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红色记忆 >> 水口是个好地方 >> 阅读

水口是个好地方

2016-09-08 22:16:21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735
 
文/黄建林

  2005年4月,我正在炎陵县水口镇担任党委书记,十九日那天,接到县委办的电话通知,说是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将军从广东北返路过炎陵,他老人家提出要到水口镇的叶家祠看看。
  叶家祠坐落在我们水口镇政府大院内,我们机关的干部职工日日厮守着它。第二天上午十一点钟,张震将军的车子在叶家祠院子围栏前的冬青树篱旁停下来了,九十高龄的张将军从车里下来,缓步走进了叶家祠的庭院。站在叶家祠大门口,张将军在县纪念馆讲解员小周的引导下,抬头观看门额上悬挂的匾额“水口连队建党旧址”。这是一行行书手迹,浮雕在一块两尺宽三尺长的木板上,用红色油漆漆身。将军看了一会,问身旁的小周道:“这字蛮眼熟的,谁写的?”小周回答说:“这个匾额是1970年赖毅将军回到炎陵时,看了叶家祠之后,在县纪念馆专门为叶家祠题写的。”于是,将军笑了,说道:“怪不得这么眼熟,原来是赖毅写的呀!”
  叶家祠堂屋神龛墙壁上镶嵌着一幅巨型油画,画面上青年毛泽东正举起右手站在一面绣着斧头镰刀图形的红旗跟前,面对六名握拳举臂在右耳侧的青年工农士兵,嘴巴微张,正在领念誓词。毛泽东身旁立着一张八仙木桌,桌面上亮着一盏马灯,桌沿上悬挂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CCP”和入党誓词。整个画面在昏暗的色调当中,主体人物的面庞和身躯被灯光渲染得通红明亮。张震将军一眼看见这幅油画,便径直跨过一尺高的青石门槛,走进堂屋,走到了画幅的跟前,仔细地品读起来。他凝神静伫,一边听着小周介绍说这幅画就是画的一九二七年十月十五日夜晚,毛泽东毛委员亲自主持赖毅、李恒、鄢辉、陈士榘、欧阳健、刘炎等六名工农战士入党领读誓词的场景;一边不住地点头,说“好、好、好,好啊!”
  随即,小周引导张将军逐一观看了堂屋另外两面墙壁上展示的照片和文字,看到赖毅1970年回到炎陵县时,站在叶家祠门前跟县武装部的战士们讲述当年故事的照片,又读了赖毅的一段回忆录文字:“……各连营党代表罗荣桓、宛希先、何成匈、熊寿祺、杨岳彬、李运启等与会人员到齐以后,毛委员便站到方桌旁边宣布:‘好吧!我们就开会!’ 先由各个入党介绍人(都是各连党代表)分别介绍了个人的经历。接着,毛委员走到排列在最前面的六个新党员面前,依次询问了很多问题,当他走到我面前时,我心中既紧张又激动。他问我:‘你为什么要加入共产党?’‘要翻身,要打倒土豪劣绅,要更坚决的革命!’毛委员连连点头说:‘很好,很好。’接着毛委员又把那三个从没有见过的外国字作了解释。原来这几个字念‘西西皮’(CCP),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意思。以后详细地解释了入党誓词。毛委员亲自带领我们宣誓了,会场上充满了严肃的气氛。毛委员举起握着拳头的右手,开始宣读誓词,他读一句,我们跟着读一句……”,张将军笑着对大家说:“赖毅还真冇骗我,他的确是毛主席亲自主持他入党宣誓的。”我们都笑起来。张将军夫人接着说:“我们和赖毅都是湖南平江的老乡,老张他们还是同事呢!”于是,张将军接着说:“那时候在八路军四纵,我当旅长,赖毅当政委,我们共事了很多年。”
  张将军被小周引导进入堂屋右侧的一个门洞,在穿廊上,张将军看到墙壁上镶嵌的一幅红军标语“欢迎水口劳苦工农自动起来打土豪分田地!”的大照片,笑起来说:“对头对头,当时就是这个样子。”
  在右后厅,张将军走近那个横陈在墙壁前的玻璃展柜,仔细地观看着展柜里的那架十分陈旧,两根立柱和当中的两三根横木还用野山藤捆扎着的圆木楼梯。张将军抬起头对我们大家说:“看看这个楼梯就知道,当时红军队伍的条件是多么的艰苦!”这架楼梯就是当年毛委员和党代表、新党员们到这个屋子的阁楼里参加会议时,登阁楼的梯子。现在,为了参观者的安全,也为了保护好当年的文物实体,登阁楼的楼梯已经改造成一架两尺多宽的板式楼梯了。
  小周把张将军引向板梯,张将军登上阁楼,一眼看到阁楼深处墙壁上的那面鲜艳的党旗和党旗前面的八仙桌,便径直走到桌子跟前,肃穆地注视着党旗,注视着桌面上的那盏玻璃罩马灯,注视着桌沿悬贴的红纸上写的“CCP”字幅和入党誓词,然后他念念有声:“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沉吟一会,他说:“《入党誓词》的形式和现在的不一样,但是精髓没变。唔——是这样的,好!蛮好!”
