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才安
原化工部湘东化工机械厂,1971年1月7日正式选址落户攸县后,于同年4月初破土动工兴建。经过10余年的艰辛创业,终于使一座新兴的化工机械制造基地,耸立在湘东大地上。1981年3月12日,经国家计委、化学工业部等单位验收合格后,正式投入生产。
回顾建厂历史,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中央有关部委决定将南京化工机械厂部分搬迁到湖南境内。1970年5月6日,初选厂址在津市,后经专家实地考察,认为津市水位较低,地基承载力差,交通不便(不通火车)等诸多不利因素,考察组认定不宜在津市建厂,建议另选新址。后来,考察组成员前往洞庭湖、湘潭、醴陵等多地考察。考察组到达醴陵后,成员中有化工部一位名叫汤炳光的工程师,爱乡心切,希望工厂能够选泽在攸县。于是立即将考察组正在醴陵选址建厂一事,告诉了时任攸县县委书记的朱洪富(朱与汤老家相距不远,小时交往甚宻)。朱书记得知此消息后迅速赶往醴陵,拜访了考察组一行,并以醴陵雖然具有交通优势,但人多地少,不可占用太多农田建厂,而且地价较高,建厂成本必然增大等为由,向考察组进言献策。与此同时朱书记热情推介在攸县建厂的优势。当有人提出攸县交通闭塞,不便建厂的疑虑时,朱书记解释说,醴茶铁路正在兴修,攸县交通状况将会很快改善,热情欢迎考察组的专家亲临攸县实地考察。并表态说:“只要来攸县,一切给方便”!考察组欣然接受了朱书记的邀请,首先来到网岭乡的打牛坪,该处地域雖然宽广,但水源有限,离城较远,生活不便,难以满足迁建要求。于是,朱书记又陪同考察组,来到了县郊的鸭塘铺乡西阁庵蔡家坳考察。当年这里荒山一片,地势平坦,基础牢固,又临近县城,地处洣水河畔,水源充裕,交通比较方便。考察组专家们经过反复研究,缜密论证,认为此地适合建厂,一致同意将攸县蔡家坳作为搬迁建厂的首选之地。后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同意,化学工业部湘东化工机械厂正式落户在攸县。
该厂在企业改制前经历了32个春夏秋冬,曾有过辉煌的岁月,有史可鉴,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改变攸县工业基础薄弱,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笔者曾在该厂工作了近30年,目睹了工厂变化的大致过程,回眸往事历历在目,总的印象是化机厂落户攸县后,攸县有十件大事或“十个一”流传于世。笔者一孔之见,很难概全,谬误之处,欢迎斧正。
一、一座大型化工机械制造基地落户攸县
化工部湘东化工机械厂,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加强“三线”建设,重点工业企业从-线城市迁往内地的战略部署下,由中央燃化部(后改称化工部)所属的南京化工机械厂,部分搬迁到攸县县城西郊的蔡家坳建立。该厂占地靣积73.3万平方米, 设计年产化工机械产品5000吨,全盛时期拥有职工及家属5000余人。其主要产品有三类压力容器,各类大、中、小型化工机械设备,以及铁路槽车、汽轮机转子、大型水泵等。是中南地区唯-的-家大型化工机械设备制造基地。1986年获“全国政治思想工作优秀企业”、1989年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级先进企业” 称号。
二、一套较为完整的机械加工设备和相应的生产职能管理体系
湘东化机厂经过30多年的艰辛创业,装备不断更新换代。据1989年统计,装备有2200吨水压机、数控车床、3500×4000×15000大型台车式整体退火炉、12米刨边机、5米立车、6米外圆磨床、8米卧车、70吨龙门吊、空气等离子切割机、硅整流焊接机等各类大小设备1367台(套)。有容器、金加工、热处理、汽轮机、铆焊、锻压、铸造、机修、工具、动力、土木、运输等10多个分厂(车间),以及总工办、科研所、生产调度、质量检验、工艺设计、技术档案、计量、探伤等生产职能科室。有自备发电站、自来水厂、液化气站、氧气站等生产配套设置。同时,拥有各种车辆100多辆(其中汽车76辆),是攸县唯一一家拥有高、精、尖机械加工设备,生产、生活配套设施齐全的国有企业。
三、一家具有一流水平的技术骨干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统计数字表明,从建厂之初至1990年5月,工厂有各类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人员255人(其中高级职称43人)和庞大的技术工人团队,雄厚的技术力量为攸县之最。此外,最高级别的干部为行政10级。在符合离休资历的20多位老干部中,1989年末已办离职休养17人。多年来一大批军队转业干部,不断充实了二级机构的干部队伍,曾被誉为攸县技术骨干和人才的摇篮。
四、一条企业自建的铁路专用线
1971年9月开工建设,1973年7月26日建成通车的湘化机铁路专线,总投资345万元,征用水田56.4亩,旱土33.7亩,实际占地面积94059平方米,建有4处道口,桥梁2座,隧洞43处,完成土石方50万立方米,专线全长6.865公里。1990年投资150万元,将原有38公斤级钢轨更换为50公斤级重轨,枕木全部更换成水泥制品。建成后的铁路专线,承担了工厂生产的大型设备和产品的运输任务,从而彻底解决了该厂的大型生产设备进厂难,以及超高、超重、超长产品出厂完全依赖公路运输的难题。也是攸县厂矿企业自筹资金修建、自行维修管理的一条铁路专线(该铁路专线在企业改制后被拆除)。
五、一处自成体系的宜居小区
多年来工厂总共建了54栋(1247套),总建筑面积6793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为1208户常年住厂职工、家属和单边职工4299人,提供了栖身之所。公共设施建设方面自成体系,有较好的安居环境。职工生活区内有商场、粮店、银行、邮政所、派出所、理发店、浴室、液化气供应站、农贸市场和居委会等服务性配套建筑。医疗卫生方面有1362平方米两层房的职工医院,设内、外科等14个科室, 以及门诊部和80个床位的住院部。职工文体活动方面有16286平方米的大型田径运动场, 可开展足球等体育运动; 兴建了1260平方米,设有2000个座位的灯光篮球场;在化机乐园内设有1333平方米的溜冰场、2940平方米的游泳池和3000个观众席位的大型露天电影场;有职工俱乐部、图书馆、电影院、广播站、电视台。此外还有经湖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出版的《湘东化机报》社等。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 逐渐形成了攸县首家具有配套设施齐全、综合性功能完善的宜居小区.
