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应生
蔡槐庭,攸县籍人,攸县渌田蔡氏第九世孙,出身科举世家。万历戊戌(公元1598)年间,时年41岁的蔡槐庭任南京大仆寺卿祀贤职务。在皇上身边掌握重权,颇得皇上信任。此时社会政局稳定,民生安定,地方经济得到发展,为了更好的了解地方经济情况,皇上委任蔡庭带一班人马南下四省(江西、湖南、两广)巡视。蔡槐庭回到故土攸县。
回家乡后,蔡槐庭在攸县东乡(黄丰桥、柏市、漕泊、峦山)考查当地矿产、森林资源的情况,在攸河两岸了解地方经济状况。他得知攸县经济发展前景良好,主要表现在东乡的矿产资源大量开采、冶练,推动了攸县经济的发展。其次是攸河两岸广阔农田稻谷飘香,油菜花开,遍地金黄。农村土地虽然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但是遇到丰收年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不少农民的粮食、棉花、油料、土布、竽麻大量出口。农村手工业制品,如油纸伞、陶瓷、土纸、各种铁器、农具大量对外销售,经济十分繁荣。经济的繁荣带来了运输的繁忙。当时攸县境内只有水路,商人通过水上把物资运往长沙、湘潭、浏阳、洛阳等地销售,赚回大量的钞票。同时又把外地的物资,如盐、布匹、日用品运回攸县。宽阔的攸河水滚滚奔驰,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载满货物的船百舸争流,万帆竟发。河中成批的竹排、木排尾尾跟随。攸县西街河埠码头人声鼎沸,街头巷尾人群熙熙攘攘,客商川流不息。沿街炸油货的、粉面的餐馆比比皆是。低矮的楼房里挤满了客商。攸县西街成了商业繁华地区。蔡槐庭与随行人员乘船南下,傍晚来到西街河埠码头,他们走进一栋小茶楼,店主笑脸相迎,曰:“客官,楼上请!”蔡槐庭笑答:“不必客气,卑人就此入座。”店主问:“客官喝什么?”槐庭说:“凉茶一杯”,他刚坐下,只见对面客商30多岁,明目清秀,身穿蓝布衣,边饮酒边哼着调:
滔滔攸水西流去,
万只白帆紧相随。
划木击桨“吱吱响”,
顺风扬帆岳阳楼。
攸县生意真好做,
街面狭窄不宽裕。
待它往日得改善,
长住攸县不回去。
小曲刚停,槐庭忙问:“客人何许人也,尊姓大名?”客人笑曰:“俺吃湘潭水,做攸县客,贩卖攸县米,营销百姓家,卑人姓李,名义和,刚才是随口而出,请官人不必介意。”槐庭笑答:“既出此言,必有此意,你是正直人!此地街面狭窄,客商又多,给你们住宿带来不便,请原谅。不过攸县这地方大有发展前途,往后一定有很好的光景。”客商说:“我相信你的话,等候你的好消息。”
蔡槐庭回朝后,将攸县的情况写了奏折禀报皇上,皇上看后问他:“你们攸县是不出名的地方,哪能比得上茶陵、醴陵,攸县有什么好?”蔡槐庭跪地禀报:“皇上,您有所不知,攸县这地方是屋里金藏娇,是一块福地、宝地”。皇上问:“真的吗?说来听听。”蔡槐庭说,攸县有首民谣,曰:
峦山配凤凰,
金水绕银坑。
攸茶两河汇,
航运达三湘。
农林鱼牧大发展,
煤铁矿石地下藏。
金银财宝遍地有,
人才物财四处藏。
天王老子都下凡,
爱上攸县好地方。
皇上听后哈哈大笑,曰:“攸县如此之美,准你把攸县建设好。”槐庭十分喜悦,忙问:“皇上,建设攸县需要资金,我能否减免攸县一些税收?”皇上曰:“你看着办吧!”蔡槐庭叩首磕头曰:“谢主隆恩。”
次年二月,蔡槐庭回到攸县,举办了攸县南乡蔡氏家族以及南乡绅士会议,征求绅士们开发攸县西城的建议,并向他们征收捐款,率先在西城建了“南楼”。此楼门户宽大,榱栋轩昂,成为当时文化、娱乐、餐住为一体的场所,供船商、员工、当地贵族等人聚会之用(见渌田蔡谱)。他还从蔡氏“义团”内划拨专款开发西城商业门面,由此,攸县西城街道的建设拉开了序幕。同时,蔡槐庭还减免了当地商业门面的盐税、行商税、水上航运税费。这时沿街的盐业、鞋业、纸业、伞业、陶瓷业、米业相继开发。街道门面不断扩大,商业门面不断发展。直到民国初,县城商业街由西城发展到东城,再由东城发展到北街与106国道接壤,西街的老衙坪地区成为攸县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在此期间,攸县的商业大户有龙氏、刘氏、尹氏、蔡氏,全县的经济大权由他们统领。尤其是龙氏的盐业、米业最兴旺。以龙雪瑞为首的米行当时采用最先进的机械碾米,碾出的白米除销售本县外,还用两只船运往长沙、湘潭等地销售。此时攸县西城已成为攸县商业的中心。攸县县城的发展正是从攸县西城开始的。
(责任编辑:黄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