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神农文化 >> 闲说鸾山彭祖文化 >> 阅读

闲说鸾山彭祖文化

2015-10-15 17:18:42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511

文/龙的传人



卑人既非鸾山人,又孤陋寡闻,对鸾山民俗社情知之甚少,冒昧地在此闲说彭祖与鸾山,意在投石问路,借以探讨鸾山彭祖文化。
有史料表明,彭祖确有其人,并非是虚无缥缈的“仙”,也不是能掐指会算的“神”!更非虚构人物;而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多、贡献大、声望高的杰出人物。远且不说,鸾山文化中就浸透着彭祖文化。
读刘湘林先生《香山仙记》得知:“香山仙”第二幢“寿星宫”,内供的彭祖仙法师像,就是中华寿星彭祖。坐台之上,彭祖胡须垂胸,额头宽阔,天庭饱满,目光炯炯,神采奕奕,其神态坚韧不拔,慈祥安定。这位黄帝后裔,受尧帝之命,创建大彭国,带领人民驱逐豺狼虎豹,修筑城墙,打井取水,首创导引术,教化黎民锻炼身体,传授烹调技艺,把人类饮食由熟食推向口味。相传他活了八百八十岁,成为中华寿星并位列仙班。人们敬仰他,爱戴他,连伟人毛泽东也高度评价他。现在全球彭祖文化热悄然兴起。
中国史上仙若星河灿烂,流传至今的不计其数,为何当地民众特别尊敬彭祖?宗族的缘由说得通,但其理由似乎不十分充足,因为鸾山及周围土著彭姓者并不多,而彭祖原姓“籛”名“铿”,因创建大彭国,其子孙皆以国为姓,彭祖乃为彭氏祖先。有两点解释倒是入理合情的:其一是彭祖确实在攸县鸾山一带活动过,在鸾山留下了仙迹;其二是彭祖开拓创业,为民造福精神特别受到人们的崇拜。人们祈盼借彭祖寿星、福星之灵气来护佑一方百姓。
彭祖怎么会跑到鸾山来呢?带着这一疑惑查资料才知道:彭氏国在武丁四十三年前是个强国,战败后,便成了商殷的附属国。大彭氏国遗族被迫退避、迁移,散布于全国各地。
鸾山既是“天然植物园”,也是“动物天堂”,是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之地,正合道教“天人合一”的理念。被世人称为道家思想奠基人的的彭祖,所追求的生存环境,也正是天人合一。因而从地缘上讲,彭祖曾隐居鸾山一带,合地理亦合情理。
彭祖及其后裔南迁,成为客家人。任何一支客家人迁徙,不是为躲避灭国灭族的战祸,就是不甘心异族的统治,或是逃避血腥的政治追杀,这就决定了客家人被迫择深山而居。而鸾山漕泊一带居住的客家人,亦是外迁而来,不知这是巧合还是与彭祖有其渊源或缘份,可以肯定的是两者同属客家文化范畴。
彭祖作为烹调创始人,无疑是跨“时空”、越“民族”、超“宗亲”的卓越“养生家”,毛主席曾评述“彭祖是我国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养生家”。彭祖被鸾山乃至全攸县的历代厨师们尊为祖师爷,至今仍顶礼膜拜。彭祖饮食文化的核心是讲究厨艺追求口味,这亦正是鸾山人的饮食习性。彭祖饮食文化与鸾山饮食融为一体,被民间称之为鸾山彭祖饮食文化。
鸾山有许多民间“六六”习俗。“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在六月初六日那天,翻箱倒柜,拿出衣物、鞋帽、被褥晾晒,民间称为“洗晒节”。传说,选彭祖生辰日六月六日这一天晒衣,衣不发霉虫不蛀。
除了“洗晒节”,鸾山过去还有个“六月六,吃新谷”习俗。农历六月六,称为尝新节。这一时期早稻相继成熟,即将收割之际,家家皆品尝新谷,若是新谷未熟,也捋几穗,搓出米煮熟让全家品尝。可惜,这一习俗现在已逐渐退岀。
再者,如广东人作兴八,谐音“发”一样,鸾山乃至整个攸县一直讲究六。艺匠讲六合圆手,农家求六畜兴旺,凡事求个六六大顺。上述的这些鸾山习俗,既迎合着彭祖生辰六月六,也切合彭祖养生文化。
此外,鸾山民间还世代流传“彭祖活到八百八,捡只石头烧火炽”的故事。用石头烧火炽,在科学尚不发达,人们对自然物并不完全认知的岁月,似乎很神化。今天看来,就不稀奇了,那石头可能就是煤或煤矸石,当然可以烧火炽。从地理上、历史上分析,故事发生在产煤的鸾山史上,完全有其可信度。如今,鸾山这里开煤窑的老板,都在煤窑洞口立三个香案,其中之一就是彭祖。老板们说,为彭祖立香案是纪念开煤窑的祖师爷,纪念彭祖“捡只石头烧火炽”,则是很合情理的,因为是彭祖发现了鸾山的石头可以烧火炽,进而可以烹饪美食。
关于鸾山彭祖文化,远不止上列皮毛之谈,其广泛性及其深邃度,仰仗大家去探讨深究。

