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红色记忆 >> 水口的桥 >> 阅读

水口的桥

2014-08-10 09:37:00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407
文∕王锡堂


水口,因水而得名,洣水上游的两条支流在离这里不远的大风垅峡谷汇成一股滚滚急流,然后向北流去。水口镇就座落在小河的东岸。
  俗话说,隔河隔千里。为了方便两岸人民的出行和交往,祖祖辈辈的劳动人民在河上不断地架桥修桥。人们走在桥上,不免会生出几分感激,如果没有桥,这旅程不知要增加多少艰难。在流经水口的两条弯弯曲曲的河上架了多少桥,我没统计过,可小镇上的这两座桥再熟悉不过了。40多年前,我曾在位于水口的酃县二中工作了11个学期。这里原先架的是木桥,20世纪50年代末,因为酃资公路的修建,才改建成了今日的石桥。
  水口的两座桥,成了小镇一道美丽的风景,人们散步之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来到桥上,欣赏这明澈如镜的河水,眺望那万木葱茏的青山。
  水口的桥,平常而普通,并无过多独特之处。然而80年代调入县委党史办工作后,我每次踏上水口桥,就会把自己的思绪带入那段极不平常的斗争岁月,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架起的那座党联系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 “连心桥”。
  1927年10月,秋收起义受挫,悲观情绪在部队中弥漫,中国革命处于十分危难的关头。毛泽东率领剩余不足一千人的起义部队从浏阳文家市出发,经三湾改编来到了水口,休整了一个星期,在顺水而建的叶家祠实施了一项改变工农革命军命运的重大举措,即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并亲自主持了赖毅、李恒、鄢辉等6名新党员的入党宣誓,完成了三湾改编作出的决策。
  将支部建在连上,就如在党与广大官兵之间架起了一座宏伟而坚实的大桥,把党与广大官兵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仅能使党的意志和主张迅速贯彻到广大官兵之中,统一全军的认识和行动,又能让党随时随地倾听到广大官兵的呼声和意见,从而作出符合实际的决策,还能让党随时了解广大官兵的情绪和疾苦,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基层。因而,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制度的确立,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党指挥枪架起了一座畅通无阻的桥梁。从此,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解放中国人民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最终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为此,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写下了“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这段不朽的名言。
  “支部建在连上”这一重大决策的实施,改变了中国革命军队的命运,因而也在毛泽东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38年后的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曾对陪同上山的汪东兴、张平化说:“支部建在连上和发展新党员都是在水口的事情。水口是个好地方,我们在那里发展了秋收起义后的第一批党员。”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水口休整的一个星期与中国共产党28年革命历程相比,只是短短一瞬间,可他铸就的这座连接党与广大官兵、人民群众的大桥,却改变了人民军队的命运,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岁月沧桑,江河上的桥可能会拆除重建,可这座连心桥却会永远屹立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伟大征程的长河之上,永远留在人民心中,世代难忘。“支部建在连上”这一重大决策,也将成为党和人民军队建设中的一条宝贵经验,永远传承下去。
  正因为水口有这样一段不平凡的峥嵘岁月,水口才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地标,叶家祠才能成为游客崇仰之地。而当我们走过水口桥,总能感受到中国革命在危难关头架起的那座通往胜利的大桥。
水口的桥,我们心中难忘的桥。

(责任编辑:卫华)
相关文章
2018-12-27 17:41:11
2010-11-17 23:33:02
2010-11-17 23:32:16
2018-07-23 11:15:18
2010-11-17 23:31:37
2018-07-23 11:12:57
2012-02-02 14:08:42
2010-11-17 23:30:54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