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雪林口述 裘建雄 苏铁军记录
茶攸安酃四县联立简易师范创办80周年前夕,笔者专程拜访了原茶攸安酃四县联师学生,茶陵一中退休教师谭雪林老先生,就联师办学的有关情况对他作了专访。桃李满天下的谭老虽年逾九旬,但身体依然硬朗,精神矍铄,记忆清晰。我们简单说明来意后,他兴致盎然,侃侃而谈。
该校创办于1934年,创办人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军长刘建绪。
刘建绪(1892-1978),字恢先,湖南醴陵人,国民党陆军上将,“湘军”著名将领。历任旅长,师长,军长,第四路军总指挥,第十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福建省政府主席,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等要职。
刘建绪祖籍是茶陵,后迁于醴陵。醴陵刘氏于民国年间,一连涌现了刘建藩、刘建绪、刘建文等数位将军,故而刘氏对其先祖故地和刘氏宗祠恭敬有加。1934年刘建绪驻防茶陵,正好报效祖先桑梓,先后捐资创办了茶陵民众图书馆,修复了被洪水冲毁的县城三总桥。
同年夏,刘建绪倡议,将茶陵、攸县、安仁等三县各自原有之简易乡村师范合并,再招致酃县,共同创办茶攸安酃四县联立简易师范。由于刘建绪地位显赫,有关各方也乐观其成,故而组织筹备、呈请备案等工作畅通无阻,十分迅捷。各方商定,所需启动资金4800元,由刘鼎力捐助;预算常年经费每年12000元,按茶陵、攸县各3600元,安仁3000元,酃县1800元,由四县分摊。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长兼校长自非刘莫属。校长以下,设主事一人;再下,设教务、训育、事务三处。二十八军上校参谋彭晋云先为专任主事后为副校长,长年驻校,全权负责学校行政管理。学校以培养优良小学师资为宗旨,分设师范部和附属小学部两部分,以附属小学供师范学生教学实习;以茶陵洣江书院(今茶陵一中所在地)为校址,以“好学、力行、知耻”为校训。师范部学制四年,设四个年级六个班。秋季招生,每年招收新生一班,限额50名。限额中,四县各配额10名,公额10名。开设有国语、算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动物、植物、音乐、体育、公民等普通课程和教育学、儿童心理学、教育行政管理等专业课程。任课教师都是四县推荐的优秀教师,如身为茶陵第一位北大毕业生的语文教师刘献功即是其中之一。
学校于1934年下期正式开学,历时七年,至1941年,湖南省立第二中学迁入洣江书院,四县联师作为师范部并入省立二中,不久转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由是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七年间,培养学生500余人,成为四县小学师资骨干力量。
学校的招生十分严格。先由各县通过考试择优选拔,再由联师经考试择优录取。层层筛选,优中选优,所取学生堪称千里挑一。
学校的设施比较完备。除教室、寝室、食堂外,还专门设有自习室、图书室、游艺室、储藏室等。各科教学使用的器材设备,也应有尽有。
学校管理十分严谨。学校对当时称为训育的德育工作高度重视。除专门开设《公民》课程进行灌输外,另有学生自治指导、个别训话等诸多形式,辅以奖惩积分等制度,确保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文明习惯的培养卓有成效。课堂教学之外,还组织进行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力求使学生五育并进,全面发展。学校分冬夏统一订制校服,学生着装整洁统一。学生寝室宽敞整洁,各类用品摆放整齐划一。学校实行学生自办膳食,由各班生活委员组成伙食委员会,共同监管膳食经办和财务收支。学生每期缴纳伙食费十五元,期末结算可退回一到三元的结余。师生对学校膳食都非常满意。
学校的校风学风优良。学生无不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和条件,刻苦好学,蔚然成风。诸如作文选优、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会等社团活动十分活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激发了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青春豪情。
因为正处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大义感召下,每逢寒暑假,联师学生组成一支支宣传队,不顾严寒酷暑,深入乡村,开展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发表演说,表演街头剧等形式多样的抗日宣传活动。因此,七年时间内,联师不仅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小学师资,也培育了一批优秀的革命青年。贫苦学生谭树德、陈扬名、罗稽典等组成的社团“横展社”,以读书社为名,在进步人士和中共地下党员的引导下,阅读进步书籍,帮助散发《新华日报》,而且远赴江西寻找红军队伍。后来,谭树德、陈扬名、彭兆梅、蓝俊英(后改名蓝亦农)等人,历经险阻,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仅茶陵一县,从联师就走出了李改(共和国将军)、蓝亦农(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谭树德(原四川省教育厅长)等一批卓越的革命者。
刘建绪身为一军之长,戎马倥偬,其董事长兼校长之职,当然不过是领衔而已。事实上,自从联师开办,学校的经营管理,都是上校参谋彭晋云全权筹划办理。
彭晋云(1898-1943),湖南蓝山人,湖南教育界名宿。早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历任上海国立劳动大学附属中学、湖南省立第三师范、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校长等职。联师成立时,他被公认为联师校长的最佳人选。
彭晋云思想开明,倾向进步,关爱学生,包容民主。他自己也偶尔发表一些发扬民主,全民抗日的言论,甚至在一些群众集会上,公开责怪当局动员民众不力。1937年下期,他专门开设了一门“战时特殊教育课”,亲自主讲社会发展史。他平易近人,与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对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和学习,几乎都了如指掌。对贫困学生,经常予以鼓励慰勉,关心有加。他十分清楚“横展社”所从事的有关活动,却并不阻拦,而且亲自借过《辩证唯物主义》一书给谭树德等阅读。获悉茶陵当局即将抓捕谭树德等人的消息,他当即设法报信,使谭树德等数人得以抢先逃出茶陵,奔赴延安。联师学生对彭晋云都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
彭晋云多才多艺,极富激情。他口若悬河,声若洪钟,逻辑严密,激情洋溢,说话、演讲极富感染力。他长于行草书法,挥毫泼墨,风流洒脱。师生索取,有求必应。他喜爱京剧,唱腔圆润,有板有眼。学生常常听得如痴如醉,久久不愿离去。他的文学功底也十分深厚,撰写的对联,很多年后,学生依然铭记于心:
鹰扬九州,灭獠何须他日;
鹏程万里,发轫正在今朝!
树四县文化之楷模,济济英才继前美;
谋百世大计于宏远,年年此日育后贤。
1939年底,因“横展社”的风波,被逼上“反共”的风口浪尖,彭晋云不得不辞去联师校长之职。联师也因之每况愈下了。
1943年,因患肾结石医治无效,彭晋云于桂林去世,年仅45岁。湖南《国民日报》曾予以报道:“教育家彭晋云先生不幸在桂林医院病逝。”
(责任编辑:易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