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揽胜觅踪 >> 湘东奇洞隐真岩 >> 阅读

湘东奇洞隐真岩

2013-05-10 18:07:32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168



文/谭特立


初夏时期,我们相约去游隐真岩。
隐真岩在攸县新市镇钟佳桥地区钟先村寺门前组。从寺门前进山,一条小路直入山坡,两岸青山竹影,中间水草茂盛,山菊花、蒲公英以及数不清的其他花草满坡皆是,人在齐胸的花草中穿行,脚下水声潺潺,清凉的山风吹拂着,使人惬意顿生。
在山坡1公里许,一座名叫寿龙山的大山横空而过,山麓有一幢建筑物,颓垣断壁,人称宝相寺,有1000多年的历史。1995年修复后,香火倒也旺盛,可惜在前不久修筑醴茶高速公路时,被开山炮火震塌,残砾之中只见荒草败藤。这个被清康熙时攸县县令陈溥称赞为“洞壑林泉之胜,亟欲一游”的地方,显得很凄凉,让人叹息。
隐真岩在宝相寺的后山,相传为南齐时张司空修炼处。旧《攸县志》和《司空山志》载,岩右有石臼,臼底微有红色,如丹砂。臼旁有石莲池,方广盈丈。水清如鉴,虽旱不涸,人异之。于是,我们从寺右的小道去攀援隐真岩。至山麓,见岩洞之中,一股清泉透过古藤树影,咕咚咕咚地流出,奔向山外。其中清幽的丝草,芳香的水气,让人陶醉得非去掬一口不可。
寿龙山峭壁森立,我们寻流穿竹,拾级而上,见岩壁上一洞敞开,洞中有天然条石凳,可坐10余人。而洞前一平地,杂草丛生,一丛虎耳草,叶肥花繁,紫色的花铃与浅绿的叶相配,十分的耀眼。导游老蔡告诉我们,虎耳草最喜在石岩下生长,初夏时节,正逢花叶茂盛,在山峰顶端的石岩下,你们可见到奇景。我们沿着石级上行,至50米高处,又见到一小洞,洞口宽约3米,里呈穹窿状,洞底铺满被砸陶罐的碎片。洞口底部横铺着一路条石,条石下端有一石砌巷道。从巷道过横条石,可进洞内。导游说,洞门原是用条石封闭的,上有“普同塔”3字,左右嵌石刻对联:“山中无岁月,世界皆乾坤”。原来这是安放僧人骨灰的地方。近年来盗墓的贼砸碎陶缸,取出瓷坛,据说是青花的,作为古董去买钱了。碑石对联也不见了。好几处文物被破坏,令人惋惜。
在普同塔右边的走廊石壁,一群如碗状的大小不一的石洞倒挂着,碗口朝下,形似蜂窝,且状态各异,深浅不一,内壁和口沿被风化得光溜溜的。更有惊讶的是在走廊石壁上,有一直径约30厘米的圆形小盘,深约8厘米,底平,四周无水源,却长年充水,积淀得呈黑绿色。这些倒挂的小洞和石岩上积水的圆盘,我疑心是人为的。但其形态自然,且无规则排列,又像是天生的,真叫人揣测。其实,无论是人造还是天然的,只要能给人美感,引人入胜,达到天工造化的境界,就足以让人赞叹稀奇!
从普同塔石壁走廊,沿石级再上20米高处,一大洞张口在迎接游客。洞门额雕刻凸体“隐真岩”三字,每字40厘米见方,传为清康熙时岁贡胡士注书。沿9个阶梯而上,进入洞内,宽阔平坦,别有洞天。洞门高约5米,横洞16米,纵深24米,中间生成一佛座,上列释迦如来、观音等佛像,左右阶梯,据说各列12天尊,如今被毁,仅见空床而已。唯左边又生一怪洞,内供张司空、陈大仙像、显系今人作为。洞壁上仿佛有字,据胡士注《隐真岩记》,应为前人游览时所刻,由于时间久远,剥落难摹,摩挲久久,仅见“不……真德”三字,其余不尽识。洞内清旷无尘,但洞外满是鞭炮纸屑,看得出间常有人来岩内朝谒。
