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栏目设置 >> 湘东论坛 >> 充分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奋力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 >> 阅读

充分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奋力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

2013-07-04 09:40:28 来源:《湘东文化》杂志网--株洲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株洲市委宣传部主管 浏览:788
 


                                               文/吴志平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罗霄山脉西端,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南省也是全国的党史大市。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奋力打造株洲城市发展升级版。
一、株洲拥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
首先,从红色文化的背景看,株洲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株洲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铸就了一部光辉的革命斗争历史。党的创建时期,株洲地区就有34名先进知识分子、先进工人分别在北京、上海、长沙、安源、水口等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全国党员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大革命时期,株洲农民运动轰轰烈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有20多处提到株洲醴陵的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株洲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实践地区,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发源地之一。水口连队建党,朱毛第一次会面,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分兵决策上井冈,中村插牌分田,毛泽东第一次给人民军队上政治课,株洲转兵等中共党史、军史上有着首创地位的历史事件,都是在株洲地区发生的。
其次,从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看,株洲拥有一大批保护较好,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和地位的革命遗址。近年来,我们对株洲革命遗址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普查结果表明,株洲地区共留下了各类革命遗址169处,其中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37处,重要党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34处,革命领导人故居62处,烈士墓14处,纪念设施15处;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
第三,从红色文化的非物质形态看,株洲革命前辈留下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留下的精神家园,是感召和激励后人的强劲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近10万株洲儿女为新中国建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被县级以上政府部门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就有1万多人。他们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永垂青史;震憾环宇的豪言壮语,遗书、遗诗、遗联、遗言,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然是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株洲地区培养造就了一代英豪,何孟雄、李立三、罗学瓒等成为早期党的领导骨干,谭震林、耿飚、杨得志等后来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同时涌现出蔡升熙、左权、宋时轮、蔡会文、朱克靖等一批军事家和高级将领。党的“四大” 到“十三大”,先后有19人担任过党和国家领导人;1964年以前,有41人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军衔,其中上将3人,中将10人,少将28人。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他们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与崇高品德,不仅是株洲人民,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株洲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在红色文化的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红色旅游业规划发展的整体情况、旅游内涵的挖掘和旅游层次的提升等方面,株洲尚存在问题,比如,红色景区交通、食宿等基础配套设施比较落后,革命遗址保护管理问题堪忧,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没有统一规划,旅游整体功能较弱,产业发展滞后,红色革命遗址的利用没有同当地地域文化有机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开发不够且规模不大等。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1、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制定株洲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建议以市县两级党史部门为主体,整合市县两级各种红色资源,成立一个集党员、干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旅游于一体的实体,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科学规划并开发株洲红色旅游资源。
2、整合旅游资源,规划精品线路,提升旅游品位。株洲拥有享誉海内外的炎帝陵,森林氧吧神农谷、云阳山、酃峰山,与张家界武陵源黄龙洞媲美的白龙洞,大型水库酒埠江水库,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必须将株洲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寻根旅游、城市观光、历史人文等资源有机整合,融“红”“绿”“蓝”“古”于一体。同时与陕西黄帝陵、湘潭韶山、江西井冈山、湖南衡山、郴州东江等周边特色旅游景区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设计好旅游精品线路,打造“红色旅游链”,走红色区域旅游联合之路,共同做大区域旅游蛋糕,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和共同发展。
3、下大力气,加大市县两级财政对革命遗址维护的投入,加强对革命遗址的保护管理与利用开发。革命遗址大多地处老少边穷县,经济不发达,财政困难,革命遗址的保护需要上级财力和国家有关部门资金、政策的大力支持,需要建立专项预算资金,以保证革命遗址保护工作的常规化和可持续性。
4、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完善景区旅游公路、步行游道及旅游景区停车、环保环卫、供水供电、安全等旅游配套设施,不断提高参观游览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以旅游业发展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达到“吃、住、行、游、购、娱”等三产业要素的最佳整合,逐步优化提升区位旅游软硬环境。
5、依托红色旅游,将各地土特产品做成产业,做大做强。革命老区曾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目前经济社会大多还比较落后。发展红色旅游,就是依托自身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培育革命老区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如炎陵的山货,攸县的豆腐制品、麻鸭和酒埠江鱼,醴陵的红瓷、毛瓷和釉下彩瓷,茶陵“三宝”与茶叶等等,把它们当作是一项重大的扶贫工程来抓,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探索一条产业良性循环之路,最终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从而有助于革命老区打破封闭格局,加快开发开放,改善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
6、大力推介宣传株洲市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时期的重要地位地位,推介宣传株洲市所辖县的革命老区地位,市委、市政府应通盘考量,市、县两级党史部门与发改部门要积极配合,合力攻关,力争茶陵、炎陵、攸县、醴陵等四县纳入国家“中央苏区县联动开发范围”, 在财政转移支付、产业优先发展、项目立项落户、资金借贷支持等方面享受中央苏区县扶持政策。
7、参考湘潭、长沙等兄弟市情况规划建设株洲党史陈列馆。株洲党史资源相当丰富,很有必要建设市级党史陈列馆,将集合陈列展示、宣传教育、资料存储、研究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该馆既可以作为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可作为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的活动场馆。与此同时,通过党史陈列馆将炎陵县的红军标语博物馆、水口连队建党旧址、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醴陵市的李立三旧居和毛泽东考察醴陵农民运动旧址、中共攸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旧址(谭震林生平业绩陈列馆)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基地串在一起,形成一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链。并以之为龙头,以株洲城区为纽带,将株洲城市风光、生态资源、现代工业文明、文物古迹、风情民俗等连成本土“旅游链”,使之对株洲红色旅游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
8、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株洲党史网站,用信息化手段推介株洲地方红色文化,增强株洲文化软实力,提高受众的文化认同感,扩大株洲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9、结合当地特色,开展群众和游客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红色文体主题活动,达到既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又能吸引游客到红色景区来参观体验、休闲娱乐,给当地带来较好的观光旅游收入的目的。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展未来株洲前景美。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奋力助推株洲“保二争一,科学跨越”的征程中,充分挖掘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加速株洲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责任编辑:卫华)

相关文章
2010-04-18 21:33:07
2018-01-29 21:53:11
2010-11-17 23:27:07
2010-11-17 23:26:22
2010-11-17 23:24:57
2017-07-13 10:49:18
2010-03-30 16:19:07
2010-03-30 16:18:13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近更新

赞助商链接

热点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联系邮箱:xdwh001@163.com - 在线QQ:1239336618
湘ICP备10019987号  Copyright 2024, 版权所有 www.xdwh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