  张将军观看了侧面墙壁上悬挂的一幅照片,照片里是身穿军装的赖毅那年回到叶家祠时,坐在这个阁楼的桌子旁边,竖起左手,伸出拇指和小指,做出“六”的手势,正在和六七个战士讲述当年他们入党时的情景。看了这个照片,张将军便也走到桌子跟前,在赖毅坐过的那个板凳上坐下来,右手搁在桌面上,一边歇息,一边笑着对我们说:“大家过来,我们也照张相,我们也沾沾赖毅老乡的福气。”
  于是,我便拍下了张将军坐在阁楼木桌旁的那幅珍贵的照片。
  张将军就要离开叶家祠了,走出叶家祠门前的庭院,即将登车之际,他突然站住,把县文物局局长钟定军拉到他的跟前,高兴地对他说道:“小钟啊,谢谢你!谢谢你们把叶家祠保护得这么好!我代表共产党,代表毛主席,代表赖毅,代表我们老同志感谢你!水口是个好地方,叶家祠也蛮好,你们要更加用心保护好这个地方啊!”
  望着张将军一行的车子缓缓驶出水口镇政府的大院,我心里真的惋惜时间过得太快。水口还有当年毛泽东居住过的桥头江家,还有当年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的团部旧址朱家祠,还有当年红军在水口休整时,战士们操练打靶的松山坝打靶场。
  1927年10月中旬,毛泽东带领在三湾改编后的工农革命军来到水口,将近十天,他都居住在与叶家祠隔河相望的桥头江家。那也是一栋清代建筑的带有祠堂的客家四合院式的民居,当中一栋房屋是祠堂,左右两边对称建筑的厢房是住室。当年毛泽东就住在右厢房的第二间。那房间除了墙壁上有一个两尺大小的木棱窗子之外,屋顶上还有一个小阁楼,阁楼上面还有一孔天窗,用来采光,也可以用来瞭望四周的风物人情。房间里的陈设十分简陋:一张客家人惯常使用的花架凉床之外,只有一张窄小的旧书桌、一把太师椅,书桌上有一盏桐油灯——是竹筒做的灯柱,半尺高,竹筒口上搁放一个直径三寸的小铁锅,倒上桐油,放一根灯芯草,便是一盏油灯。当年毛泽东就是凭借着这盏简陋的油灯,夜以继日地读书看报,分析敌情、军情和民情;就是在这盏油灯微弱光芒的映照下,秘密接见了酃县(今炎陵县)农民协会的领导人何健础,向他了解了酃县县情和农民革命运动的情况,要求何健础配合凉桥党支部的周礼,把“马日事变”后被国民党政府遣散和镇压的农民协会重新组织起来,把不满蒋介石反动统治的黄埔二期学生何国诚、何史良团结过来,组织建立农民武装,开展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
  在桥头江家,毛泽东从团部办公回来,还顺便会在水口墟上,买上几片谷芽糖,回来送给江家的小孩子江炳乾们吃,和江家的父老们拉家常。江家的主人看着毛委员脚下的草鞋都已经脱帮了,便也送上一双布鞋和两双新草鞋给毛委员。他们和和恰恰,就像一家人一样相处着。2005年7月,已经八十七岁的江炳乾回忆说:“那时候,我家四周都种满了树,毛委员最喜欢门前靠河边的那两棵乌桕树,每天一大早起来,他就背张凳子坐在乌桕树下看书。他起得早,喜欢看书,我阿爸还在背地里说他,看书比食饭还当紧,了不得!那时候,我才七八岁,印象也蛮深。”
