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揽胜觅踪 >> 攸醴边陲大富岭 >> 阅读

攸醴边陲大富岭

2015-01-06 19:06:36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222
文/龙新田


大富岭位于攸县大桥双富村与醴陵贺家桥新台村接壤处,海拔550米。这里一脚踏两县,山势造型奇特,“九关十八锁”,山包互抄;这里地界分明,攸县沙质土壤,醴陵泥石土壤;这里地下铀矿蕴藏丰富,原国家地质部三0一队在此地勘探,一住十年。这里的地名渊源深远,传说生动有趣,山民多才多艺,民风淳朴独特,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奇妙。
大富岭的山峰呈马鞍形。在其凹处,原来有一座古寺庙,叫拜夫寺。传说在古时候,这里住有一对夫妻,未曾生育,夫先死,留下万贯家财。其妻在悲痛之余,决定在两县交界处破财建寺。寺成,取名拜夫寺,后又叫拜佛寺、大佛寺。此寺庙曾一度香火旺盛,两县四乡山民朝拜,无不灵验。因为名气大,管方围48个茅庵,以后人们称其所在的山岭叫大佛岭。随着时代的发展,此寺庙的湮迹,人们思想逐渐开化,大佛岭始改称为大富岭,沿用至今。
大富岭山上盛产石灰石,过去两县山民合伙在山上开窑烧石灰。民国版《醴陵县志》有记载:“……右为大富岭,居民凿石烧灰,有伤庐墓寺院,清代知县龚树吉立碑封禁。”
地处深山老林的大富岭很早就有人家居住。传说明朝正德皇帝有次出宫微服私访,路过这里肚中饥饿,碰上一老妪正在门前池塘边洗红薯,老妪热情地拿红薯给他们一行人吃。正德吃着甘甜的红薯,顿时精神一振,感叹说:“大富岭旱土当良田,土肥甲天下。”在村口椹子树下休憩时,他们喝上了老妇人端来的米酒,正德皇帝又说:“大富岭的酒越吃越有。”经他这么一说,从此大富岭名躁一时,跟近在咫尺的山下有天壤之别。这里出产的辣椒辣中带甜,远近驰名;酿出的米酒醇香可口,同一个人用同样的方法在异地所熬出来的酒,味道就差多了。
大富岭南麓有一条山冲,冲尾有一深水潭,水面虽不大,但深难测底,有人曾用两根丈余的竹竿接起来都插不到水底。这条山冲名叫漕水垅。在位于大富岭半山腰的歇凉亭里,可俯视到漕水垅的深水潭。关于漕水垅水潭的形成,当地人也有一个传说。从前,大富岭屋场前面有一口池塘,塘边长有一棵大松树。晚上有人发现,树下的水里有两盏火,幽幽发光,以为是怪气,村民便对着开一铳。本来天空月色晴朗,随着铳一响,顿时阴云四合,电闪雷鸣,黑风黑雨,一道青气冲天而起,飞往山下,原来是一条小龙在这里修炼。山下叫漕水垅的山冲和深水潭就是当时被这条青龙一滚形成的。青龙飞出的那口池塘边的松树神奇地消失之后,此地出现了一股泉水,日夜汩汩地流着。泉水冬暖夏凉,饮之甘甜有味,人们管这叫龙眼泫。这股山泉含有多种矿物质,为大富岭山民提供了良好的饮用水源。
大富岭行政区划为一个组,只有30多户人家,姓氏杂乱,都是过去为避乱从外地迁来的。山民世世代代辛勤劳作,一份汗水一份收获,除从事耕种外,几乎毎户人家都有一种谋生的技艺:砖、木、窑、锯、石,金、银、铜、锡、铁,理发、油漆、打锣鼓等,艺人众多,祖传父教,世代相传,技艺娴熟且名声在外。现代,经商者、政府官员、人民教师、硕士研究生也不乏其人。这里虽地处偏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山民们坚持不外迁,过着守望相助的日子,图的是那份幽静的环境,图的是那份好山好水好地方。
前年,大富岭组毎户人家出资一万元,并争取政府拨款,从山下往山上修筑了一条近4华里的水泥硬化的盘山公路,自此,山民出行变得十分方便。

(责任编辑:黄声波)
相关文章
2015-01-06 19:07:14
2015-01-06 19:06:36
2018-01-29 22:17:59
2018-01-29 22:16:54
2015-01-06 19:05:05
2018-01-29 22:15:39
2015-01-06 19:04:26
2011-07-18 23:36:35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