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作家与作品 >> 地域文化小说《仙庾岭》的人文意义 >> 阅读

地域文化小说《仙庾岭》的人文意义

2018-01-29 21:47:31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206
                             文/冯 峰     
  仙庾岭作为株洲的一处地域名称,本地人早已谙熟于心,但是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将一处名声不大不小的地理名称进行小说命名并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再创造,这在湖南、在株洲的文学史上尚属少见。以仙庾岭命名的长篇小说《仙庾岭》正是这样一本令人印象深刻的地域文化小说。小说讲述的是一个仙庾岭具有传说和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既然是故事,当然离不开主人公和围绕主人公所展开的故事、情节、人物、事件等的串缀。小说《仙庾岭》的主人公叫李慈惠(原名沈珍珠),她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时期,据有关资料考证,李慧慈原系苏州美女药师,其父亲沈家仁乃是当地乡村有名的大药师。李慈惠从小随父行医,十分聪慧了得,耳濡目染,小小年纪便“父女声名惊世”。因珍珠生得如花似玉,才貌双全,被送入皇宫成为唐玄宗李隆基孙子李豫之妻,并被册封为“广平王妃”。因沈珍珠进宫后须从夫家姓氏,故取修行法名李慈惠。公元755年安禄山与史思明合谋造反,李隆基便携皇室西逃,李慈惠被安扣留并进行残害,致使李慈惠深陷百难,幸得有身携皇祖玄宗所赐“如朕亲临”御牌,九死一生出走苏杭。期间夫君李豫闻讯追救,曾两次相见,告之平安,劝其返朝,慧慈坚决婉拒,继续辗转南行,隐姓埋名隐居于善化东南仙女岭半峰,即现在株洲荷塘区仙庾镇仙庾岭,饮恨出家,带发修行,倾囊而出修庙立塔,重修道观,建“慈善堂”,办“讲学堂”,立“诊病房”,采药发功,斗瘟抗疫,开荒种粮,施救灾民。李慈惠因一生济世爱民,博得众人爱戴,“仙娘”美誉不胫而走,百姓乡亲感恩慈惠忠孝两全而铭心传世,仙庾岭也因此名闻遐迩了。
  笔者在阅读《仙庾岭》过程中,真切地感觉到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地方传奇”,字里行间散发着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作者高度自觉的地域文化意识,赋予这部地域文化小说深厚的人文含蕴,使其成为近年来出版的地域文化小说中的佼佼者。
  第一,人文环境在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得到扩张。从文化的、文学的艺术大场景中来讲,人文环境是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文化变量包括共同体的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等。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能潜移默化地陶冶一个民族的灵魂。人一生下来就成长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中,受到所接触的价值观念、风俗民情、传统文化等的熏陶。耳濡目染,日积月累,从观念、思维、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都受到人文环境的重要影响。因此,生活在该地区的作家,其艺术气质和创作风格受到地域人文环境的影响是必然的。在曹光辉的《仙庾岭》小说中,地域人文环境对小说文本的创作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小说中,从围绕仙庾岭的仙庾岭“仙女岭”“文昌阁”“大戏台”“天圣泉”“仙女湖”“莱子墓”等14个人文景观,作者借主人公之名将故事、情节、人物、地名巧妙串联,谈生死契阔,论命运之变,通过多元化的语言(方言)真实地反映出我们赖以生存、生活的这块土地的生活全貌和历史、人文、地理,真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文化脉络和根基。
  第二,本土化的创作得到有效的艺术提升。作家的创作潜移默化地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并从一而终恒定地坚持,这是地域文化小说形成的原因。任何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有着较高品味的作家,都有其深远而浓厚的文化渊源,其创作也必然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印记。在曹光辉的《仙庾岭》小说中,地域人文环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本土人文环境,包括地区独特的地方习惯、历史发展、风土民情、方言土语等地域文化因素在作品中都得到了比较清晰的呈现。诚如阳卫国市长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从中看出小说家的书写都是全身心的忠实参与……我深知小说家在面临众多纷纭的民间传说故事,面临历史资料匮乏时,要用怎样的心力脑力及体力来完成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的艺术再创造,这是对小说家毅力的考验。”曹光辉的《仙庾岭》小说创作过程始于1999—2009年,期间曹先生通过十年持之以恒的采风,获得了大量李慈惠真人传说故事,为这本长篇小说的创作积累大量的素材。可以说,人文环境深刻地影响了小说的创作。
  第三、地域文化在小说创作中的运用得到进一步整合。自然地理环境是地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自然地理环境作为地域文化的根源之一,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长期性,而这正是地域文化之顽强生命力的体现。
  曹光辉在小说第一章中开门见山这样描述:“公元755年,湘东株洲地区之东部,有座神山仙岭。神山,真可谓一山连一山,一岭接一岭,数十里山山岭岭,层林叠翠,起伏绵延。观其形态,山似一条巨龙,披青鳞翠甲,张金龙五爪,四脚蠕动,从不歇息。”对于作者这样类似于白描的写作手法,笔者认为在写作地域小说的场景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其对人物、事件、故事的展开,甚至对风物、地貌的推介是重要的铺张。通过作者一环紧扣一环的纵深推进,使得地域文化在小说作品中的因景叙事或因事叙景得到不断整合,增加了地域文化在艺术加工中的真实性和存在感。
  第四、拓展了方言俗语在地域文化中的运用。不可否认,文化必须靠语言传承。方言,即地方性语言,是语言因地域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其经过漫长的历史的演变而形成,反映出一地的自然与人文特征,以及特别的风俗民情。在小说第三章“大戏台”,作者力图体现地域文化的“原汁原味”,运用了大量当地民间俚语进行创作。如写李慈惠为当地村民治病是用的一味药菖蒲,深谙药理的李慈惠的徒弟小红说:“师傅,还是由你来告诉石嫂子和小兰吧,我不一定讲得死火……”“这是一味诊脑膜炎的药”;如写石嫂子看到言古佬非同往日的神态和脸色,便直言不讳地调笑说:“瞧,一脸的牛肉相!”“一脸的煮蚕豆!”这些方言俚语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地域文化特色。
  第五、作者通过地域文化让艺术虚构激活事件本身的能力得到显现。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每一个墓碑下都是一篇长篇小说。”每一个地方堆积着一堆从历史到现实的事件和故事,甚至每一个村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每一年又会发生大量新的故事,每一个民族、地区、家族都有壮阔恢弘的故事。如此这样看来,每个地区(地域)都应该诞生优秀的作家,去采访和书写村庄墓地里成百上千的长篇小说故事。可是我们看到有些写某地域的小说太拘泥于历史事件本身,虚构能力不足,而小说《仙庾岭》则通过大胆的虚构让读者看到了民间的力量和故事的真实。在曹光辉这里,虚构靠的是想象,而想象力是实打实的。他凭借自己的创造能力,把看起来混沌庞杂的故事素材打碎、揉搓、替换、组合,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并抚摸到地域文化的肌理。由此,接近古稀之年的作家曹光辉通过他的辛勤创作,通过地域文化让艺术虚构激活事件本身的能力再一次得到有力显现。
     (责任编辑:黄声波)
相关文章
2018-07-23 11:21:33
2018-07-23 10:47:36
2015-04-05 10:40:08
2015-04-05 10:39:35
2018-01-29 21:48:15
2018-01-29 21:46:48
2018-01-29 21:45:12
2017-07-11 19:50:41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