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文物典籍 >> 茶陵火田莲溪茶王城(二) >> 阅读

茶陵火田莲溪茶王城(二)

2018-01-29 22:22:30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774
 
                             段立新                

   本文拟就与茶陵火田莲溪茶王城相关的两大问题做一个简略的介绍和探讨,以期得到读者朋友及方家的指导。
刘欣父子身后哀荣事
  在茶陵县有一种地方神灵庙宇,民间俗称“灵孚庙”,祀奉的神灵叫“灵孚老爷”。立庙祀奉灵孚老爷,这种现象在区域以上的茶乡地区尤为普遍,这里的个别地方几乎是逢有村落必有灵孚庙。
  有意思的是,原来是茶陵军一部分的炎陵县(1994年之前叫“酃县”),民间也祀奉灵孚老爷。同治十二年编纂的《酃县志》卷之五《营建》记载说:“灵孚庙 米泉书院右,士民捐建,所祀神灵未详。咸丰年间重修。”
  被茶陵民间祀奉为灵孚老爷不是别人,就是茶陵节侯刘欣。嘉定四年(1211年)之后,茶陵军一分为二,其中,当时的上三乡(即康乐、霞阳、常平三个乡,在汉代这三个乡所在区域称为“茶陵东南乡”)和霞阳镇升级县级单位,这就是酃县,到上世纪末,酃县又改称为炎陵县。“我们已经分手得太久太久”,大概是这个原因吧,咸丰年间酃县人重修灵孚庙时候,他们说“所祀神灵未详”。
  古茶陵地区民间立庙祀奉刘欣这是由来已久的事情。元代茶陵人尹谦孙作《福济庙记》,专门介绍灵孚庙的建庙历史。据《福济庙记》介绍,刘欣“在国宽慈”。他去世后,古茶陵地区“吏民追思,请崇庙以祀”,经朝廷许可之后,茶陵人开始修造庙宇祀奉刘欣。刘欣的庙宇始建年代和地点、庙宇名称不详,估计始于刘欣逝世后不久,最初的建造地点可能在茶王城一带,以祠堂的形式出现,由古茶陵地方政府主持祭祀。
  茶王城在刘欣父子之后的西汉至隋代开皇九年(589年)之间一直是茶陵州(县)治,从唐武德四年(621年)开始,州(县)治南迁。《福济庙记》介绍说,唐僖宗广明年间(880至881年),茶陵地方政府曾经重修和拓建过庙宇,南宋崇宁四年(1105年)经礼部额准,刘欣的庙宇匾额题额为“褔济庙”,宝佑年间(1253年至1258年),“褔济庙”建筑在州(县)治(今南宋古城)的北部。崇宁四年到宝佑十一年(1263年,实则是景定二年)之间,南宋政府对刘欣屡加追封,赐予刘欣“宣昭侯”“广利侯”“广利公”“明灵威护仁惠公”“孚佑王”“昭应王”“英惠王”“广泽王”等封号。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茶陵民间开始广修庙宇,祀奉刘欣。民间从刘欣获得的一系列封号中选择“明灵威护仁惠公”“孚佑王”两个封号,用嵌合缀连的方式给晋升为神灵的刘欣取了一个十分通俗的名称:“灵孚老爷”。由此一来,民间祀奉刘欣的庙宇也顺理成章,被茶陵人俗称为“灵孚庙”了。区域意义上的茶乡地区至今还盛行建造灵孚庙的习俗。民间建造的灵孚庙一般矮小而十分简陋,通行的楹联是“灵通万里,孚佑百姓。”从这个地区民间祭祀灵孚老爷的习惯来看,民间祀奉的灵孚老爷似乎是一个社神加主管家禽家畜饲养的神灵,这是数百上千年之前,一代茶陵侯刘欣,还有他的儿子茶陵哀侯刘阳,怎么也意想不到的事情。
茶王城与茶陵建政
  清光绪版《湖南通志》(以下简称《通志》)记载云:“茶陵故城在州东五十里,汉置县,属长沙国,晋属湘东郡,宋齐因之,隋省入湘潭而此城废,唐复置即今州治。”
  这一段文字通俗而又浅显,要理解它的内涵并不困难,但是,很遗憾,研究茶陵建政史的人不容易读到,或者是不太注意这样的记载,在谈到茶陵的建政历史及州(县)治变迁时采纳者甚少。
  首先得翻译下一上面这一段文字:茶陵从西汉时期开始置县,隶属当时的长沙国,它的县治在州东50里的茶王城。魏晋时期,茶陵县隶属于湘东郡,南北朝时期的宋、齐茶陵县隶属关系及县治治所一直未作变更。隋朝时期,茶陵县并入湘潭县,茶王城随之废弃,唐代茶陵恢复为县,它的县治在现在的县治所在地(即明清两代的《茶陵州志》所说的州城,现在我们所说的南宋古城)。
