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湘东论坛 >> 炎帝文化蕴含的官德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 阅读

炎帝文化蕴含的官德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2013-07-04 09:41:22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636

                                           文/张雄飞



强调为政以德,重视官德建设,是中华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内容。尽管强调为官之德见字于商周时期,但其萌芽与发端最早可上溯至原始社会时期。炎帝神农氏作为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在率领部族先民改造客观世界和管理部族活动中,展现出了朴素的官德思想,为中华传统官德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弥足珍贵的思想基础,对当代官德建设具有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一、“务实为民”的官德理念
炎帝神农氏在领导和管理部族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都务实为民。由于炎帝以民为本,以天下先的君子仁德,深受历代百姓爱戴,成为了一种民族精神理念的符号象征。
从史籍记载的炎帝功绩看,无一不是务实为民的业绩。炎帝始作耒耜,教民耕种——为民食奋斗;遍尝百草,发明医药——为民疾(疗疾)奋斗;日中为市,首倡交易——为民通(互通有无)奋斗;治麻为布,制作衣裳——为民衣奋斗;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为民防(防御)奋斗;作陶为器,冶制斤斧——为民器(利器)奋斗;削桐为琴,练丝为弦——为民乐(音乐)奋斗;建屋造房,台榭而居——为民居奋斗。一言以蔽之,炎帝的创造发明,是从解决衣、食、居、用等“民生”基本问题入手,目的均为改善原始先民的生存条件,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
从流传至今的炎帝传说故事看,大多是传颂炎帝“以民为本”的崇高思想风范的。我们祖先通过他们的认识、记忆、语言记录传递下来,历经千百年的口口相传、加工整理乃至创新重铸的炎帝传说故事,宣扬了炎帝可贵的民本思想。譬如:《神农盗谷》的传说,讲述了神农炎帝历经万难,爬山涉水,上天盗谷,终让人间吃上稻谷这一粮食的故事。尽管带有神话色彩,夸张口吻,却铭刻着后来者对炎帝神农的敬仰之情。《神农尝草》的传说,所述炎帝神农亲自嚼尝马鞭草的叶、茎、根,确认其有祛风、解毒、止痛的作用,由此开始尝百草,为民疗疾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始祖炎帝爱民之情。同时,《天降嘉禾》《万华岩》《神农犁》《王药断肠草》《日中为市》《木桩定时辰》《麻与布的故事》《神农琴》等有关炎帝的传说故事,都体现了炎帝一心为民的创造精神和奉献意识。
从炎帝崇祀及其文化看,内容常是颂扬炎帝为民造福的圣德殊功。纵观古代典籍记载和现代考古研究。自古以来,炎帝祭文,均离不开重颂炎帝功绩及精神,并诚表继承始祖精神、开创新局的拳拳之心。如:唐开元蜡祭神农氏祝文:“……惟帝肇兴播植,粒此黎元。今时和岁稔,神功是赖……”。明永乐初年成祖巩固帝位之后,祭文曰:“……功被生民,百世永赖……”等等,不慎枚举。
二、“清信恕勤”的道德规范
神农炎帝时代作为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阶段,天然的秩序开始升华为一种真正属于人的社会新秩序,此时的朴素道德行为规范主要体现在“清、信、恕、勤”四个方面。
所谓清,即清廉。炎帝的清廉,透过炎帝丰功伟绩可见,炎帝作为神农部落的首领,他治理天下的唯一目的就是替部落百姓谋福祉,别的什么都没有。他是一个纯粹的公仆,是一位可亲、可敬、可佩的远古清廉始祖。同样贵为天子,炎帝与后来的帝王却有截然不同的装扮。历史上的帝王基本上都博冠峨带、威风凛凛的尊贵模样,炎帝却布衣赤足,或手捧稻穗肩背药篓,或手握农具躬身耕作,一副与民同作、事必躬亲的形象。《越绝书外传•枕中第十六》也记载他“不忘其报,不贪天下之财”,堪称清廉典范。
所谓信,即诚信。从纵向的中华历史坐标看,上古炎帝时代是诚信美德伊始孕育孵化的时代。古人为我们描绘了炎帝时代的“诚信”社会图景。《庄子•盗跖》载:“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淮南子•主术训》说:“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神不驰于胸中,智不出于四域,怀其仁诚之心。……养民以公,其民朴重端悫。不纷争而财足,不劳形而功成……是故威厉而不杀,刑错而不用,法省而不烦”。这都是在说炎帝神农治理天下,有仁爱诚义之心,以公心取信族民,所以族民质朴、稳重、诚信,没有什么忿争,没有什么检察牢狱之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炎帝以“日中为市”,开展原始贸易,取信于民。至今许多乡镇还保留着赶圩的习俗,相传就是从炎帝神农时代流传下来的。考古发掘证实,炎帝时代出现了榧螺、贝壳等原始交换信用媒介。
所谓恕,即宽恕。《帝王世纪》云:“诸侯夙沙氏,叛不用命,炎帝退而修德,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炎帝”。炎帝对不听从自己命令的氏族,并不是采取“诛”或“驱”等强暴办法,而是“教而不诛”,以“德”抱怨,宽恕服众,然后使其归顺。因炎帝采取的是“至德之隆”的理念,所以仁爱宽恕之德服四方,活动范围“南至交趾(今岭南一带),北至幽都(今河北北部),东至旸谷(今山东东部),西至三危(今甘肃敦煌一带),莫不服从其化”,达大半个中国。
