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族家庙即宗祠,是茶乡民俗文化的瑰宝。一个家族的荣耀在氏族家庙中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一段民族的历史也往往能在氏族家庙中找到印记。聆听氏族家庙的故事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拟或洗涤思想灵魂,唤起某种潜藏意识与能量……
因为工作的缘故,因为兴趣的缘故,也因为地域情结的缘故,日前有幸在茶乡马氏家庙中逗留了大半天,有幸聆听了马氏家庙中鲜为人知的故事,既让我感受了茶乡马氏家族当年的轰轰烈烈,也让我对茶乡马氏家族中个别重要人物—马师文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近些年来,民间兴起复修宗祠热潮,下乡转转,你会发现到处都有修葺一新的宗祠。说来有点奇怪,引诱我进入茶乡马氏家庙一探究竟的动因并不是它的富丽堂皇,而是门匾上“马氏家庙”下面那行遒劲有力的行楷小字:“宋大观己丑科状元贾安宅题”。直觉告诉我,惹得异姓状元为家庙题匾必有缘故。
翻阅马氏家谱,赫然可见:马师文(1086--1173),宋大观三年(1109)己丑科进士,初任邢州文学,后任翰林院中书舍人,考功员外郎。原来马师文与贾安宅是同科文士。
进入祠内,但见宽敞整洁,与大多数宗祠并无二致,也无太多陈设物品。只在两旁墙上悬挂了几个条幅,看得出是新近复制的赝品。左边是两副对联,其一为宋代翰林院五经博士李时肃题写:“功烈盖三湘入贡赐马铜柱高悬标伟绩;文名垂百世献策陈疏邢州宣化佐兴朝。”其二为元代状元张益题写:“肇基于梁溯安武鸿猷煌煌大烈辉南郡;显荣于宋缅邢州文学奕奕书香振楚湘。”这两幅对联都是对马师文家世及其本人名望的称赞。左边悬挂的则是四份诰命书,分别为宋正和五年,皇帝(朝廷)对马师文父、母、妻子及其本人的进封文书。那一年,马师文从邢州文学升任吏部考功员外郎,主要参与官吏考核荐举,也算是大权在握了。
谈及马氏家世渊源,随行老者略显得意之色,侃侃而谈。其实,茶乡马氏的家世并无悬念。《茶陵县志》、《高陇乡志》均有记载:后唐长兴(一说后梁)年间,楚王马殷为安武节度使,封武穆王镇守湖南,为防外患,“以备不虞”,令其孙儿马宏芳于吴楚交界处(今茶陵东北部边陲的邓阜山下)筑城戌守,史称“马王城”。“座镇湖湘鹿共争,马王节钺尚留城。”宗祠西侧的高岭上树木掩映,但土墙依稀可辨,环顾四周,不得不佩服当时选址的正确:东边是高山,一条十余里的峡谷羊肠通往吴界江西,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峻,西边是开阔的田畴沃野,与三湘大地连为一体。作为边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马姓人落籍茶乡,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
由于看到了如此高的联赞和如此多的诰命书,我便对马师文产生了兴趣。当年的马师文敢说敢为,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颇得同仁肯定与称赞。他的政见主张主要体现在《策略》一文中:“……官有大小爱君一也,自今以后,凡内外衙门自宰相以至州县官员,苟有利于社稷作为表章,近则许驰驿面陈,远则上投巡抚攘集,一月一奏……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废弛……辽人南下而牧马,思玩弄于股掌之上,此真枕戈待旦,有死之日无生之心也……内外官员,三载考绩黜陟幽明,大小衙门得人休养生息,海内又安清和咸理,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普天之下,稼穑匪懈,岁事来辟,勿予祸适……”马师文从政于北宋后期,那时候的大宋朝廷内忧外患,金人觊觎,农民起义,朝野动乱应接不暇,身为朝廷官员,马师文力主畅言路,清官吏,强兵戎,重民生。这些政见无疑都是正确的。“佐兴朝”、“振楚湘”之赞语对于他受之无愧。
作为茶乡最初的进士,他生于斯长于斯,漂泊数十年后又葬于斯,在茶乡一带的影响还是不言而喻的。据说茶乡一带正月十六过元宵节的习俗就与他有关:有一年正月,他相约同僚赴汴京商讨国事,原计划回家过元宵节,因在朝廷耽搁太久,加上途中遇雨,舟楫受阻,直到十六才回到家中,家里人也一直等他到十六才过节。此后这个习俗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责任编辑:钟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