  刘欣父子受封到茶陵之后,茶陵是刘氏长沙国属下的一个小侯国——茶陵侯国,他们死后一个封为茶陵节侯,一个封为茶陵哀侯,都是侯爷,而不是茶陵县的县令。《通志》称茶陵在西汉时期为长沙国的一个县,指的是在吴氏长沙国时期,茶陵是其中的一个县。在吴氏长沙国时期,茶陵县的县治在哪里?这是一个于史无记载、于田野考古无证据的事情。以情理推测,吴氏长沙国时期的茶陵县县治很有可能在秩堂镇晓塘越楚古城一带。这里是历史上的茶陵村落,自战国早期以来就是古茶陵边境上一个的军事中心,因为军事的需要而拉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商业、交通,进而使这里成为一个政治、文化中心都是有可能的事情。在上世纪进行的两次文物普查过程中,晓塘越楚古城城区发现有汉代陶器遗存,表明直到汉代,晓塘越楚古城还有人居住,这似乎暗示这样的推测有一定的合理性。
  关于茶陵立县的时间,已知文献记载为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而彭雪开老师和谭定祥先生考证之后则认为,茶陵建县的时间可以提前为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因前代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为中心,将县治建置在晓塘越楚古城一带也是有可能的事情。遗憾的是,这样的推论于史志档案无记载,因此,还不足以为史实。
  问题再回到《通志》的上述记载上来。同治九年版的《茶陵州志》卷之三《沿革四》记载说,隋代开皇九年(589年)平定陈之前,茶陵称县,隶属湘潭总管府衡州,平陈后撤县并入湘潭县,茶陵县县治不复存在,茶王城随之而废弃不用。这个记载与《通志》中的记载互为印证和补充。
  同一部《茶陵州志》的卷之三《沿革 四》又记载说,武德四年(621年),茶陵恢复县置,隶属湘潭总管府衡州衡山郡。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茶陵县从新选择了城址,另辟新的县城县治。明清两代《茶陵州志》的相关记载提示,武德四年茶陵恢复县置之后所建的县城就是后世所说的金州城,位置在今南宋古城一带,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南宋古城位置一致。
  说了这么几层意思之后,回过头来再说茶王城与茶陵建政的关系。简单一点,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表述:已知史志档案记载和田野考古发现两方面资料表明,火田莲溪茶王城是茶陵县最早的县城和县治所在地,茶陵建政是从茶王城开始的。
  这样的表述至少可以引出三个问题:茶陵建政为什么是从茶王城开始的?茶陵建政从茶王城开始,这与茶陵县命名为“茶陵”有什么关系?从什么时候开始,茶王城不再为茶陵县县治所在地?
  第一个问题,它的答案与“西汉时期的刘欣父子为什么选择在火田莲溪筑城安国?”的一致。前面说过,拙文《茶陵金州城(二)》已经作了回答,这里不重复。
  第二个问题涉及到了几个地域概念,我想从介绍这几个地域概念入手来解答问题。
  1、茶陵。最早提出这个地域概念并作出解释的是唐代建中年间(780年至783年)编纂的《茶陵图经》。原文是“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生长有野生茶的山陵山谷地带叫做“茶陵”。这是对“茶陵”的宽泛解释,而就茶陵县这个特定地域来讲,符合古人对“茶陵”解释的地域,指的是以晓塘越楚古城为中心的地带,主要是指今秩堂镇田湖、合户、晓塘三个自然村所在区域。换一种说法,茶陵历史上的“茶陵”,最初指的是今秩堂镇田湖、合户、晓塘三个自然村所在区域,只是一个聚落名称。
  顺便说两句,陆羽写作《茶经》的时候,辑录茶人茶事,其中辑录有“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一句,但并不是说这是陆羽所写的,因为它的知识产权属于《茶陵图经》的编纂者。关于“茶陵历史上的‘茶陵’,最初指的是今秩堂镇田湖、合户、晓塘三个自然村所在区域,只是一个聚落名称”这个结论是否正确,有兴趣的人可以结合《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读史方舆纪要》及明清两代的《茶陵州志》等方志关于茶陵县得名原因的解释来综合考虑,这里不作讨论。