(责任编辑:钟莹峰)



〉〉〉〉〉〉〉〉〉〉〉〉〉〉〉〉〉〉〉〉〉〉〉〉〉〉〉〉〉〉〉〉〉〉〉〉〉〉〉〉〉〉〉〉〉〉〉〉〉〉〉〉〉〉〉〉〉〉〉〉〉〉〉〉〉〉〉〉〉〉〉〉〉〉〉〉〉〉〉〉〉〉〉〉


(上接第35页)作方书。”《世本》:“神农和药济人。”《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自序:“神农宣药疗疾。”托神农之名的医书《神农本草经》,是第一部中药学方面的著作,所记载的药物有三百六十五种之多,它将药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养命修仙、中品养性益寿、下品治病疗疾。药食同源,百草既可养命、养性也可治病,这样的概念,可以说是养生的最先进理念,深被人们沿承,成为养生后世之源。
茶文化的出现,是先民们注重生活品质的体现。炎帝神农氏是茶文化之祖,《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而断定神农氏的依据是《神农本草经》和《神农食经》。据说,神农尝百草时发现一种咀嚼后让人顿感舌底生津,精神振奋的特殊叶子,后来把它命名为“茶”。茶作为绿色天然的养生饮品,源于炎帝神农氏时代,正是那个时代注重修身养性、身心和谐的写照。
音乐的出现更体现了先民对精神生活品质的追求。炎帝神农“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发明了音乐。《桓子新论•琴道篇》:“琴,神农造。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神农作琴。昔神农氏继宓羲而王天下,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于是始削桐为琴,作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神农氏为琴,七弦,足以通万物而考理乱也。……昔神农继伏羲王天下,梧桐作琴,三尺六寸有六分。……琴者,禁也。古圣贤玩琴以养心,穷则独善其身,而不失其操,故谓之操;达则兼善天下,无不通畅,故谓之畅。”《杨子》:“昔者神农造琴以定神,禁淫僻,去邪欲,反其天真者也。”《路史•后纪三•禅通纪•炎帝》:“教化兴行,应如桴鼓,耕桑得利而究年受福。乃命刑天作《扶犁》之乐,制丰年之咏,以荐厘末,是曰《下谋》。”
这些记载说明,炎帝造琴的目的是用音乐将神明的德行和大自然的和谐去感化人们、协和人心、扶持风化。据说其中的宫音会使人心温和畅而胸襟开阔,商音使人心刚正不阿而爱好义理,角音使人心恻隐忧悯而慈爱待人,徽音使人心乐向善而慷慨给予,羽音使人心庄敬整齐而爱好礼节。因此,炎帝经常弹奏五弦琴潜移默化教育人们。
(责任编辑:钟莹峰)
相关文章
2018-01-29 22:23:06
2015-01-06 19:10:54
2010-03-30 16:26:18
2010-02-03 11:45:19
2010-03-30 16:25:34
2010-03-30 16:24:54
2010-03-08 19:20:05
2010-03-30 16:24:12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