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红色记忆 >> 井冈山土地分配的十条办法 考析 >> 阅读

井冈山土地分配的十条办法 考析

2011-07-18 23:41:44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1037

井冈山土地分配的十条办法 考析

                

 / 


《湘东文化》2011年第1期刊载了白沙的《十都“插牌分田”》一稿,文中引用了《龚楚回忆录》的一段史料,称毛泽东曾经提出了一个没收一切土地分给农民的实施办法,这个办法共十条,本文简称“十条办法”。龚楚当时带着红29团的官兵们在酃县(现为炎陵县)的十都打土豪、分田地的工作,就是按照这个办法进行的。

但是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没有发现第二处出现毛泽东所提出的“十条办法”。究竟历史上有没有这“十条办法”?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在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番考证。证明这 “十条办法”是存在的,其理由有如下4点:

一、19285月确曾召开了工农兵大会。毛泽东根据中共江西省委的指示,于520在宁冈茅坪主持召开了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湘赣边界党组织的最高领导机关——中共湘赣特委,毛泽东任书记。随后,根据大会决议,于5月下旬在茅坪苍边村成立了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为边界各县的最高政权机关,下辖宁冈、永新、莲花、遂川、酃县、茶陵等6个县工农兵政府。政府领导人员由湘赣边界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成立之初,推选袁文才为主席。边界政府下设土地部(谭震林)、军事部(张子清)、财政部(余贲民、李小甫)、政法部(邓允庭)、工农运动委员会(宋乔生、毛科文、胡波)、青年运动委员会(肖子南、刘真)、妇女委员会(吴仲廉、彭儒)。会议着重讨论了边界如何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的问题,遗憾的是会议没有留下详细资料。毛泽东当年离开井冈山时,曾经把七八箱文件寄存王佐家中,结果全部遗失,那次会议的文件也在其中。

二、毛泽东率部到酃县、桂东开展了“插牌分田”的试验,积累了初步经验。1928319,毛泽东兵分三路到达酃县中村,在部队进行政治训练的同时,帮助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主要做法是:⑴召开群众大会,由农会和乡政府干部将全村人口、田土分别登记造册。⑵确定分配原则,多退少补、好劣搭配。对无土地、农具又无资金的雇农,则适当给予照顾,多分好田。⑶由农会统一书写竹牌,写明户主姓名、位置、四界、面积。⑷当众将写好的竹牌插到各户所分的田里。3月底,红军到达桂东沙田,在此期间,带领20多个村的农民开展了打土豪的斗争和以村为单位的插牌分田运动。这些试点为此后制定土地分配方法奠定了基础。

三、当事人诸多回忆录里提到的“没收一切土地”、“插竹签”、“以村为单位分配土地”、“按上、中、下三种田搭配”等细节均带有“十条办法”的特征和痕迹。井冈山根据地分田运动中“以村为单位平均分配土地”曾经引起过争议,很多人认为这个办法容易被地主、富农所利用。因为村庄有大有小,大的村庄往往地主、富农多,土地也多,而且好的土地多。分配时,好的土地还是落到这些人手里,小的村庄的农民群众还是耕作贫瘠的土地。再一个原因是村庄多以姓氏居住,这样一来,很容易被地主利用封建宗族观念制造矛盾。所以后来改为“以乡为单位”,在《井冈山土地法》中则扩大到“几乡”或者“以区为单位”。“插竹牌”是毛泽东首次在酃县中村分田时的一个步骤,井冈山分田运动亦沿用此方法。陈士榘在《打土豪分田地》里这样说:“分田时要写好牌子,在牌子上写着名字。土地的面积以亩计算,几亩几分都在牌子上写着,若不写上就插牌子,农民的心里是不踏实的。”这些记载都证实当时操作是有规程的。

四、陈正人肯定《井冈山土地法》出台之前还有一个较早的“土地法”。井冈山斗争时期,陈正人担任遂川县县委书记,参加过湘赣边界第一次和第二次党的代表大会,亦领导过分田运动。他撰写的《毛泽东同志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有这样的记述:“《井冈山土地法》肯定不是在192812月写成的,还要早些。因为在此之前,遂川、永新、宁冈等县早已分配了土地。到了当年12月的时候,当时斗争的重点是在准备打破敌人的第三次围剿。我记得在湘赣边界的第一次党代表会上,就讨论过土地问题。在延安的时候,我听主席讲过,主席还保存着一个比较早的《土地法》,里面提到没收一切土地”。在19281046日召开的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再一次讨论了土地问题。《井冈山土地法》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第一部成文法,是毛泽东亲自起草的,于192812月以法的形式颁布的。陈正人所讲的《井冈山土地法》出台之前还有一个较早的“土地法”,应该就是这“十条办法”。

据以上考证,我认为《井冈山土地法》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在井冈山地区开展轰轰烈烈的分田运动之前,应该有一个“过渡方案”或者“试行办法”。“十条办法”不一定是主席所讲的那个比较早的“土地法”,但可以肯定是其过渡版本之一。

参考文献:

[1] 陈利明:《谭震林传奇》,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

[2] 《中国革命根据地经济大事记 1927-193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6月版。

[3]陈正人:《毛泽东同志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见《亲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李 立:《井冈山斗争诸事忆》,见《星火燎原——井冈山斗争专辑》。

[5]陈士榘:《打土豪分田地》,见《星火燎原——井冈山斗争专辑》。

[6]龚 楚:《龚楚将军回忆录》,香港明报月刊社,19785月版。

(责任编辑:骆晓会)


相关文章
2011-07-18 23:41:44
2011-07-18 23:41:05
2011-07-18 23:40:20
2011-07-18 23:39:41
2011-07-18 23:38:48
2018-01-29 22:14:00
2010-11-17 23:33:02
2015-01-06 19:03:44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