所谓勤,即勤勉。可以想见,在当时鸿蒙初开的困难环境下,若不经历长期的勤勉拼搏,炎帝的伟大业绩,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古史传说对此有许多记载:炎帝为发明医药,“遍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百死百生”,仍不退缩。炎帝每天坚持“仰观法于天,俯观法于地”,才发明了原始历法。正如胡耀邦同志之言:“炎帝神农氏一生勤勤恳恳,克服许多艰难困苦,发明创造过很多东西,为后代的繁衍发展做了许多事情。”
三、“内外兼修”的官德修养方法
炎帝的内修,表现为:以奉献、自省、垂范为行为准则,加强部族首领的自身修养,甘于奉献。《越绝书》说:“昔者神农之治天下,务利之而已矣。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能自贵于人,而天下共尊之。”说明炎帝作为一位部落首领,尽管“智能自贵于人”,却“不望其报”;面对剩余产品,却“不贪”。《增补资治约纲鉴》载:“炎帝之世,诸候夙沙氏煮海为盐。不从帝命,炎帝益修厥德,夙沙我之民自攻其君,而来归其地。”《商君书 •更法篇》载“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以上记载表明炎帝神农氏十分注意自省,当遇到问题时首先想的是自己的道德是否足以服众。炎帝言传身教兼而有之,他在多方面给人以垂范:在工作上,《白虎通义•号》:炎帝“制耒耜,教民农作”。《帝王世纪》:“炎帝……始教天下耕种五谷而食之,以省杀生”。在建制上,据文献记载,炎帝对古代建典立制作出了贡献:“建官设制”。炎帝时代虽然国家还没有起源,但氏族和部落的管理制度已露端倪,有了专门的管理职务。《春秋命历序》:“神农始立州制形”。在分工上,据考古资料,约在距今7000年左右,开始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男女分工。男耕女织是几千年来中国农业社会的主要性别分工模式。从传说看,我国男女分工最早始于炎帝时代。
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炎帝注意对本部族先民的道德感化教育,以及处理与外部族的团结融合关系。史载炎帝“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于是始削桐为琴,练丝为弦”。“神农琴”有规格和音调,“长三尺六寸六分,上分五弦,曰:宫、商、角、徵、羽”。炎帝制琴作乐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劳动之余的娱乐,更重要的是以乐匡正天下,和谐人心,教化民风。《杨子》云:“神农造琴以定神,禁淫僻,去邪欲”。
另一方面,根据陕西省编撰的《炎帝志》记载,炎帝族还与“四夷”(东夷、北狄、西戎、南蛮族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形成与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逸周书•尝麦》《史记•五帝本纪》等书记载,炎帝、黄帝曾为争夺联盟领导权而在“阪泉(今河北涿鹿境内)之野”发生战争,黄帝“三战,而后得其志”。炎帝失利后,并未与黄帝为敌,而是“尊轩辕为天子”,加入到炎、黄、蚩三部族组成的华夏联盟集团,与黄帝、蚩尤族共同开创了华夏族历史新局面。在这场战争中,炎帝则表现出他宽厚仁慈的团结融合思想。
涵盖炎帝官德思想在内的中华传统官德思想,虽然摆脱不了历史局限性,但经过批判地继承,可以增强当代领导干部的官德文化修养,促进今天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
其一,对领导干部学习和了解历史有帮助作用。“中华文化不断丰富、创新的发展,正是由于有炎黄二帝为体表的远古文化为源头的始基;中华文化的许多精髓,是从炎黄时代起一脉相承的。”领导干部读一点历史,懂一些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理当包括上古史这一中华史发展的源头,这样有利于陶冶情操,开阔眼界,更好地服务人民,为民族和国家作贡献。
其二,对干部队伍建设有教育警示作用。炎帝面对万难,特别是自然环境和生存繁衍的严峻挑战,务实为民,胸怀天下,清信恕勤,奉献进取的一系列思想精神和美好品德,教育我们,在当今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生活面貌焕然一新的新时代,更加应该立足本职,开拓进取,为民谋利。为民生谋福祉,为民族做贡献,才能真正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与爱戴。
其三,对干部队伍建设有道德资鉴作用。读史可以明志,知古方能鉴今。炎帝务实为民的官德理念,与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是契合的。其官德思想有着鲜活的时代资鉴价值,我们从中发掘、整合加以批判地吸收,可以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更好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责任编辑:卫华)
相关文章
2018-01-29 21:53:11
2017-07-13 10:49:18
2010-03-30 16:19:07
2012-04-27 08:28:31
2012-04-27 08:27:26
2010-03-30 16:18:13
2010-02-03 11:46:28
2013-11-23 20:07:07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