六、一座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工厂
该厂座落在原属攸县城郊鸭塘铺乡西阁庵蔡家坳的荒山上,1971年动工建厂以来,经过多年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厂容厂貌,创建清洁卫生设施,容貌一新。绿化面积达46.36万平方米,植树13875株,建造花坛44个,大型花池12个,栽种木本花卉2500~3000株,主要花卉品种160余个,-年四季鸟语花香,道路两旁绿树成荫。1984年后曾连续三年被株洲市评为“绿化先进单位”。1987年荣获“株洲市花园式工厂” 称号,也是攸县唯一获此称号的单位。
“前人栽花植树,后人赏心悦目”。花园式工厂的建设,人们不能忘记共产党员、厂劳模李时雨的无私奉献。据说,他原在驻外某使馆负责绿化勤务工作多年,奉调回国后,听说攸县老家办化厂,主动要求回乡为工厂的绿化献计出力。他日以继夜带领绿化班的十多位工人,终于在荒山上建成了-个环境优美,四季如春,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
七、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
为了提高职工的生产技能,1974年5月成立了职工业余学校。1975年成立了“7.21”工人大学。1979年2月开办电视大学后,“7.21”工大成建制转为“电大”学员,在16名教师中有副教授职称1人,本科和大专学历15人。1974年11月15日,经省劳动局和教育局批准,成立“湖南省化工机械技工学校”,由湘东化工机械厂代管。湘东化机厂下放湖南省石化厅管理后,1987年元月起,技校独立办校,为县团级建制,招生名额为600人,由化工部直接管理.
为了培育本厂子女,从1972年开始至1975年12月,陆续完善了厂办子弟学校的各项基础建设,开设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各个班级的教学班,后来又利用该校开办了职工学校和电大函授班。
八、一支自办的专业消防队
1975年12月17日, 工厂成立了由12人组成的专业消防队, 配备了内座式水罐消防车-辆, 七马力手抬消防机动泵-台和相应数量的灭火器材。厂消防队在完成本厂消防任务的同时, 参加了攸县等地的灭火救灾38次,在当年攸县尚无专业消防队伍的年代, 湘化机开创了设置专业消防机构的先河。
九、一位攸县首名女汽车驾驶员
从漫长的旧社会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若干年内,攸县客、货汽车均属罕见之物,更谈不上有女同胞开汽车的新鲜事了。化机厂建厂后这种状况才始有突破。该厂建厂之初的1972年,开始醖酿组建运输科,当时只有10名汽车驾驶员,其中由湖南省第四化工建设公司调来了-位名叫李菊兰的女司机,当她驾驶车辆在攸县城乡驶过或偶尔停车时,引来了不少围观者的奇异目光,人们惊喜地发现女同志也会开车!以往女同胞骑自行车都少见,莫说握方向盘开汽车。1977年在培训新驾驶员时,李菊兰又扏教培训了两名女司机,李菊兰自然也以攸县第一位女驾驶员载入史册。
十、一件尚未侦破的白银被盗案
1983年4月5日,该厂财务科发生了一起盗窃案。当天上午8点钟,财务科出纳员谢天祿上班时,发现办公室门已破损,室内的保险柜和两张办公桌均被人为破坏。经清査被盗走白银25公斤,现金1100多元。当即向攸县公安局和湘潭地区公安局报案。可能因为现场保护欠妥,或因当年现代侦察科技水平所限,导致此案一直未予侦破,此案亦可称为攸县的第一宗经济盗窃要案。
(责任编辑:骆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