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揽胜觅踪 >> 东山书院与《梦溪笔谈》 >> 阅读

东山书院与《梦溪笔谈》

2010-03-08 18:59:44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 浏览:992

东山书院与《梦溪笔谈》

阳卫国

东山书院原址

  因为在茶陵工作过的缘故,我知道腰陂镇有一个东山村。在这个看上去再寻常不过的山村里,元朝时曾建过一个书院。书院的建筑历经数百年风雨飘摇,最终挣扎不起,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某个黄昏,其最后一截残墙在村民的一顿敲打之下,轰然倒地。数年前,我从历史文献中惊讶地得知,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的《梦溪笔谈》现存最早的版本——《古迂陈氏家藏梦溪笔谈》竟出自这里。

  东山书院是东山人陈仁子于元大德七年(1303)创办的,因陈仁子号古迂,故又称古迂书院。有资料称,这是当时整个湖南最大的一家私家书院。陈仁子在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以漕举第一名而授登仕郎。南宋亡后,他绝意仕进,屡拒朝廷征召,隐居故里,在腰陂东山,罄其家产,修建了东山书院。据茶陵的地方志及陈氏族谱等史料记载,东山书院坐落在东山大塘界上,即今东山村第十四组东山墟上。书院坐北朝南,占地广阔,前后共有三进,中为讲堂,后为藏书楼,左右为书斋、膳房等。书院建成后,陈仁子亲笔书写了“东山书院”牌匾,并亲撰对联,上联是“万世纲常第”,下联为“六经道义门”。陈仁子购买了360亩良田作为书院学田,以敷聘请老师、奖励生徒及为生徒提供膏火金之出。为鼓励书院的学生发奋读书,书院按生徒的学习成绩分上中下三等给予奖励,这与我们今天在大学里所实行的奖学金制度几乎毫无二致。东山书院培养了不少人才,比如陈仁子的子侄宪孔、宗孔、容孔三人,后来都成了饱学之士。陈仁子的外甥谭绍烈,经荐举入仕后,官至泉州巡察使。

  陈仁子和东山书院真正最突出的贡献和成就,还是体现在刊刻书籍、传承文化方面。陈仁子耗费巨资,常年在东山书院雇用刻工数十人,刊印了包括陈仁子本人的著述在内的大量书籍。据历代书目所记及现存传本统计,东山书院先后刻印了《增补六臣注文选》六十卷、《梦溪笔谈》二十六卷、《文选补遗》四十卷、《续文选补遗》十二卷、《牧莱脞语》二十卷、《二稿》八卷、《尹文子》二卷、《说苑》二十卷、《迂褚燕说》三十卷、《韵史》三百卷、《唐史卮言》三十卷、《叶石林诗话》三卷、《考古图》十卷等。其中,《增补六臣注文选》、《文选补遗》、《牧莱脞语》、《唐史卮言》诸书被收入清代的《四库全书》。东山书院刻印的图书用纸讲究,刻印精美,素被历代藏书家奉为珍品。东山书院的图书刻印不仅开一时之风气,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清两朝,茶陵刻印图书蔚然成风,茶陵与长沙、宝庆(今邵阳)并称湖南三大刻书中心。历经七百余年的风风雨雨,东山书院所刻印的书籍,因年代久远许多已经亡佚,但还是有一部分幸运留存到了今天。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和湖南、重庆、南京、浙江、河南等省图书馆以及台湾中央图书馆均收藏有东山书院的原刻图书。

 

  在东山书院的存世刻本中,《梦溪笔谈》是影响较大的一种。《梦溪笔谈》的最早刻本是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的扬州州学刊本,至清代该版本已经失传,元代东山书院刻本便成为了现存的《梦溪笔谈》最早版本。现存国家图书馆的《古迂陈氏家藏梦溪笔谈》,首卷有“东宫书府”和“文渊阁”两方朱印,又有“万历三十三年查讫”及“杂部”两长方朱印,说明此书在元明两代为内阁藏书。清代该书散出宫廷,流入民间,成为汪士钟“艺芸精舍”的藏书。至民国时期,此书被著名藏书家陈清华(字澄中)所得。陈氏长期在金融界就任要职,并痴迷于藏书。三十年代中期以后,陈清华藏书数量大增,质量益精,整个江南无出其右者,他与北方天津的著名藏书家周叔弢被并称为“南陈北周”。1949,陈清华夫妇携其藏书中最为珍贵者移居香港。两年后,陈清华欲将部分藏书出售,当时传言有日本人意图收购。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闻讯后立即派人与陈氏接洽,于1955年以重金从陈氏手里购回一批善本。至1963,陈清华有意售书的消息又传至北京。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对此十分重视,要求文化部派专人前往香港与陈氏家人协商,并拨出购书专款。经多方努力,于196511月再次从香港购回一批珍贵的陈氏藏书,其中就有《古迂陈氏家藏梦溪笔谈》。后来,日理万机的周总理还抽出时间对这批书籍一一过目,并对收藏和使用这批古籍作出了具体指示。

  这部在周总理直接关怀下入藏北京图书馆的《古迂陈氏家藏梦溪笔谈》,虽有七百余年历史,但至今毫无污损,宛若新印,堪称奇迹。又据造纸专家鉴定,该书系用一种特殊的皮纸印刷,纸的表面有一层白色的石灰物质,有防潮防蠹之功效。这种海内孤本、国之珍宝,一般人难有见到的机会。为了给更多的读者提供研究的方便,1975年文物出版社将《古迂陈氏家藏梦溪笔谈》改名为《元刊梦溪笔谈》,影印成平装一册出版。几年前我在茶陵工作时,得知县图书馆未能收藏此书,便设法从旧书店买了一册送给他们。后有热心记者将此事写成报道,居然说我向茶陵县图书馆捐了一册元代善本。少了“影印本”几个字,差别何止天壤!

  据《茶陵县志》记载,东山书院明代毁于战乱,清代由乡人捐资重建。民国初年,东山书院改为三圣宫,成为乡绅及读书人的聚会场所。1950年三圣宫后栋倒塌,前栋在“土改”中分给两家农户居住。至1979年,前栋亦被拆除。至此,东山书院终于走到了自己历史的终点,彻底消失了所有的痕迹。

  前不久,腰陂镇党委书记刘晓伟带给我一张在东山村东山书院遗址所拍摄的照片。照片上,已经看不到任何房舍,只有一片正在阳光下茁壮生长的绿油油的水稻。数百年前,这里曾书声朗朗,而现在,只听见蛙声阵阵。历史风云变幻,岁月沧海桑田,东山书院见证了这一切。刘晓伟告诉我,他们准备在这里立一块石碑,把东山书院的历史刻在上面,不仅要让今天的东山人记住自己曾经拥有的辉煌和荣耀,更重要的,要以此激励乡亲们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我当然赞同这个想法。这是一件多么有必要,同时又多么有意义的事啊!

(原载20081213日《光明日报》,作者为中共株洲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相关文章
2018-01-29 22:00:38
2018-01-29 21:59:24
2010-03-30 16:27:32
2010-03-30 16:26:58
2012-07-20 16:25:23
2012-07-20 16:24:50
2014-08-10 10:30:14
2012-07-20 16:24:09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