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红色记忆 >> 井冈风云:列宁学校的红色纪事 >> 阅读

井冈风云:列宁学校的红色纪事

2012-02-02 14:06:31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824

/华 山 周祥新


在峰峦起伏的罗霄山脉深处,坐落着一所以列宁名字命名的学校——茶陵县立列宁小学。在井冈山烽火硝烟的岁月里,列宁小学成了诞生红军将士的摇篮,先后为红军培养了数百名优秀官兵,现在列宁小学已被列为省、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24121,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永远地闭上了他那睿智的双目,在他去世后,成千上万个红孩子仍在追随他的信仰前进……1930年春天,在遥远的东方中国,一所以他名字命名的学校在茶陵雩江书院诞生。刚建立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毛泽东为了发展根据地文化,培养红军力量,指示茶陵苏维埃政府于723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列宁学校。最初茶陵列宁学校设在秩堂乡小田村,首任校长是陈国清,茶陵团县委副书记邓永耀为副校长。由于白匪军的不断骚扰和进攻,为了师生的安全,学校于1931127迁到毗塘村雩江书院。此后,各革命根据地又陆续建了132所列宁学校……

雩江书院是明崇祯十七年(1664),由茶乡十七、十八都公建的,因被雩江环绕,故名。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曾在雩江书院求学的彭维新考中进士,后官至内阁协办大学士、兵部尚书,雩江书院因此得以扩建、完善,成为茶陵的著名书院。列宁小学迁至这里后,学校以“教育为工农和革命战争服务”为宗旨,凡符合条件的工农子弟一律免费上学。学生最大的23岁,最小的11岁,集体住校开餐。当时在列宁小学汇集了大量有觉悟的红孩子,为日后向红军队伍输送知识青年打下了基础。

列宁小学当时有自编教材,还创作了《列宁小学校歌》。学校围绕革命斗争的需要设有国文、算术、革命常识、俄国革命史略及音乐、劳动等课程。课程的革命性和阶级性化很强,如国文里就有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五言绝句。音乐课教唱则大多是当时的革命歌曲,如《少年先锋队歌》、《暴动歌》,也教一些苏联革命歌曲。毛泽东对红孩子的学习十分关心,先后派遣陈毅、肖克、谭余保、刘道生等红军将领来列宁小学为红孩子们授课。       

在教学方法上,学校让红孩子们跳出“读死书”的圈子,使其深入到革命斗争中去锻炼。当时红孩子们常参加县区乡举行的各种活动。每逢红军打了胜仗,红孩子们就深入到各乡村、屋场进行宣传。如19301230日龙岗大捷,红军活捉国民党“剿匪”总指挥张辉瓒后,红孩子们便将胜利消息写成号外散发,还将毛泽东为纪念这次战斗作的诗词编成山歌到处传唱:“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当时每周六红孩子们还参加“共产主义劳动日”,如挑粮、砍柴、种菜等。其中数挑粮最繁重,要跑到二三十里外的集圩上将粮担回。此外,红孩子们还为附近的红军家属耕种土地。1933年末,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开办了近4年的列宁小学也被迫关闭,学校许多设施与红军兵工厂一起疏散掩埋到山里。学校停办以后,许多年龄大一点的红孩子都去当红军了,有的红孩子还冒着杀头的危险,将学校的课本保存到解放后。

81年的岁月长河中,列宁学校有4位校长先后为革命捐躯,还有许多红孩子随同老师慷慨赴义。首任校长陈国清在土地革命中英勇牺牲;第二任校长贺碧如当时还兼任茶陵县委书记,他与第四任校长刘生汗均牺牲在长征途中,而第三任校长邓永耀则牺牲在烽火连天的抗日前线。

在列宁小学后山有处坟丘,这里埋藏着一个为保护校牌而死的红孩子。孩子名叫谭春平,俗称春伢子,原本是个放牛娃。当初学校被迫关闭转移时,那块青石磨制的学校牌匾被14岁的春伢子和15岁的陈和平悄悄埋在了山里。由于被人出卖,春伢子被国名党军吊在树上,一个白军用缠着纱布的手操起皮鞭狠命拷打,威逼他交出校牌。可春伢子死也不肯说出校牌所藏地点。最后敌人架起火堆烧他,躲在树丛里的陈和平牙都咬烂了,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在烈火中被烧得缩成一团的春伢子……

白军走后陈和平冲上去将春伢子放下来,可春伢子已说不出话,两只渐渐黯淡的眼睛无神地望着天空……其实春伢子并不懂多少革命道理,他只知道是红军来了才让他有饭吃有书读,只知道保住校牌就是保住了学校,也保住了像他一样的穷孩子今后有书读。这个红孩子至死也没想通,自己只是想读书,白军为何竟要他的命?

岁月蹉跎,踏着纷飞战火的列宁小学盼到了新中国诞生。停办了19年的列宁小学于1952年重新恢复上课,地址仍设在原址。初时学校称毗塘中心小学,以后几经易名分合。195655日上午9时,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重上井冈山时专程来到该校,并挥毫题写了“列宁学校”的校名。随后茶陵县委根据胡耀邦的指示,在1958年将学校恢复为“列宁学校”校名。文革期间列宁学校受到冲击,之后学校又是几经易名分合。文革结束后,学校的教学秩序走上了正轨。1987年,学校与前苏联列宁格勒中学建立友好学校后,列宁中央博物馆还向该校赠送了列宁的照片及列宁文选和数十万字的资料。

2004511,时任株洲市副市长的张雄和时任茶陵县委书记的阳卫国来校考察。

2005年金秋,被新华社记者称为“文化考古队长”的阳卫国再次来校考察,他提议将胡耀邦题写的“列宁学校”校牌挂出来。他认为,正式恢复“列宁学校” 校名,除了有助于提高学校知名度外,还能带动当地的红色旅游升温。因为一脚踏两省的“列宁学校”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莲花县紧邻,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第八线路正从校门前穿过。在茶陵县委的全力推动下,当年109日上午10时,学校终于再次更名为“列宁学校”。现在全校师生有1300多名,新盖的教学楼在阳光下耸立。为方便山区孩子上学,列宁小学在秩堂乡各村建立了9个教学点,以方便年幼的孩子就近上学。

昨天,红孩子就读过的列宁小学,明天,它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向世人证明红孩子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骆晓会)


相关文章
2016-11-15 16:42:54
2017-07-11 19:42:53
2016-11-15 16:42:17
2011-11-10 10:01:57
2016-11-15 16:41:32
2010-09-06 15:19:53
2016-11-15 16:40:55
2011-11-10 10:01:25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