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文物典籍 >> 茶陵笔支塔 >> 阅读

茶陵笔支塔

2018-07-23 10:19:20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631

                             文/段立新        
  茶陵笔支塔是一座6面7级挑檐宝珠顶(不是“珠宝鼎”)红砂岩质石塔。塔体由茶陵本地产天然红砂岩料石砌筑而成,塔身高24.5米,底层周长28.2米,围径8.4米,各边宽4.7米,宝塔占地面积57.18平方米。据有关专家考证,这是湖南省目前仅存的一座最高、纯粹使用红砂岩砌筑的宝塔。
  笔支塔各层有短短的横梁挑出,上面承以同质石板,形成六层窄窄的挑檐,顶层顺势收束成六面攒尖顶,顶上饰以石质宝珠,各层挑檐六角系有铜铃(修复之前仅存一铃)。塔身底层西面面对河流方向开有一拱形石门,门上正楷阴文题额“云州一柱”。进门入内,有螺旋形石阶盘旋而上,直达第五层,其它两层为实心结构。在底层之外,其它各层或开设拱形石门,或设镂空石质花窗;门上均有题额,这些题额之中遗存至今的仅有“攀云塔”一方,花窗图案各异而保存不全。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笔支塔就被列入了茶陵文物保护名录。1981年10月,茶陵人民政府将笔支塔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勤政为民,循良卷里留姓名
  主持修建笔支塔的茶陵知州叫高上桂,同治九年版《茶陵知州》卷之十六《循良》部分收录有他的小传。
  高上桂,号点苍,云南人,进士出身。嘉庆六年至九年(1801~1804年)任茶陵知州。他思维敏捷,处事果断。到任时,他年事已高,身边常年带着一个年幼的孙子。任职期间,征收税银时,他不收照例归知州所有的火耗银;征收漕粮时,他不允许有刁难百姓与多收截留现象。每逢下乡巡察,他轻车简从,每天按时给差役发放工钱,从不滋扰拖累百姓。他审案认真负责,遇到有理或者犯罪而情有可原的案犯时,他网开一面,说:“我不忍心玩忽职守,因为我个人的过错而丧失民心,让你们无辜遭受惩罚。”每当接见年高德劭的百姓时,他一定会向他们仔细询问民间疾苦,了解是否有滋事扰民的事情。每月照例赴明伦堂考核县学学生时,他往往会根据学生勤奋、懒惰的不同表现,分别给予学生不同的对待:给学生讲解经籍、释疑答问,或者即兴吟诗作对,给学生以委婉的讽喻规劝。后来,他在茶陵知州任上辞世。当时,他的儿子在江西进贤县任知县,接到讣告之后,亲自护送父亲的灵柩回家。从装殓入棺到护送灵柩到家,高上桂的整个丧葬仪式十分简陋,因为作为一任知州,高上桂并没有任何积蓄。
以形补形,宝塔巍巍立城北
  明清两代,茶陵州城(即我们所说的南宋古城)南北各建有一座塔。南面的塔叫文明塔,位于今洣江乡窑里境内,隔洣江河与州城大成门相对。文明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六年(1588年),这是由明代茶陵知州贾缘于万历八年(1582年)倡议,最后由继任知州陈情主持修建的。经过清代初年两次重修之后,文明塔于乾隆年间倒塌。同治五年(1866年),再由窑里陈姓居民集资重建。州城东北隔洣江河,至今还矗立在洣江乡荣华村茶水、洣水合流处虎形坳的叫笔支塔,因为它位处茶陵州城东北偏东的位置,民间俗称这座塔为“东门塔”。这是嘉庆八年(1803年)茶陵知州高上桂主持修建的。
  这是明清两代修建的两座风水宝塔。关于这两座塔修建的原因,茶陵民间是这样解释的:其一,弥补州城地形之失。茶陵州城属 “金线吊葫芦”之形(风水术语叫“喝形”),洣江河和茶水为一大一小两根“金线”,茶陵州城为“葫芦”;“葫芦”系在“金线”上,随水而漂流,有“飘荡不定”甚或被水冲走的隐患;在州城南北“拴线”处各建一塔,有悬挂“金线”固定“葫芦”之意。其二,弥补州城南边有文明塔而北边空缺一塔,南北无法呼应的缺失。
  文明塔毁而不存,同治九年版的《茶陵州志》及《茶陵县志》等方志文献对于文明塔的建筑规模及倒塌时间未予记载;有关这座塔的详细资料,我们现在不得而知。至今尚存的只有笔支塔。
