作了简短的记载:“(古茶王城)在(茶陵)州东五十里。汉元朔中,节侯所筑,(这个“节侯”)盖即茶陵节侯刘欣也。”这是文献中关于茶王城的最早记载。
位处火田莲溪的古城
茶陵侯国的国都茶王城在哪里呢?
同治九年版《茶陵州志》卷之十二《古迹 一》对此作了明确的记载:“茶王城 在州东五十里。《寰宇记》:‘汉茶陵故城在攸县东一百四十里,俗名“茶王城”。’《城壕记》:‘古茶王城在州东五十里,汉节侯欣所筑。’”
“汉节侯欣所筑”的记载与《史记?侯表第六》的叙述彼此吻合,比照记载中关于茶王城在明清茶陵州州治(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茶陵南宋古城)“东五十里”这个位置的描述之后,研究者认为茶王城在区域意义上的茶乡一带,现在的火田镇连溪村境内。
莲溪,在同治九年版《茶陵州志》中记录为“莲卿”,与当地方言称为十分接近。这是莲溪村的一个村落。莲溪村在火田镇原镇政府驻地西南约4千米处。
在上世纪进行的文物普查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以汉墓为主的古代墓葬数百座,主要集中在村南约1千米处的窑背岭地势平缓的山坡上。1985年8月,湖南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茶陵文物主管单位在这里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古发掘,一共发掘了6座古墓。墓葬出土了陶器及铁质、铜质文物及石器共计121件。根据出土文物,特别是其中的陶器的式样、形制、花纹等要素判断,考古工作者认定这些文物均为汉代之物。其中有一块墓砖,上面有篆书“元嘉二年造大吉”字样。这样的篆书文字更直接证明这些墓葬为汉代遗存。这些墓址的选择暗含坐南朝北的礼制,提示墓主生前的居住地主要在墓葬的北面地带。
顺着这样的思路去调查,考古工作者从当地部分老人的叙述中知道:墓址北面的山岭中曾经有一段残存的夯筑土城墙,这里三面环岗、一面临河,残存墙体约100米长、3米宽,墙外有明显的壕沟痕迹,在1975年“园田化”改造过程中,人们填平了壕沟,挖掉了土城墙,昔日的古城遗迹从此完全消失,与田畴融为一体而了无痕迹。
莲溪村所处的位置比较偏僻、闭塞,即使是到现在,这里的交通也并不怎么发达,西汉时期的刘欣父子为什么选择在这里筑城安国呢?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这与后世所说的“削藩”有异曲同工之处,目的是将此前诸侯王享有的权力收归朝廷,削弱诸侯王王国势力,从而达到抑制诸侯王势力坐大、威胁中央王朝的政治目的。史籍记载,汉武帝推行“推恩令”之后,“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为‘相’。”
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诸侯王只能做名义上的王,无权任免王国境内的官吏,不能干预王国内的政务。
就刘氏长沙国来说,它所受到的朝廷制约还不止如此。这个时候,它的疆域缩小了,它的南部领域被收归朝廷,设置为桂林郡、零陵郡。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刘氏长沙国国王实在可以理直气壮地叫穷:孩子啊,我真的是拿不出更多、更宽的领地来分封给你们啊。
史籍记载,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西汉朝廷在封长沙定王之子刘欣为茶陵侯的同时,又封长沙定王子刘则在今攸县为攸舆侯,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再封长沙定王刘发次子刘苍在今江西莲花、安福一带为安成侯。刘发的这三个儿子的封地呈犄角之势,夹杂在南部相对偏僻的闭塞之地,重复长沙王刘发“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的故事。不过,这也有一个好处:三兄弟的封地毗连,彼此连通一气,可以相互照应。
出土文物再现
西汉茶陵社会生活图景
1985年8月,文物部门在火田莲溪发掘清理了6座西汉中晚期到东汉初年之间的古墓。出土文物有铁器、陶器、铜器、石器,达121件之多。
出土的铁器一共有24件,其中 15件分属为四种样式的刀具,它们的刀身呈长条形或者三角形,与现代茶陵人使用的刀具截然不同,与欧美国家厨房使用的刀具颇为神似。
如果用这样的刀具把食物割断、分块,汉代茶陵人的厨房里也许是听不到切菜剁肉砍骨头的声音的。
铁质文物中的4件釜是厨房炊具,与之配套使用的是3件釜架:三个外撇支脚固定在圆形铁箍上,铁箍与支脚接口下面用铁环扣得紧紧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叉形器,也是汉代茶陵人的厨房用具。做饭的时候,人们把陶制的或者铁质的釜放在釜架上,拿着叉形器往釜架下面加柴火,在釜架下面旺旺地烧起火,然后,煮好一锅饭,炒好一桌菜。
陶器是出土文物中的大宗器物,有96件之多,涵盖有鼎、盒、壶、罐、碗、卮、樽、甑、釜、钵、盆、器盖、灯、双沿坛、坛、盘、纺轮、冥币18种器物。
除冥币之外,其它陶器都是汉代莲溪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器具。这其中,鼎和釜、甑属于炊具。5件鼎都带有三个矮足,有4件配有弧形顶盖,一对附耳,鼎身装饰有波浪纹、弦纹组合纹饰,另一件鼎无顶盖,它通体装饰方格纹,口沿的半环形双耳左右对称,与后世使用的平底锅颇为相像。出土的釜圜底浅腹,口沿上有一对对称的环形耳,比无顶盖的陶鼎更接近现代厨房使用的炒菜小铁锅。两件甑圆圆的,带有数目不等的镂孔,很像现代厨房使用的圆形小屉笼。
这几件炊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汉代莲溪人做饭的情景:把陶鼎放在屋子正中位置,放进适量的稻米、水,盖上盖子,然后,直接在陶鼎下生起一堆火把饭焖熟。想熬粥喝的话,就改用无盖陶鼎,生起火来慢慢地熬。有时,想换口味吃捞饭的话,就先用陶鼎把米煮成半成品米饭,再把半成品米饭捞进甑里面,把米汤留在陶鼎里面,然后,把甑架在陶鼎上,加几把火,陶鼎里面的熬成粥水,甑里面的煮成饭。饭粥两熟,十分方便。饭粥做好了,就把釜架在土灶上炒菜。
像现代人一样,汉代莲溪人也会喝茶饮酒,也会洗手洗菜,也会收存零食粮食。他们的茶装在陶壶或者陶樽里面,他们的酒装在陶罐或者陶卮里面,或者陶坛里面,喝茶、喝酒的碗放在茶水、酒水一旁。要吃干粮零食揭开套盒,要洗手洗菜就拿陶盆。倘若家里来了客人,就办一餐盛宴,用陶钵、陶盆盛汤盛菜。
入夜时分,点起一盏陶灯,一家人坐在灯火下休息,女眷们拿出陶纺轮,就着灯火纺线…… (责任编辑:钟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