  2、茶陵乡和茶乡。从《舆地纪胜》卷八十一的记载来看,“茶陵乡”之名始于绍兴九年(1139年,《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为绍兴七年,即1137年)。当时,茶陵军辖有茶陵、睦亲、衷鹄、西阳、霞阳、康乐、常平7个乡以及茶陵、永安、船场、霞阳4个镇。嘉定四年茶陵军分设为茶陵、酃县两个县之后,茶陵、睦亲、衷鹄、西阳四个乡与茶陵、永安、船场三个镇分属茶陵县。嘉靖四年版的《茶陵州志》提示,在茶陵,上述4个乡依次简称为茶乡、睦乡、衷乡、西乡。同治九年版的《茶陵州志》记载,清代茶陵乡辖十三都至十八都,包括现在的秩堂镇、高陇镇全境及火田镇浦江以北(包括原八团乡一部分)地区。
  如此说来,所谓“茶乡”,一指茶陵历史上的茶陵乡,一指茶陵乡所辖区域。中华人共和国成立之初,茶陵乡所辖区域一度划归三区、八区,两个区合起来称“三八区”,指称历史上的茶陵乡所辖区域。这个“三八区”包括了今火田镇全境,比茶陵历史上的茶陵乡所辖区域要宽一些。
  但是,茶陵人对于“茶乡”所指地域的认知要比上面介绍的要复杂一些。
  直到中华人共和国成立之初,今腰潞镇以南的茶陵人所认知的茶乡包括今腰潞镇潞水方言片,还有东山村以北包括整个“三八区”在内的区域。而在这个茶乡区域内,大家所说的茶乡仅指今秩堂镇和高陇镇的龙集、光泉两个村所辖区域。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茶乡”这个历时(不是“历史”)概念,我们不妨把前者称为广义的茶乡,后者称为狭义的茶乡。至于茶陵历史上的茶陵乡所辖区域,我们称之为区域意义上的茶乡。
  介绍了上述几个地域概念之后,现在我们来回答问题:茶陵建政从茶王城开始,这与茶陵县命名为“茶陵”有什么关系?
  简单地说:茶陵县之名是从“茶陵”这个村落开始的。在从村落之名演化为一个县的名称过程中,经历了由村落之名扩大为以这个村落为中心的地域之名的变化。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茶陵先民扬越人最先开发了茶水中上游一带,战国中晚期,楚人继之而来,在历史上的茶陵村落修筑了兼具边境军事维稳与地方行政治理双重功能的晓塘越楚古城,由此确定包括茶陵村落在内的广义茶乡成了茶陵最早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以茶陵最早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之地的名称作为它所在的县的名称,于是,茶陵县就命名为“茶陵”了。
  第三个问题可以简化为“从什么时候开始,茶王城不再是茶陵县的县治”。对此,前面引用的《通志》已经作了回答。但是,我们翻开建国后茶陵县编纂的第一部《茶陵县志》之后,就会发现对于这个问题还有第二种答案。《茶陵县志》的编纂者在解释茶陵县得名的原因时引用了两部宋代方志,一是《太平寰宇记》,一是《舆地纪胜》,两处引文依次是这样的:
  隋平陈省(茶陵县建置),以城入湘潭县。唐武德四年,又于故城立(南)云州。
  (茶王城)在长沙国攸县东一百四十里。茶陵本汉县,至隋废。唐武德四年即故城置南云州,仍复立县。
  引文中的“故城”是茶陵的代称。但是有人认为这两处“故城”指称的是茶王城,上述两种记载叙述的史事是武德四年,茶陵从湘潭县析出,恢复县置的时候,茶王城被起复为南云州州城。此说值得探讨,这里不作展开叙述。
                  (责任编辑:钟莹峰)

相关文章
2018-12-27 18:08:35
2018-12-27 17:33:01
2012-12-29 09:31:58
2012-12-29 09:31:30
2018-07-23 11:09:32
2018-07-23 10:19:20
2012-10-13 20:31:31
2018-01-29 22:22:08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