  决策上井冈山也是在水口。毛泽东带领的队伍还在进入水口的路上,就被共产党凉桥支部的书记周礼看到了。队伍刚在水口驻扎下来,周礼便成为在团部朱家祠毛泽东接见的第一个“不速之客”。“马日事变”酃县的农会被遣散了,朱子和领导的农会武装被镇压了,朱子和也惨遭杀害。周礼秘密从长沙省委党校(国共合办)潜回老家黄挪潭,四处寻找党组织。不久,便和从武汉秘密潜回酃县的中共党员黎育教、邝光前等三人成立了中共凉桥支部,一边秘密联系各地的中共党员,恢复党组织活动,发展党员;一边联系失散的农民协会会员,开展恢复农民协会的工作。毛泽东听到周礼汇报的这些情况,非常高兴地肯定了酃县地方党组织的工作。并且,向周礼了解了酃县的国民党驻军情况和挨户团的武装情况,还交代周礼为他去办三件事情:一是画一张详细的酃县地形图;二是为部队找一名向导;三是去茶陵侦察一下敌情。周礼在三天之内办好了这三件事。
  当得知驻扎在茶陵县城的湘东清乡司令罗定带领一千多人的挨户团兵分两路“进剿”进入酃县的工农革命军时,毛泽东果断地派出宛希先带一个营的兵力,从水口经中村、船形、塘田,绕道安仁,攻打茶陵县城,把罗定的“进剿”部队牵制回去。与此同时,毛泽东又派游雪程、徐彦刚、陈伯钧、金蒙秀等四名军事干部,到井冈山茅坪袁文才的部队去担任连、排长,帮助袁文才开展政治工作和军事训练。稍后,毛泽东自己带领工农革命军主力,从水口出发,经酃县下村,辗转江西大汾荆竹山,两日后与王佐会合,到达井冈山大井,再三日进入茨坪,正式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1965年5月,毛泽东主席重上井冈山。那天下午四点多钟,在井冈山宾馆后面的沙路上散步,毛泽东对随行的汪东兴、张平化等人说:“秋收起义那一天,醴陵的天气可没有这样好。天气灰蒙蒙的,后来还下了雨。打浏阳,到文家市,一直是阴雨天……部队减员比较厉害。那是我第一次带兵,到三湾时部队只有七百人,比起义时四个团的人数少了八九倍。三湾改编是重要的一步,首先整编了干部队伍,提拔了一批革命意志坚定的工农党员……支部建在连上和发展新党员都是到水口的事情。水口是个好地方,我们在那里发展了秋收起义后的第一批党员。那时,我住在一个姓江的农民家里。在驻水口时,宛希先带人一打茶陵,其他部队在大汾荆竹山遇肖家璧挨户团被打散了……第二天,王佐接到袁文才的信,派人接我们上山……我们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在井冈山安的家。”
  “水口是个好地方。”毛主席这样说,张震将军到了水口,也这样说。
  本文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炎陵县历史》(2007年炎陵县档案史志局编)、马社香著《前奏》、赖毅著《毛委员在连队建党》。
(责任编辑:卫 华)
相关文章
2015-07-11 16:39:07
2015-07-11 16:38:31
2015-07-11 16:37:23
2018-07-23 11:15:44
2018-07-23 11:14:42
2018-07-23 11:12:17
2011-11-10 10:03:46
2011-11-10 10:01:57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