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 山
梨山在哪?在海峡对面的台湾台中市——那里盛产举世闻名的“梨山乌龙茶”。大陆也有座“梨山”,指的却是在湘赣边界炎陵县大院农场境内的龟龙窝“梨山乌龙茶”种植基地。19年前,台胞古胜潭怀着对祖国大陆的浓浓情意,只身从故乡台中来到炎陵县大院龟龙窝栽培“梨山乌龙茶”。眼下,“梨山乌龙茶”已在大院扎了根,古胜潭将它命名为“龟龙窝高山乌龙茶”。2016年立冬,这位热心弘扬祖国茶文化的台湾老人接受我们采访时感激地说,在祖国大陆19年的创业中,当地政府和乡亲们给了他太多的温暖与帮助!
回到大陆才知道是找到了根
出身于台中梨山茶农世家的古胜潭是台湾的种茶世家,虽曾有“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但也有“走麦城”的教训和失利。1996年春天,他决定到大陆寻找商机。踌躇满志的他来到神农氏安寝地——炎陵大院农场龟龙窝种植新世纪黄花梨。谁知天公不作美,种的梨绝收,与他同来的伙伴黯然回台。
出师未捷,古胜潭没有气馁。他发现龟龙窝四周高山环抱,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均与台中的梨山相似且没有被污染,适合高山乌龙茶的生长。作为茶商,古胜潭知道全世界最大的茶叶市场在祖国大陆。他考察过祖国大陆与日本、泰国的茶叶市场。比较来比较去,他感觉还是大陆与台湾语言、文化、饮食都相通,更重要的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血脉相连。他在龟龙窝租下1300亩山地栽种“梨山乌龙茶”,还从海峡彼岸运来一尊汉白玉的观音像供奉在茶基地,以佑他创业成功。
在龟龙窝立足后,古先生搬出以前在台湾种茶卖茶的经验。他的茶叶店内茶的陈列、品茗桌的摆设、茶壶嘴的朝向都有一定之规。茶针断了、茶盅边沿有缺口都不能继续使用。他知道茶叶的品质受采茶当天的天气影响格外大,微风无雨、气温在22℃左右的天气是最好的采茶天气,因此他建在大院的茶叶加工厂会将不同时段采集的茶叶分开制作。
值得庆幸的是,来大陆创业的古胜潭得到了株洲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知他创业初期资金紧缺,大院农场除帮他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外,还为他提供了加工茶叶的场地。副场长张炜说:“古先生漂洋过海来大院种茶,在弘扬祖国茶文化的同时普及了茶的种植,并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同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帮助他。”
九九归一,大陆才是根! “看来回大陆创业的路子走对了!”古先生认为茶的根就在祖国大陆!
一杯茶,留下了血脉相承的记忆
翌日午后,在张炜的陪同下,我们应邀爬到海拔1650米处的龟龙窝古胜潭那间白壁蓝瓦的茶庐去饮茶。
饮茶,本是市井乡野闲事,可我们在这里却品尝到了传统的血缘亲情,闻到了绵长缭绕的乡音。浓酽香韵里,古先生铺开茶阵,韩信点兵:精致的白底兰花小茶杯里,琥珀色的茶水香气沁鼻,掀开闷碗盖,隐藏于“曼生壶,若深杯”功夫里的“龟龙窝高山乌龙茶”韵味,瞬间弥散开来。古先生告诉我们,其实台湾的冻顶乌龙、木栅铁观音、白毫乌龙等名优茶的老家都在大陆,是两百多年前随闽粤湘的商人们迁徙、漂洋过海到台湾的。像冻顶乌龙,就是清咸丰年间林凤池赴福建考举人时,将武夷的茶树带回家乡台湾南投县冻顶山成功种植的。
听古先生旁证引据论茶道,初涉茶道的我们忍不住浅啜一口,顿感浓香酽厚齿颊留香,令我们得“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之饮茶乐趣——这由“龟龙窝高山乌龙茶”余香和韵味融成的温馨暖流,洋溢在两岸华人心中,牵起了绵绵情思。隔岸相望,梦里依稀有着那一片片似曾熟悉的茶园。
窗外传来采茶姑娘的山歌声,我们向山上望去,只见成片的乌龙茶树在云雾笼罩下,一望无际、层层叠叠像天梯一样沿着山坡直上云天;如洗的阳光下,采茶女的身影在金色的梯田间流动,犹如一幅幅工笔画。张炜告诉我们,自打古先生来龟龙窝种茶后,大院的农民在家门口也能赚到钱了,许多人就地在“龟龙窝高山乌龙茶”基地工作了。每到采茶时节,呼啦啦好几百村民上山采茶,连周边的石州乡、下村乡、策源乡等处的村民也赶来了。她们每天少的能赚300多元,勤快的一天能赚到上千元。在古先生的影响下,大院许多农民也纷纷种上了“龟龙窝高山乌龙茶”。“不信你们在大院四处瞧瞧,漫山遍野都是青葱欲滴的‘龟龙窝高山乌龙茶’”,张炜自豪地说。
赤子“茶心”续写“芳草报故园”
19载的辛勤耕耘,终有回报。2010年,“龟龙窝高山乌龙茶”荣膺我国首届“中国国饮杯”特等奖;2011年至2016年,“龟龙窝高山乌龙茶”连夺6届“中茶杯”特等奖。如今,大院“龟龙窝高山乌龙茶”已远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等地。张炜告诉我们,台湾同胞历来尊崇茶的祖先神农炎帝,每年炎帝祭祖时都会有数以百计的台湾茶商跨过海峡来炎陵县寻根祭祖。今年炎帝祭祖期间,就有26位台湾梨山与阿里山的茶艺师结伴来到龟龙窝,与古先生铺开茶阵,韩信点兵……品味令人心醉的大陆龟龙窝的茶韵。
这就是年逾花甲的古胜潭的赤子“茶心”——他正在把祖辈“唐山过台湾”的历史,续写成“芳草报故园”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黄声波)