隐真岩内洞中连洞,岩中有岩。洞壁上如灯的洞孔比前小洞更加密密麻麻,偶有大洞更属奇形怪状,深浅不一。岩门右侧石壁上,有一凹刻长方形框,长约1米,宽0.5米,内刻“佛”字。石壁上刻一行字,漫灭不全,只见“皇上岁仲十三僧……住持……匠人文……”12字。想是某皇帝第十三个年号,住持僧某匠人文某所刻之意。岩门左侧更有一连串的大小石洞,洞底微红,传为张司空掏药之臼。唐潭州刺史苏师道在《司空山记》载:“隐真岩,石上有臼,仅两百所,药气犹香。”时隔千余年,虽未闻到药香,但能看出司空捣药痕迹,在岩左侧有人工开挖的踏脚阶梯,有人为的攀爬痕迹,想是司空捣药所致。
“寿龙山,山环山,山高险峻天然景;隐真岩,岩中岩,岩深宽阔神仙府。”站在隐真岩前,看到寿龙山环绕,奥密如城,缺处即径,对山悬挂竹木,青黄点染,香味触发,俨如一幅图画;回望隐真岩顶,老松数株,岩上有岩,蜿蜒若龙。左侧峭壁,沿壁横过,有半足石径,我俯壁而过,小心翼翼,不忘同伴提醒。至尾端见上层仍有岩洞,壁高抖峭,岩光石滑。正苦于无缘攀爬之时,忽见右边杂草中,有若干凹陷处,被青苔复盖,想是前人为攀援之便而凿下的阶梯。我不顾同伴劝告,冒脚下有万丈高岩的危险,更加小心地往上爬去。头顶上的石岩下,一丛丛紫红的虎耳花,在吸引着我,我终于登上了这块约200米高的石岩。在岩洞前,我披襟迎风,下瞰四山环绕,如百千螺髻,出没烟波,似有笙鹤接仙;回望花红草绿,摇曳岩下,与壁上白色石花相映,堪称奇绝。幽岩寂寞,心神宁静,不禁想起常来此岩下面壁的老僧来,让那些凿在悬岩上的足迹作证,老僧的无挂无碍,不正象那些岩下自然生长的虎耳草么!岁月荏苒,人生苦短,年过古稀的我,恣意亲历险境之旅游观,穷则思变,返朴归真,岂是后生所能理解的?在隐真岩峰顶,我终于领略一番无限风光之情趣。
寿龙山如半个“回”字,怀抱着隐真岩。从岩之右沿阶而下,石梯旁一簇簇瓜子莲,密不通风地拥挤着,青翠欲滴,间着紫红色花铃的虎耳草,点缀在路边,不时有蝴蝶绕飞,让人似入仙境。那些生长在石壁的有名无名的野草,据传都可以用来入药,难怪古时的张司空就地取材,随采随捣,和水炼丹,用以治病救人呢。张司空留下的仙迹令人向往,于是我们去寻觅“开五色相间莲花”的“方广盈丈”的种荷池。被尘封已久的山岩,荆棘丛生,杂草横路。踏过崎岖山道,在一巨大石岩之下,石壁上不时有滴水汇成涓流,流入坊下约1.5米见方的石池内。池中满是水草和败叶,池周围小竹、杂枝笼罩,朦朦胧胧,处于浓荫之下,若不经心,很难发现。这就是当年张司空的种荷之池,哪里有什么莲花盛开,更何谈五色相间呢?事过景迁,物是人非,让人唏嘘!
隐真岩因张司空之隐修而名,张司空因隐真岩采药而升仙,所谓地以景传,景以人传,明清之后的禅僧开辟隐真岩为佛教胜地,历代文人雅士游览者留下不少诗文见存于史志。如此仙佛结合的清凉世界,在当今倡导旅游事业之时,若以天然景观结合人文景观予以开发,岂不成为人心大快之事哉!初游隐真岩,虽然见到的是残花败景,没有见到张司空种荷池盛开的五色莲花,但心中的莲花却盛开着。深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再来游时,展现在眼界的将是另一番百花盛开的景象。

(责任编辑:钟莹峰)


相关文章
2011-07-18 23:36:35
2019-05-30 10:19:35
2011-07-18 23:35:51
2011-07-18 23:34:48
2013-07-04 09:29:24
2011-07-18 23:33:42
2013-07-04 09:28:22
2016-09-08 21:23:38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