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作家与作品 >> 数 访 云 阳 心 倍 幽 >> 阅读

数 访 云 阳 心 倍 幽

2013-11-23 20:09:47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96

                                                 文/聂鑫森



    因茶陵的云阳山,距我栖居的株洲,驱车不过两小时的路程,这些年来便有数次造访的机会。苍山耸翠,泉瀑争流,云缠雾绕,树古石奇,楼、亭、观、寺点染其间。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五脏六腑皆净;披一襟凉爽的山风,俗念尘虑尽去。久居闹市的人一旦扑进云阳山,心便安祥,气便净洁,思便敏捷,情便真纯。
    云阳山,最古老的地层是震旦纪;最悠远的史乘是黄帝之子少昊云阳氏始封于斯;最精彩的故事是炎帝在此兴农种谷、采药培茶;最触动心灵的图画是老子传承的道教文化在此根深叶茂。呵,元结、黄庭坚、李东阳诗篇中的云阳山,徐霞客《楚游日记》中的云阳山,不,是从古至今,无数人以虔诚之心参谒的云阳山!
    我第三次访云阳山是2011年的盛夏。入赤松谷、麻叶洞,登紫微峰、祈丰台,抚老君岩、五雷池,访仙道观、白云寺,观“寿烛柏”、彩虹瀑……城市所蓄之暑热,化作遍体之清凉;现代生活带来的烦乱和躁动,静若止水。归来诗思涌动,作五律为纪:“何处避炎暑?清凉扑面稠。瀑崖银嵌字,谷树绿啼鸠。铁索桥横影,茅亭翼落州。红尘虽暂别,一静胜千秋。”
    2012年仲春的一个午后,久雨初歇,我与文友们相邀又访云阳山。从景区东大门入,我们沿山驱车而上,雾渐浓,云渐稠,车灯闪闪,俨然置身九霄,正如著名诗人贺敬之的诗句所形容的,我们成了“云中的神雾中的仙”。车停神龟谷,我们相召下车,云雾兀地被山风收拾干净。眺望深谷那边,凌空而立的龟形巨石上,显现出“神龟谷”三个红色大字,极苍劲有力。山崖顶上泻下宽宽的银瀑,因层层岩石的切割,幻变出“人”“川”“山”等字体,其声宏重,山鸣谷应。有亭翼然于山崖之畔,青顶红楹。铁索桥颤颤地悬于深谷之上,可供人过去近距离接触怪石、古松、瀑布、亭台。友人指着瀑布说:“这‘人’‘川’‘山’,是告诉我们人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意思,正是道家的经典理念。”
    车到老君岩,云又生,雾又起。老君岩处于紫微峰西侧半山腰,为一座突起的岩峰。“老君”,即老子李耳又称李聃者。相传因老子点化石人得道成仙,便有了老君岩的地名。在岁月的更叠中,不少崇道之人来此修炼,典籍上便有了老君石屋、老君庙、老君铁像的记载。站在老君岩前,目光牵向岩顶,上有祭台和高六米的老子石雕全身像,长袍阔袖,银髯飘飘,静穆地立于天地之间。岩峰正面的石壁上,刻老子《道德经》5000言,面积达467平方米。若是晴空朗日,可一读无余。可惜此时云沾雾染,难以完整认辨。但《道德经》我是熟谙的,此中的“物生于道,而达于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致虚极,守静笃”“不与人争,则人不能与之争”等训诫,我是常铭记于心的。
    随后,我们又去拜谒云阳仙道观,并参观了五雷池、张良试剑石、观音岩、一线天。再从试剑石旁拾级而上,去访白云寺。此寺原名白云庵,始建于唐,到明洪武年间方名闻于世,僧人最多时达200余人。钟声、木鱼声在云雾中盘旋,湿润润地夹带着水气。杜甫有诗句云“钟声云外湿”,这意味我是体会到了。更重要的是,道观、佛寺相距如此之近,而千百年来相处却如此和谐,道的“上善若水”,佛的“慈航普渡”,原本都有着相同的文化基因,幸甚矣哉。
    暮色四合时,我们暂别云阳山。还有许多美景佳境未能吟赏,留待明天吧。

(责任编辑:黄声波)

相关文章
2015-10-15 17:25:37
2015-10-15 17:24:24
2015-10-15 17:20:39
2018-07-23 11:22:11
2018-07-23 11:20:58
2018-07-23 10:46:39
2018-01-29 22:27:15
2015-04-05 10:40:08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