寓意深远,笔支云州齐有名
  州城之南的明代古塔命名为文明塔,含有茶陵“文化教育昌明兴盛”之意。笔支塔位于州城之北,与文明塔遥相呼应,在命名上也要彼此呼应,寓意为“以笔墨为支撑,勤耕笔田”。两座宝塔合在一起,意思是“以笔墨为支撑,勤耕笔田,使茶陵文化教育昌明兴盛”,故而整个宝塔设计成一支高高大大的变形之笔,以便与“笔支塔”之名相称。这是一个方面的寓意。另一个方面,笔支塔是专为弥补茶陵州城南面有文明塔而尚差一支笔的地形之失而设立的,故而这座宝塔要设计成六面攒尖顶,顶上饰以宝珠。其中,六面攒尖顶寓意为笔斗,宝珠寓意为笔头。
  笔支塔第一层拱形石门题额为“云州一柱”,这与茶陵在唐武德四年至贞观九年(621—627年。一说武德四年至贞观元年)一度隶属南云州的建置有关。据明清两代的《茶陵州志》及《元和郡县志》、光绪版《湖南通志》记载,开皇九年(589年,隋朝),茶陵撤县并入湘潭县。武德四年(621年,唐代),茶陵从湘潭县析出,恢复县置,与攸县、容陵、阴山及建宁五县同属南云州。“云州一柱”字面意思是南云州的一支柱。因为这个原因,“云州”又成了茶陵的一个雅称(茶陵雅称“云阳”“茶乡”“云州”“南陵”)。
事有巧合,清民时期人才多
  笔支塔为弥补茶陵州城地形及布局设计之失而立,主要目的是振兴茶陵文教,提升茶陵科举知名度。事有凑巧,从笔支塔修建之后,清末至民国时期,茶陵科举不乏中举之士,茶陵武将一时兴起,形成了茶陵历史上的一个人才小高峰时期。
  茶陵历史上产生了两个状元、两个榜眼、两个会元,即宋代景定元年(1260年)庚申科状元谭用式,清代道光25年(1845年)乙巳科状元肖锦忠,清代光绪6年(1880年)榜眼曹诒孙,光绪20年(1894年)榜眼尹铭绶,明正德16年(1521年)辛巳科会员张治,光绪30年会员谭延闿。其中,状元肖锦忠,榜眼曹诒孙、尹铭绶,会元谭延闿均在笔支塔修建之后中式。清代,茶陵一共产生了10进士,有7名(含肖锦忠、曹诒孙、尹铭绶、谭延闿)进士在笔支塔修建之后中举。
  民国时期,茶陵一共产生了32名民国将领,包括上将一名(谭延闿),中将6名(刘柔远、陈阵、彭国栋、颜珍珠、颜逍鹏、谭明),少将25名。上将谭延闿、中将彭国栋属于典型的文人将领:谭延闿以长于书法、诗歌及美食出名,生前一度担任过行政院院长,彭国栋长于诗歌及《墨子》、清史研究,退役后担任过大学教授,在台湾及韩国享有很高的声誉。
  共和国时期,茶陵一共产生了29名将军,其中包括开国将军25名(中将5名,少将20名),现役将军4名。
维修加固,笔支塔新装亮相
  红砂岩石料强度低,受热易于膨胀,遇水易于崩解。塔身材料的这种特性使得笔支塔易于风化,历经两百多年之后产生了大量破碎,其中又以外墙破损最为明显和严重。
  基于这样的现状,从保护文物,挖掘茶陵历史文化资源,助推旅游开发的综合考量出发,茶陵县人民政府于2011年启动了古塔的修复加固工程。受相关职能部门委托,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编订了《茶陵笔支塔维修与加固设计方案》。该方案确定了选用单轴抗压强度大于15Mpa(Mpa读为兆帕斯卡)天然岩块为施工材料的施工标准,还确定了尽量保持原塔历史风貌,塔身外墙挖补严重风化和酥碱部分砌体,内部针对破损部分不同成因,分别采取型钢桁架加固、化学粘接、化学浇筑、原砂浆加压灌缝等支护加固的原则方法,修复加固笔支塔。湖南省城市园林实业有限公司中标承接了维修加固工程,经过近6个月的选材施工之后,笔支塔主体工程修复加固工程于2012年10月初完工。修复加固之后的笔支塔焕然一新,为洣水河岸新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责任编辑:钟莹峰)
相关文章
2014-08-10 10:28:20
2017-07-13 10:57:24
2017-07-13 10:28:44
2017-07-11 17:34:45
2017-07-11 17:33:42
2017-07-11 17:32:03
2014-02-14 10:01:58
2014-02-14 10:01:07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