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世贵
谁也想不到,攸县历史名人大文豪陈之駓,早在清乾隆四十年(1775)出版的《岛孙集》12卷8册,竟在攸县失传了,如今在湖南省图书馆也只能见到其中几册。
更让人想不到,2017年10月,竟有人在国家图书馆寻找到了陈之駓的《岛孙集》,而且篇目齐全。目前,《岛孙集》已进入复制程序。
找到这套书的这个人就是从攸县师范走向北京师范大学讲坛的杨燕起教授。我托人带信给他,请他帮忙查询《岛孙集》。他看到信后旋即请文献专家查询。84岁高龄的他,还两度亲赴国家图书馆寻查,终于获得了有价值的信息,并及时传回到攸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会全体成员对他热心故乡文化事业、不辞劳苦的精神,无不敬佩,深表感激。
这位身在京城心系家乡的杨教授,是我县网岭镇笙塘舖人,1933年6月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先后在爱敬(坪阳庙)、孝友(湖南)、圆湖(网岭)三校读过小学,1946年考入攸县县立简易师范学校,1950年毕业后分配在丫江桥乡宝山湖小学教书,1952年春调入攸县城关第二完小任职,1953年被选派到新成立的湘潭师范学校学习。195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当选湘潭市第一届人大代表。1955年春,出席湖南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受到表彰。195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
1960年大学本科毕业后,留校任历史系秘书。1962年起转入教学。1964年随队去陕西西乡县参加社教,1965年回校继续任教。1977年,在北师大中国古代史教研室担任中国历史文选课程的教学。其间主持编写了“中国古代历史文选”教材,还与国内同行合作,在教育部社科司的支持下,先后三次主持召开了全国性的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讨会。首创中国历史文献学,使之成为一门专业基础课。20世纪80年代,历史系单独成立了中国历史文献教研室,他曾一度担任室主任。在这门课程的建设中,与国内同行合作编写了“中国历史文献学”教材。教材出版后颇受学界欢迎,在全国诸多院校中使用,成为本专业学生进入研究生学习时的必备基础读物;同时,这本书也成为历史爱好者了解这门学科的入门引导书。
长期以来,杨燕起教授在基础教学之余,主要从事《史记》研究,发起并与他人合作编写了“历代名家评史记”的学术资料集,以及“史记研究资料索引及论文专著提要”“史记精华导读”等著述,并编著了9卷本210万字的“史记全译”,合编了通俗读物“白话史记”。他还以独特视角撰写了近80篇《史记》研究学术论文,出版了“史记的学术成就”“史记与中国史学”等两本专著,提出了关于《史记》研究的一些新观点,在国内史记研究学界影响颇大。2001年,全国史记研究会成立,杨燕起虽已退休仍被推选为常务理事。2011年研究会成立10周年之际,他成为10位获奖专家之一;2014年北京市成立史记研究会,他被聘为该会顾问。
(责任编辑:黄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