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才逢
站在地域文学创作走向的角度上看,刘强老师对于我们的城市,是有他自己的贡献的。
上世纪文革末期和80年代文艺复兴初期,刘强老师供职株洲轮胎厂,任中层干部,工作之余专事诗歌评论,很快便自成一家。当时尚是工人业余作者的罗子英、聂鑫森、田章夫及后来的郑玲等的诗作,都有他真知灼见兼感情洋溢的评点,为这些作者诗作的传播提供巨大的助力。
是时,由于文字质量和数量的逐年累积,他的诗评已在《诗刊》占有宝贵的一席之地。他凭借自己的名气及人脉,两次请来了《诗刊》品牌栏目“青春诗会”移步株洲。90年代初的那届在我效力的庆云大厦安营扎寨,郑玲、聂鑫森、田章夫及我等人均有诗篇发表在那期的《未名诗人》特刊,这极大地扩大株洲青年诗人的影响。
由此可见,一个南方的工业重镇,火车拖来的城市,之所以被众口铄金冠以“诗城”身份,其间甘苦日月可鉴,他的心血付出功不可没。
刘强老师仼职市文联副主席多年,利用主编《文艺窗》杂志的纸媒舞台,团结一班子编辑老师们兢兢业业耕耘,导演了一幕又一幕精彩活剧,推出了城市与时代的华丽乐章,从而叫响全国。
他和文联组织的创作学习班、笔会、作品研讨会、组稿会等,每回都有作品亮相省级及以上报刊,很多作者都是从这本纯文学期刊的某期起步或出发走向广阔的天地的。他常年发现、挖掘、辅导、提携业余作者,或看稿或面谈或信函交流沟通,坚持不懈地为株洲文学的繁荣兴旺后继有人而奔走呼号而殚精竭虑。株洲文学创作连年大面积丰收,是他和文联的老师们辛勤劳动所致,很多作者因此成为他的知交、朋友、哥们。
看看他对刘克胤一系列亦步亦趋跟踪的诗评,字字含情,句句殷切。刘克胤能在新人辈出的诗坛脱颖而出,不断有诗集出版发行,是与刘强老师的栽培和鼓励密不可分的。
同时,他自个儿笔耕不辍,出版长篇小说、诗学专著及散文十数部,先后获得了世界华文诗歌理论奖,第二、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短篇小说一等奖,等等。他在新华书店签名售书的前台,曾引起围观与轰动。他的书就陈列在各大小图书馆,为城市的品位炫耀。
如何让株洲的世界乘文学的载体走出去,如何让外面的世界乘文学的载体走进来,刘强老师是颇费了一番脑筋很下了一番工夫的。
他诗评孔孚,鸿雁传书,使其山水诗被众多人认可;他诗评非马,使国內外的喜诗者熟悉非马;他诗评郑玲先生时空跨度最久远,总是在其新作出笼后第一时间给予褒扬和捧场,使之诗坛的地位日益巩固;还有傅天琳、王尔碑,等等。
刘强老师在作为工业城市的株洲,历来倡导工业文学的创作,他自己身体力行十个春秋,硕果累累,他就近出版的长篇小说《人是太阳》在株洲更是一时洛阳纸贵,也就不奇怪了。
《人是太阳》以南洲冶炼厂在20世纪末经历的国际锌期货“爆仓事件”发端为主线,塑造了继承父业的女知识分子厂长呂婳与一线工人的代表钟山等真善美人物,描写了他们与副厂长黎主公与儿子黎放等假恶丑人物的人性的搏斗与较量,情节曲折,细节饱满,加之新诗旧诗外国诗及歌词的穿凿,诗化的小说语言,现代大工业的现场感,现代工人日常生活的鲜活感,令人读来欲罢不能,荡气回肠,通篇散发着法治精神下的英雄主义的正能量。书中塑造的呂婳、钟山等当代工人形象,完全有资格写入中囯工业文学的人物史卷。
刘强老师能在古稀之年创作出如此宏编巨制的《人是太阳》,实在令人敬佩。
刘强老师的成功,吿诉我们的城市,工业的城市亟需工业文学的滋养,这样城市才有文化,城市才有底气,城市才能生机蓬勃、蒸蒸日上,真正融入那中国梦中。
不错,株洲的工业文学有个刘强;更不错,刘强有个工业文学的株洲。
我想,不论现实的,抑或历史的,刘强的意义,就在于:“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
(责任编辑:黄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