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济泓
总也忘不了桃源洞的瀑布,尤其是那可望而不可即的东坑瀑布。
走进桃源洞的第二天一早,我们便迫不及待地从珠帘山庄出发,沿万阳河溯流而上,去探访镜花溪上的东坑瀑布。
相传遥远的蛮荒时代,炎帝神农氏曾到桃源洞采药,这里至今还留有神农脚印以及洗药潭、捣药臼、晒药台等不少千古胜迹。或许,这就是桃源洞森林公园更名为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的缘故吧!再看看万阳河边的“试鞭石”,似乎在为那些神奇的传说作证。据说当年神农以赭鞭鞭草,辨其药性,“尝至此试鞭,鞭触石移,得虎耳草九株,除九州瘟疫。”
今天想来,如果虎耳草能除灭“非典”和“甲流”之类的疫情,该有多好!但“虎耳草”至今仍然是止咳祛痰的良药之一,我是体验过的。
不久就到了镜花溪与桃花溪的交汇处。名曰“桃花桥”的桥头石壁上镌刻的回环叠字诗吸引住不少偏爱文字游戏人的眼球:明明才七句七言,但是若从居中的“牛”字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成螺旋状往外读,并将某些左右结构的字拆开来,竟然可以读出八句七言——成了蛮有韵味的一首七律。
接着是“石板滩”、“竹影泉声”,一段崎岖而稍微平缓的小径。过了“竹影泉声”后,便穿行在一个藤的王国里。那儿的树有多高,藤就有多高;树有多密,藤就有多密。数不清的藤条,伸出温柔的长臂,把树拥在怀抱里。如果把森林比作一部长篇小说,那藤便是意识流,把一个意象牵向另一个意象;如果把森林比作一部电视连续剧,那藤便是蒙太奇,把一个镜头换成另一个镜头……
早就听说,镜花溪畔的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是一座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库。据说海峡那边近期隆重举办的“台北花博会”,历经4年精心筹备打造,被誉为台湾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盛会之一,且享有“花卉界奥林匹克”之称。不仅抓住了宝岛人的眼球,而且激起大陆不少人赴台旅游的热情。有报道说,那儿展出的花卉也不过3000万株。而镜花溪畔的奇花异草实在是数不胜数:或红艳艳的、或黄灿灿的、或蓝汪汪的、或白亮亮的、或黑晶晶的……据科学家们调查,桃源洞里属于“国宝”级的须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就有70余种,野生动物近30种,其中不少物种已被列入《濒危野生物种国际保护贸易公约》。
过“白龙潭”了,记得路过“黑龙潭”时,探头依稀可见深涧峭壁上凿出偌大的“龙吟”两个字,颇有点“黑龙吟涧欲腾渊”的气势,让人禁不住有些心旌摇荡。而白龙潭的千仞峭壁下潭面浪花奔涌,峭壁上山石有些崩塌,几寸宽的羊肠小道上全是碎石,教人不敢落脚;更要命的是,悬崖下寸草不生,毫无遮拦,这几十公斤万一滚下去,即使壮烈了也算不上英雄哦!但见一个个帅哥美眉都小心翼翼地挪了过去,我踌躇再三也只好硬着头皮蹭了过去,只是至今想起来仍有些腿软脊冷。
离东坑瀑布越来越近了,只见一匹极长极长的白练从山腰飘下,确实有些“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姿。
又到分路口了,往左还是往右呢?无奈山野杳无人烟,一行20多人便一致决定往左——似乎到瀑布的直线距离近一些,谁不想抄点儿近路哦!
眼看无路可走了,但挡不住的诱惑让人不假思索地钻进密林。也不晓得在密林里钻了多远,藤树交柯的缝隙小得只有小蚊虫才能钻过去了,大家只好停留在距瀑流大约几十米的溪流边,真真切切地聆听瀑流如雷霆万钧的奔流声。几个胆大的帅哥想从溪流中游过去,折腾了个多钟头也无功而返——溪流中不少巨石教人难以逾越……事后才听说,过白龙潭后须绕道古桥才能到达东坑瀑布。
初探镜花溪,尽管一路如履蜀道而未能实现初衷,但险象不少景点也不少,让我们的每一个神经细胞都十分亢奋,也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到了“欲速则不达”的哲理……
(责任编辑:黄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